|
梅毒 梅毒也稱楊梅瘡,是一種因不能潔身自愛或其他途徑,使梅毒螺旋體侵犯人體系統(tǒng)多臟器而形成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延誤治療可危及生命。治療宜清濕熱祛風(fēng)邪、消炎解毒。 處方1:土茯苓100克,金銀花60克,蒲公英、連翹各30克,水煎服用于早期梅毒。 處方2:(楊梅一劑散)蜜炙麻黃50克,威靈仙40克,大黃45克,穿山甲(炙研)、羌活、白芷、皂刺、金銀花各15克,防風(fēng)9克,山羊肉500克。將上藥水煎取液2碗,加黃酒一碗,煎至一碗。令患者空心、淡食羊肉飽。隨后服藥,蓋被取微汗,避風(fēng)。主治元氣充實的氣化梅毒者。 處方3:(歸靈內(nèi)托散)川芎、當(dāng)歸、白芍、熟地、薏仁、木瓜、防己、天花粉、金銀花、白鮮皮、人參、白術(shù)各6克,甘草、威靈仙各3克。下部病者加牛膝3克;元氣虛者人參、當(dāng)歸量加倍;毒氣盛 者加蒲公英。主治元氣虛弱的新老梅毒患者。 處方4:(金蟾脫殼酒)大蝦蟆1只,土茯苓250克,久500毫升。將上兩味藥放酒內(nèi)密封。湯煮2柱香,待次日飲之,以醉為度。不分冬夏,蓋被取微汗為效。其余,次日只服其量的一半。酒盡痊愈。可治各種楊梅瘡。 處方5:(翠云散)輕粉、煅石膏各50克,膽礬、銅綠各25克。共研細(xì)末。濕瘡干撒藥面;干瘡以雄豬苦膽汁調(diào)敷患部。每日2次。主治梅毒。 處方6:輕粉、煅石膏、炒黃柏各等份,共研末。干撒患部,即可生痂;如爛再擦,毒盡即愈。主治潰爛浸淫疼痛的梅毒瘡。 處方7:(護(hù)從丸)雄黃、川芎各15克,杏仁100粒(去皮尖炒)。共研末。燒酒打飛羅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毎服15丸,開水送服。用于預(yù)防梅毒,避免感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