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青又稱青白瓷,早期生產(chǎn)在江西省東北部昌江南岸。在當?shù)夭c其支流南河,在河匯合處,景德鎮(zhèn)在漢代稱新平,唐代稱昌南。宋代宋真宗景德年間(1004~1007年)設(shè)鎮(zhèn),對其窯稱景德窯專燒御用瓷,后對該鎮(zhèn)稱景德鎮(zhèn)。 影青瓷是宋代景德鎮(zhèn)燒制的,也是一個古老的窯口,其生活用品如茶具、酒具、瓷盞、瓷熏、瓷枕、冥器、祭器等。品種非常多。在瓷器上有畫、刻、雕、鏤空、塑、貼等。 由于釉料在瓷器表面的剔花或塑雕處出現(xiàn)深淺像似影子,因此人們給了它一個準確又好記的名字——影青。(也就是青白瓷) 影青瓷胎白或白中微微灰,釉面中閃青,當然也有泛偏青的,這種影青瓷非常值得欣賞,有青玉之稱。在唐代文人陸士修有“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之句。影青瓷多以支釘燒制,器件體重比較輕,但比定窯重,是宋代名瓷之一。在宋代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所以其器形、紋飾都比較多。影青瓷唐宋元明清都生產(chǎn)。鑒別中要識別斷代,就要依據(jù)每朝代的制瓷特點去鑒別。如:元代的器體和型顯笨重,清代的制胎和刻畫過于細膩。這些都是與宋影青瓷器鑒別的依據(jù)。 78.影青瓷宋元之別 青白釉名叫影青,青泛白來白泛青。 景德鎮(zhèn)出南宋窯,宋色黃青元偏青。 黃褐斑圈宋時產(chǎn),宋黃褐圈有支釘。 墊砂體重胎厚元,晚宋學定芒口映。 宋泡密多小不亮,元泡稀少大亮精。 注解 青白釉的瓷又叫影青,這種瓷很名貴,宋代就有,所謂影青青中泛白,白泛青都是影青,景德鎮(zhèn)燒造,這種瓷往往是凸出部分白,凹下去處青,所以稱影青。宋代的色澤黃青,元代的扁青色。底部帶黃銹斑圈的宋朝產(chǎn),而且是有支釘痕跡,器口有的是學定窯也做出芒口,泡密多,小而不亮,元代的用墊砂底,體重胎厚,元代產(chǎn)器件泡稀大而亮,區(qū)別起來很明顯。 79.青白釉(影青) 青白釉泡大而密(宋產(chǎn)),元產(chǎn)泡大稀疏的(元產(chǎn))。 紋廊積釉玻璃強(宋元產(chǎn)),洼處顯青高白強。 注解 青白釉(影青瓷)泡小而密,元代產(chǎn)的泡大而且稀散,在刻畫的紋飾痕處積釉,因此玻璃質(zhì)強,釉面光滑。另外洼處顯青,高處釉色顯白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