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紹基(1799-1873),子貞,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道州(今湖南道縣)人。阮元門生。曾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提調(diào)、提督四川學(xué)政,因謗卸官,主講濟南、長沙等地書院,晚年主持蘇州書局、揚州書局。博學(xué)多才,對經(jīng)學(xué)、文字學(xué)、金石、史地均有造詣,書法擅真、草、隸、篆,由顏真卿入手,轉(zhuǎn)師秦漢魏晉南北朝,其書注重碑學(xué),筆意縱逸超邁,融厚有味。著《東洲草堂詩鈔·文鈔》、《惜真味齋經(jīng)說》、《說文段注駁正》、《史漢地理合證》等。書從顏真卿出,生動圓熟。繼鄧石如后,極力推崇碑學(xué)。主張“書家須自立門戶”。執(zhí)筆用回腕法。這種執(zhí)筆法遠離正常生理習(xí)慣,故每次寫字須“通身力到”,每次寫完“汗?jié)耨嘁隆?,別有趣味。 |
| 何紹基 論書譜 |
|
|
|
何紹基論書譜
| 何紹基 行書聯(lián) |
|
 |
|
|
何紹基行書聯(lián),偃泊山水敖游風(fēng)月,澄清流品提攜紀(jì)綱。 | |
| 何紹基 行書聯(lián) |
|
 |
|
|
何紹基行書聯(lián),子美才名高畫省,右丞清興滿終南。 |
|
|
|
何紹基行書聯(lián),紅顆帶芒收晚稻,綠苞和葉摘新橙。 |
 |
|
|
何紹基隸書聯(lián),講道毓德立誠垂范,研書賞理敷文奏懷。 |
 |
|
|
何紹基行書聯(lián),自幽之齋因寄所托,懷管與樂有感斯文。 |
 |
|
|
何紹基行書聯(lián),宣德道情文乃貴,明微謹(jǐn)始禮為宗。 |
 |
|
|
何紹基行書聯(lián),崎嶇好事人應(yīng)笑,冷淡為歡意自長。 |
 |
|
|
何紹基行書聯(lián)。 |
 |
|
|
何紹基楷書聯(lián),賞雨茅屋不著一字,御風(fēng)蓬萊橫絕太空。 |
 |
|
|
何紹基題梅花詩。 |
 |
|
|
何紹基篆書論書軸,故宮博物館藏。紙本,篆書,縱103.3厘米,橫62.3厘米。軸錄書評一則,款署“竹朋世仁兄前輩正篆 紹基”,鈐“何紹基印[朱文}”,“子貞[白文]”印。篆書非何氏所長,但到晚年喜作篆,故傳世作品不多。 |
|

|
|
|
何紹基行書聯(lián),意而來有故人念,日及開當(dāng)三月時。 |
 |
|
|
何紹基行書聯(lián)。 |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歷代書法 > 清朝書法 |
| 何紹基 行書聯(lián) |
|
 |
|
|
何紹基行書聯(lián)。 |
 |
|
|
何紹基《秦人洞詩》,行書?,F(xiàn)藏愛爾蘭都柏林市切斯特·比蒂圖書館。此作題于顧符稹《桃花源圖卷》。 |
 |
|
|
何紹基《隸書軸》,橫52.3cm,縱115.5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隸書,筆力渾厚。前人形容其字如屈鐵枯藤。此幅得以見之,而結(jié)字縱橫欹斜,從容又出於繩墨之外。
釋文:惟君之軌跡兮。如列宿之錯置。易建八卦。揆肴毄辭。述而不作。彭祖賦詩。秋粟館丈屬書。弟何紹基。
譚伯羽、譚季甫先生于1982年捐贈予臺北故宮博物院。 |
| 何紹基 詠落花七律十五章 |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
|
|
何紹基詠落花七律十五章,同治四年(乙丑,1865年)春書于蘇州。海外華裔收藏。 |

何紹基詠落花七律十五章,同治四年(乙丑,1865年)春書于蘇州。海外華裔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