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拾趣 李玉廣 在經歷了將近七十年的世事紛擾人世滄桑之后,剛剛從花甲之年走來,倏忽之間,不知不覺地我又即將步入古稀之年的門檻。真?zhèn)€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啊!驀然間,宋代著名詩人辛棄疾筆下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那份無奈,那份悲涼,那份灑脫,那份感慨,那份感同身受的共鳴,卻禁不住從心底里油然而生。也許我真的是老了。人生如夢,轉眼即是百年?;叵胩煺鏍€漫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至今依然記憶猶新,一件件,一樁樁童年趣事猶如沖破閘門的清泉流水,噴涌而出,一發(fā)而不可收: 我的童年是在奇臺縣古城子度過的。我們李家大院,就坐落在滿城榆樹巷子路南的中段。一棵棵蒼勁挺拔枝繁葉茂的老榆樹,像一個個飽經滄桑的老人沉穩(wěn)安詳的打坐在街道兩旁。在一團團綠蔭的蔭蔽下,一處處民宅,整整齊齊的座落在車馬大道的兩旁。這是一條寬不足兩丈的土路。由于過往車輛頻繁,路面上已被碾壓出了兩條深深地車轍,我們稱它為車轱轆印子。到了夏秋季節(jié),大路表面就會被一層厚厚的溏土覆蓋。那細細的浮土足可以沒過一個大人的腳面。在烈日的炙烤下,溏土就會變成“燙土”,走到上面,就如剛扒出的爐灰般燙人??赏尥迋儏s不管這一套,他們三個一群兩個一伙的打著赤腳在深深地燙土里跑來跑去,追逐嬉戲。那自得其樂的神態(tài)就好像是騰云駕霧的神仙一般。有時候,他們也會弄來一點水坐在土窩里像模像樣的和泥巴、捏泥人。來了勁頭時,撒一泡尿和上一團泥巴,然后煞有介事的壘上鍋灶,以泥代面,做上一桌美餐,再嘻嘻哈哈的你推我讓假裝飽餐一頓,倒也玩的開心。遇到下雨天,滿路上都是積水和稀泥,一些調皮的娃娃就會脫光了腳丫子,凈腳兩片地在稀泥咣當的泥漿路上撒歡奔跑。伴隨著嘻嘻哈哈的歡叫聲,黃黃的泥點濺的到處都是。 那一株株合粗壯的百年老榆樹,是老輩人恩賜給我們這幫娃娃的又一處樂園。每年的五六月份,滿巷子大大小小榆樹的枝頭都結滿了一串一串淺綠色的榆錢兒。望著那如銅錢般耀眼,像珍饈般誘人的榆錢兒,誰又能經得住美味的誘惑呢!饞涎欲滴的人們爭先恐后的爬上榆樹采摘榆錢兒。這正是娃娃們一展身手的大好時機,他們身手敏捷善于攀登,自然是捋榆錢兒當仁不讓的主力隊員了。對于娃娃們來說一面玩耍,一面干活,過后還能吃上一頓美味可口榆錢兒飯,倒也是一舉幾得樂在其中了。暑假期間,爬上老榆樹,斜靠在比較粗實的樹丫叉上一面納涼一面讀書,也是我兒時非常愜意的一樁喜好。掩映在綠樹懷抱里讀書的那份兒清涼、那份兒舒適、那份兒安逸、那份兒癡迷,簡直是人世間最美的享受。 小時候,娃娃們最喜歡的游戲就是“藏道道家”,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捉迷藏”。那時候,一般人家都是深宅大院,可以藏身的地方很多。游戲開始時,幾個孩子用“石頭剪子布”或者“手心手背”的形式確定誰是“捉家”,誰是“藏家”。再公推出一人擔任捂“捉家”眼睛的主持人兼裁判。當確定“捉家”的眼睛被捂好后?!安丶摇眰兙拖蛩拿姘朔缴㈤_,尋找各自的藏身之處。當主持人確認大家都藏好之后,“捉家”就會大聲的高呼“道道家,回門來,大的不來小的來,核桃棗兒滾出來”。連呼幾聲之后,主持人就會放開捂眼的雙手,讓“捉家”去尋找藏起來的玩伴。先找到誰,誰就是下一輪的“捉家”。這個游戲,男孩女孩都能玩。那份爬高上低東躲西藏捉迷藏的樂趣至今回味起來依然是興味盎然。 放學以后,或在學校放假的日子里,男娃娃常玩的游戲就是“打大錢”和“滾沙核兒”?!按虼箦X”就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和距離,把“麻錢”豎著插在地上,先由參與游戲的人通過”手心手背“、“石頭剪子布”的形式決出順序,然后按次序輪流手執(zhí)一枚“大銅錢”擲打擺在地上的“麻錢”,誰擊中了哪枚“麻錢”,該錢就歸誰所有,贏錢多者為勝?!皾L沙核兒”的形式與“打大錢”類似。只不過是將“大錢”改作了“沙核”——一種用沙石或者磚塊磨制而成的圓球,后來也有用鋼彈、鐵球的。目標物常用的還是插在地上的“麻錢”?!皾L沙核兒”的方式也很獨特,擊球者先要蹲下身子,將“沙核兒”放置在發(fā)球線上,左手手心向上,將“沙核兒”貼著地面夾在食指與中指之間,然后再用右手的食指勾住左手的中指用力一彈,瞄準目標將球發(fā)出。被擊中的“麻錢”即歸發(fā)球者所有。如果技術高手氣又好,玩上半天,就會贏上一大摞“麻錢”。 “打尜尜”也是男娃娃愛玩的一項游戲。這項游戲趣味性和競技性很強,但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一定要在空曠的場地上進行?!按蜴冁佟敝埃纫獪蕚鋬蓸悠鞑?。一是一根長約兩尺左右粗約一握的比較結實直溜的木棒;二是選一節(jié)長約五寸,粗約一寸,質地堅硬結實的木棒,把兩頭削尖如紡錘狀,做成“尜尜”。打尜尜時,要把參加游戲的人分成對立的兩撥,一方為打尜方,一方為防守方。游戲的方式一般有三種: 一種是“打地尜”。就是在地上畫一個直徑約兩尺的圓圈,把尜尜放在圓圈里。先打的一方出一人,他手持木棒向尜尜尖上敲擊,使尜尜跳起來,然后順手乘勢一擊,把跳起來的尜尜打向遠方,打得越遠越好。尜尜打出去后,打尜尜的人要把木棒放在圓圈里。這時,對方要出一個人將尜尜撿起來,再從尜尜落地處把尜尜向圓圈扔去。若扔回的尜尜能擊中木棒或扔進圓圈則為勝家。若未擊中木棒或扔進圓圈,而是落到了圈外,打尜人就再次用木棒將尜尜擊向遠方。然后從尜尜落地處,用木棒做尺,丈量到圓圈的距離,先記錄下來,再開始新一輪的比賽。若是打尜尜的人打得不遠和沒有打中,被對方輕易地扔回了圓圈或擊中木棒,那么打尜尜方就得換一人再打。當打尜尜方累計的尺數達到一百時,對方就要“嚎梭”?!昂克蟆笔菍?zhàn)敗方的懲罰。所謂“嚎梭”,說具體一點,就是當打尜尜方累計的尺數達到一百時 ,還要就地再打一次。對方一人在尜尜落地處撿起尜尜,嘴里憋足了氣,一邊發(fā)出“嗷嗷”的嚎叫聲,一邊飛快的向圓圈跑去,一口氣跑到為止。如果跑不到圓圈里就斷了氣,打尜尜的一方就在對方斷氣的地方再打一桿。這一桿打得更遠。對方又要從尜尜落地的地方繼續(xù)“嚎”下去 。如果一個人嚎不下去,也可以在未斷氣前由下一個人接著嚎,直到嚎到圓圈為止。如果打尜尜方的全部隊員都打完,累計還不到一百桿的距離,那就得下臺,有對方上陣來打。如果打出的尜尜被對方接住,這位打尜尜的人就得出局,由本隊下一位隊員上場。 打尜尜的另一種玩法是“打地尜”。游戲開始前要先在地上挖一個約五寸長,三寸寬的地槽。打尜尜時,先將尜尜橫擔在地槽上面。比賽時,打尜尜的人要把木棒伸進地槽,用木棒頂端將尜尜挑起來,在空中將尜尜打向遠方。然后把木棒放在地槽上。下面的玩法與打地尜相同。 打尜尜的第三種玩法叫“打手尜”。這種打法與前兩種大體相同。只是在打尜尜時,打尜人需站在事先畫好的圓圈里,一條胳膊伸直手執(zhí)尜尜尖頭,使尜尜與地面垂直,另一手持著木棒直接擊打尜尜,使其飛向遠處。然后放下木棒等待對方撿起尜尜后向木棒扔擊。此后的玩法與前兩種大同小異。 最簡便的游戲就是“斗雞”。只要有兩個以上的男娃娃,不管誰一聲吆喝,一場精彩的“斗雞”隨時都可以進行。所謂“斗雞”,就是相斗的雙方,各自用雙手把自己的一只腳從前面抱起來 ,置于另一條腿的膝蓋處,使這條腿的小腿與大腿大體重疊,使膝蓋外伸,形成如雞喙般的拐狀,擔當進攻時的武器——雞。斗雞時雙方單腿站立。用自己的“雞”去頂撞碰砸對方的“雞”,誰的腿掉下來,誰就算輸?!岸冯u”有一對一的單斗。也可以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進行群斗。開始斗雞時兩組隊員一對一互相廝殺,只見每個人都雙手抱腳單腿站立,在場子里蹦來跳去尋找戰(zhàn)機,遇到合適的對手,就會主動發(fā)動進攻。雙方相斗時,為了保持身體平衡,積蓄頂撞時的沖擊力,往往是斗一下退一步,待站穩(wěn)了,就再斗一下,就像公雞叨仗一樣?!岸冯u”時,既不能用用手推,也不能用身體抗,但可以用“雞”去頂撞對方的任何部位。直至對方的隊員全部被擊敗為止。 “打坸坸”恐怕是最具孩子氣的一種游戲了。幾個小男孩聚在一起,弄上一點水,和上一把泥,然后各自將自己手中的泥團揉勻后做成一個泥碗狀的“坸坸”。比賽開始時,參賽者依次將自己手中的“坸坸”凹口朝下高高舉起向地面猛地甩去。如果落地時誰的“坸坸”能發(fā)出“嘭”的一聲爆響,而且凹底破裂,誰即取勝。如果落地時“坸坸”摔成了一個泥團,則為失敗。失敗者要接受事先約定的懲罰?;蛘摺皬棜ぷ印?,或者“打批子”或者罰學雞鳴狗叫都行。 小時候,娃娃們所玩的游戲,門類繁多,不能一一列舉。諸如抓五子、打髀什、掐方、走鱉、跳繩、踢毽子、滑馬兒(溜冰)、壓悠馬(壓蹺蹺板)、打秋千、踢沙包(跳房子)、打牛(打陀螺)、趕老牛、“騎毛驢”、打土塊仗、玩“四馬占五格”、到南門大校場的城墻跟去拾部隊打靶后遺留下來的炮殼子(子彈殼)挖子彈頭等等玩起來也是興味盎然其樂無窮。 親近大自然、親近黃土地 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到荒郊野外去灌跳鼠、挖甜草(甘草)根、挖蕨麻;爬到高高的白楊樹上去掏老鴰(烏鴉)窩、到人家的屋檐下去掏麻雀窩,到水磨河去洗澡,到東大橋下的葦湖里去揀野鴨蛋,到水磨河的淺水處撈幾條小狗魚或者小金片魚,然后把掏得的鳥蛋或撈的小魚用泥巴一糊,再撿上一抱子干樹枝點燃后燒成灰,再把那些鳥蛋小魚放在剛剛燒熄的熱熱的柴草灰里面一焐,待焐熟后掰掉蛋殼就是一頓美餐,那滋味至今回想起來還禁不住哈喇子直流。 有道是: 日月不催人自老,頭發(fā)根根白到稍。當年的童稚少年,如今已被無情的歲月染白了雙鬢,步入了古稀之年。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就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童年的一樁樁趣事,閑極無聊時,我就信手涂鴉把它寫了下來,也算是聊以撫慰我未泯的童心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