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惠流離”石刻
在重慶三峽博物館里的云陽展區(qū)里,陳列著一塊石刻,上面書寫著“澤惠流離,在遠不遺”八個大字。字體雖遠沒達到大師水平,卻記載著一段并不久遠卻永遠不能讓世人遺忘的歷史。 1937年,日本 鬼 子侵入中國,福建等沿海省市相繼淪陷。我同胞為避戰(zhàn)禍,紛紛遷入內陸。是年秋,部份江浙同胞抵達云陽,由于人數較多,縣城內收留難民有一定困難,于是就安排他們入住云陽縣張飛廟,最多的時候,里面的難胞人數達到了3000多人。 八年抗戰(zhàn)期間,他們在張飛廟里生活,缺衣少食,是云陽人民勒緊自己的褲腰帶,省下了衣服、被子,糧食給江浙的同胞。他們天天盼,日日等,只等打跑日本鬼子的那一天。 1945年,小日本投降了,張飛廟里的江浙同胞終于可以返回自己的家園。在離開云陽之前,他們在張飛廟杜鵑亭后面的巖石上,刻下了“澤惠流離,在遠不遺”幾個大字,并記錄了他們來這里的原因和生活過的日子,以此紀念云陽人民在最困難、災難深重的年月給予他們無私的幫助。 重慶三峽博物館成立的時候,將這塊石刻切割下來陳列在了云陽展區(qū),目前在云陽張飛廟里的石刻是拓本?!皾苫萘麟x”石刻(云陽 張飛廟舊址):風凜凜卷去陳史,巖青青刻下英名。碑石刻于1946年,敘述當時的各界仁人義士如何惠澤“災黎”之事,故名“惠澤流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