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陽樓記》課堂實錄 寧波華茂外國語學校 成磊 一、檢查預習并導入課文 二、賞讀觀景 三、細讀品情 四、研讀悟理 滕子京囑托范仲淹寫文的用意 是什么? 同為謫人的范仲淹此時思考的是什么? 五、齊讀課文,課堂總結(jié)。 (課前檢查《岳陽樓記》小練習、反饋) 師: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個人。(生齊讀課件出示關(guān)于范仲淹介紹的文字) (師幫助正音:謫) 師:大 生:范仲淹。 師:之所以范仲淹被稱為文正,就因為他的思想蘊含在了他的文章中,大家知道文章那句話寫出了他的思想嗎? 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師:大家齊讀吧。 生齊讀文章最后段落。 師:讀得不錯,如果等下能讀的更響點就更好了。誰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在天下人快樂之前快樂,在天下人擔憂之前擔憂。 師:這是不是范仲淹靈光一現(xiàn)想到的?老師講剛才大家讀到的資料整合,你是否能有所發(fā)現(xiàn)呢?從哪里看出這種思想早已有之?有沒有? 生:他前面寫到他少年苦學,他小的時候就有一種志向。他先天下之憂而憂,他小的時候就有了。 師:你發(fā)現(xiàn)的很快,還有嗎? 生:因為他上面寫到了范仲淹為百姓做事,是他畢生的追求。 師:嗯,畢生的追求。 師:其實我們文章第五段中也有提到,你能發(fā)現(xiàn)么? 生:我認為應(yīng)該是“嘗”這個字? 師:為什么是這個“嘗”字? 生:曾經(jīng)。 師:你的發(fā)現(xiàn)很好,你應(yīng)該更自信點。為什么不開篇就直抒胸臆呢?范仲淹寫這篇文章是受了誰的囑托??? 生:滕子京。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滕子京這個人物。你從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出示滕子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師:誰能說說看呢?既然這種思想早已有之,為什么不開篇就寫呀?你來說說看好嗎? 生:文章寫道滕子京是一個豪邁自負的人,如果一開始就先用這種思想教育他的話就感觸不深。 師:感觸不深嗎?你說說看。 生:一開始就寫就有點接受不了。 師:嗯,直說接受不了,那范仲淹該在母親勸說呢?我們昨天已經(jīng)分組了,接下來就分組討論范仲淹是如何勸勉的。不過小組討論前老師有三個要求:聯(lián)系課文探究;組內(nèi)全員參與;探究結(jié)束后派一名代表發(fā)言。開始吧。 生小組討論。 師:說說看,每個人都發(fā)言哦。 師:可以轉(zhuǎn)過去,我們?nèi)齻€人一起討論。你們呢? (教師巡視指導) 師:咱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吧,也許交流后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你先說。 生:我覺得文章先歲滕子京作了贊揚,后面寫了景色,文章先憂后樂。 師:你們組是這樣的看法,別的組呢? 生:文章先是贊揚滕子京,然后擺出事實,說出了現(xiàn)實的情況,引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師:非常好,你的發(fā)現(xiàn)很好。 生:我們是這樣認為的,滕子京就花了2年時間就建成了岳陽樓,說出了政治的安穩(wěn),后面委婉勸勉滕子京。 師:三組同學都先肯定了滕子京的功績,然后委婉勸勉。他是如何勸勉的呢? 生: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用景色比喻危機,用春和景明來比喻好的國情,有危險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師:剛很多同學提到了國情,文章提到的是誰在登樓?。肯瓤纯辞懊?,遷客騷人是什么樣的人??? 生:就是被貶官的人和詩人。 師:是他們登上了岳陽樓,當他們登上了岳陽樓,產(chǎn)生了怎么樣的情感? 生:悲憤。 師:嗯,你是如何看出來的? 生:“滿目蕭然”句 師:又一次登樓時,看到了什么,又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情感? 生:“寵辱偕忘”句。 師:范仲淹為什么要寫時而喜時而悲的情緒呢? 生:我認為是為了引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寫好的方面,再寫不好的方面。 師:再想想看。 生:我就是覺得當時的國情太起伏動蕩。有時國泰民安,有時有反政府之類的。 師:這位同學很能聯(lián)想,但我們這里說的是遷客騷人。 生:我覺得滕子京也是這種人,這種悲啊喜啊也能用來勸說滕子京。 師:嗯啊,你很會發(fā)現(xiàn)。然后呢? 生:像遷客騷人這樣悲啊喜啊的人,告訴滕子京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憂和樂。 師:大家想想看,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情緒,看到純凈就會有喜氣洋洋的感覺,那范仲淹喜歡這樣的情緒嗎? 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或悲或喜。 師:非常好,這是范仲淹想要告訴滕子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他筆下的遷客騷人的時而喜時而悲卻恰恰相反,以物喜,以己悲。通過探究我們發(fā)現(xiàn)范仲淹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緒,這樣讓滕子京自己去感悟,還讓他自己去體會,正所謂一箭三雕。我們讀一下3、4段。 生齊讀第3、4段。 師:剛才范仲淹通過對比引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和我們剛剛說到的先憂后樂一樣嗎? 生:不一樣。 生:一樣。 師:我也認為不一樣。 師:我們請個代表來說說看。你認為一樣嗎? 生:不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不因為事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悲,而“”是先憂天下,后優(yōu)自己,先喜天下,后喜自己。 師:我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短暫性的,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長遠的。 生:我覺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同步性的,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跟別人是不一樣的。 師:還有同學說說看嗎? 生:我認為是各人情感,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關(guān)注國家的。 師:嗯,你發(fā)現(xiàn)到的是個人和國家的區(qū)別。 師:我們發(fā)現(xiàn)先憂后樂的境界高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種情感意境根植于思想之中。昨晚老師瀏覽網(wǎng)頁,有了一個發(fā)現(xiàn)。(出示嘉興體現(xiàn)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境界的事例)這樣的事例多嗎? 生:“吾誰與歸?”和范仲淹同樣的人很少。 師:我發(fā)現(xiàn)你多提到了一個字。 生:“噫”非常強調(diào)。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句子吧,你從這個句子中讀出了什么呢?沒有這樣的人,我同誰一道呢? 生:孤單。 師:給我們讀一讀吧。 生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還有沒有讀出別的味道來? 生:我也讀出了一份傷感。他也很希望他的培養(yǎng)滕子京也能夠像他一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生讀。 師:將這聲嘆息讀的更長一些。 生讀。 師:還能讀出什么來?這篇文章是在勸勉滕子京的,你還能讀出什么來?你來說說看好嗎?昨天聽說你的朗讀是很出色的,你給我們讀一讀,看能讀出什么來? 生讀:不甘心。 師:我沒聽出來,能再讀一讀嗎? 生讀。生齊讀。 師:你能不能讀出他對滕子京的勸勉呢?我們把后面的聲調(diào)往上揚好嗎?試試看。 生讀。 師:他勸勉的僅僅是滕子京嗎? 生:全天下的人。 師:是啊,不僅是在勸勉滕子京,也在勸勉全天下人。 師:這一聲嘆息,一句疑問,讀出了范仲淹的的思想。雖身處 我們再依賴來讀一讀吧。 生讀最后段落。 師:很好,你們已經(jīng)漸漸走進了范仲淹的內(nèi)心。走近了范仲淹內(nèi)心的三只境界,一步一步走上這樣的境界。我們能不能把這三段一起讀一讀,讀出三只境界。 生齊讀三個自然段。 師:這種情感是大多數(shù)人都有的,但是不是范仲淹欣賞的,所以他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你們想不想做這樣崇高境界的人呢?范仲淹發(fā)出了“微斯人,吾誰與歸”的長嘆,我們該怎么回答呢? 生:我。 師:下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