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 牛(niú)![]()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出自文天祥《正氣歌》。意謂牛和千里馬同用一個食槽,雞同鳳凰同住同吃。比喻賢愚混雜一處。 這里的“牛”是鮮明易識的象形字。甲骨文就象一個牛頭之形,使人見局部便知整體。特別是突出了它一雙彎曲而粗長的角。角之下向斜上方伸展的兩筆是牛的兩只耳朵。金文形體和甲骨文大致相同,不同處是把牛耳拉平。成了一條橫線。王筠《文字蒙求》根據(jù)小篆形體這樣概括:“上曲者角也。丨之上為項之高聳處,中則身,未則尾,一則后足也。此自后視之之形。牛行下首,故不作首,又無前足者,為腹所蔽也”。此說極為精到。到楷書時,“?!北阒皇O乱恢唤橇恕掗煹淖彀鸵沧兂砷L尖的尾巴了。 “?!弊值谋玖x特指一種家畜。如《報任安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意思是說:假使我依法被殺,如同九牛失去一毛。 也可以引申為“固執(zhí)”、“倔犟”。如《紅樓夢》第17回“眾人見寶玉牛心,都怕他討了沒趣”。 另外,“?!币彩切撬廾?,二十八宿之一。 笨牛耕田 敢峰是方玄初的筆名,我國當(dāng)代著名教育家。全國各報刊經(jīng)常刊登他寫的思想評論文章。特別是他寫的小冊子《人的一生應(yīng)該怎樣度過》在“文革”前的青年中廣為流傳。 敢峰的著述成果基本上都是利用業(yè)余時間完成的。他嗜書如癖,認(rèn)為讀書效果最好的地方是書店,星期天一進(jìn)去就是一天。什么嘈雜也不怕,看戲,跳舞他從不去,電影也很少看。如有一次,他正在外面散步思考時,抬頭看見樹梢間透出機(jī)關(guān)食堂里正在舉行舞會的紅色燈光,竟大聲驚呼:“失火了!”一時被人們傳為趣談。 1961年,他為激勵自己寫下一副對聯(lián):“萬斤大錘擊螞蟻,弱弩之末穿鐵板”。有些同志說他文筆快,但他自己卻說是笨牛耕田,一篇篇文章都是熬夜寫出來的,常常是拿著筆睡著了。醒來又寫……他堅信,困難是凱旋門,但這門只有英雄才能通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