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秦漢名將之鎮(zhèn)邊英雄伏波將軍馬援

 美麗心情akj 2012-11-19

【導讀】:光武帝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此后,世人皆稱馬援為馬伏波。以扶樂侯劉隆為副將,率領樓船將軍段志等南擊交趾。部隊到合浦時,段志去世,皇帝下詔書命馬援兼領其軍。于是,馬援統(tǒng)軍沿海開進,隨山開路,長驅直入千余里...

 姓名:馬援
  字號:文淵
  生卒時間: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
  出生地: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
  主要時代:秦漢
  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將軍,封新息侯。馬援的祖先是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趙奢曾在閼與之戰(zhàn)中大敗秦軍,功勛卓著,被趙惠文王賜號為“馬服君”,自此,趙奢的后人便以馬為姓。漢武帝時,馬家從邯鄲移居茂凌。馬援的曾祖父馬通,漢武帝時,因功被封為重合侯,但因為他的兄長馬何羅謀反,馬通受到牽累,被殺,所以馬援的祖父、父親這兩代家境式微,地位不顯。馬援有三個哥哥,他們是馬況、馬余、馬員。都很有才能。王莽時,又都做到了二千石的高官。


  馬援十二歲時,父親去世。曾跟人學習《齊詩》,但其心不在章句上,學不下去。于是,他向長兄馬況告辭,要到邊郡去種田放牧。沒等馬援起身,馬況去世,馬援便留在家中,為哥哥守孝一年。一年中,他沒有離開過馬況的墓地,對守寡的嫂嫂非常敬重,不整肅衣冠,從來不踏進家門。
  后來馬援當了郡中的督郵。一次,他奉命押送囚犯到司命府。囚犯身有重罪,馬援可憐他,私自將他放掉,自己則逃往北地郡(治今甘肅慶陽西北)。后天下大赦,馬援就在當地畜養(yǎng)起牛羊來。時日一久,不斷有人從四方趕來依附他,于是他手下就有了幾百戶人家,供他指揮役使,他帶著這些人游牧于隴漢之間(今甘肅、寧夏、陜西一帶)。馬援過的雖是轉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但胸中之志并未稍減。
  王莽末年,四方兵起。王莽的堂弟王林任衛(wèi)將軍,廣招天下豪杰。他選拔馬援和同縣人原涉為掾,并把他們推薦給王莽。王莽任命原涉為鎮(zhèn)戎大尹(新莽始建國元年,改太守為大尹)、馬援為新城(今陜西安康)大尹。王莽失敗后,馬援的哥哥馬員正任增山連率(連率,新莽時郡一級地方長官,職如太守),他和馬援一起離開了各自的任所,跑到涼州避難。劉秀即位后,馬員到洛陽投奔光武帝,光武帝復其原職,讓他仍到郡里去,后死于任上。馬援則羈留西州。
  建武四年(28年)冬,隗囂讓馬援帶信到洛陽去見光武帝劉秀,劉秀在宣德殿接見了他。劉秀笑著對馬援說:“卿遨游二帝閑,今見卿,使人大­。”馬援行禮后,接著劉秀話題說:“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臣與公孫述同縣,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進臣。臣今遠來,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簡易若是­”光武帝聽了,笑道:“卿非刺客,顧說客耳?!瘪R援說:“天下反復,盜名字者不可勝數。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后漢書·馬援列傳》)。光武帝壯其膽識,認為他與眾不同。
  不久,光武帝南巡,讓馬援隨行,先到黎丘,后轉到東海。南巡歸來,又任命馬援為待詔,日備顧問。馬援要回西州,光武帝派太中大夫來歙持節(jié)相送。
  馬援回來后,隗囂跟他同臥同起,向馬援詢問東方的傳言和京師的得失利弊。隗囂非常相信馬援,他同意歸漢,派長子隗恂到洛陽去做人質,馬援也就帶領家屬一起到了洛陽。馬援到洛陽后,居數月而無職務。他發(fā)現三輔地區(qū)土地肥沃,原野寬廣,而自己帶來的賓客又不少,于是便上書給光武帝,請求率領賓客到上林苑去屯田。光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時隗囂聽信了部將王元的挑撥,想占據隴西,稱王稱霸。因而對東漢存有二心,處事狐疑。馬援見狀,多次寫信,好意相勸。隗囂怨恨馬援,認為他背離自己,見到信后愈發(fā)惱火,后來竟起兵抗拒漢朝。
  建武八年(32年),光武帝自統(tǒng)軍討伐隗囂。軍隊到了漆縣(今陜西彬縣),不少將領認為前途情況不明,勝負難卜,不宜深入險阻,光武帝也猶豫不定,難下決心。正好馬援奉命趕來,光武帝大喜,連夜接見,并將將領們的意見原原本本地告訴馬援,征詢他的意見。于是,馬援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隗囂的將領已有分崩離析之勢,如果乘機進攻,定獲全勝。說著,他命人取些米來,當下在光武帝面前用米堆成山谷溝壑等地形地物,然后指點山川形勢,標示各路部隊進退往來的道路,其中曲折深隱,無不畢現,對戰(zhàn)局的分析也透徹明白。光武帝遂決意進軍。第二天,光武帝揮軍直進,抵達高平第一城(今甘肅固原)。時涼州牧竇融率河西五郡(指敦煌、酒泉、張掖、武威、金城)太守及羌、小月氏等步騎數萬、輜重車5000輛與劉秀會合,分數路攻隴。隗囂大將13人及部眾10萬余人不戰(zhàn)而降,隗囂逃至西城(今甘肅天水西南),援隴蜀軍李育、田­逃至上邦(今甘肅天水)。漢軍占天水16座屬縣,劉秀派吳漢、岑彭圍西城,以耿彝圍上邦。至此,隗囂軍主力基本上被漢軍消滅。
  此戰(zhàn),馬援“堆米為山”是此戰(zhàn)取勝的重要原因,這在戰(zhàn)爭史上也是一個創(chuàng)舉,具有重要的意義。
  建武九年(33年),馬援被任命為太中大夫,做來歙的副手,統(tǒng)領諸軍駐守長安。
  從打王莽末年開始,塞外羌族不斷侵擾邊境,不少羌族更趁中原混亂之際入居塞內。金城(治所在今甘肅蘭州西北)一帶屬縣多為羌人所占據。來歙就此事上書,說隴西屢有侵擾禍害,除馬援外,無人能平。
建武十一年(35年)夏天,光武帝任命馬援為隴西郡郡守。馬援一上任,便整頓兵馬,派步騎三千人出征。先在臨洮擊敗先零羌,斬首數百人,獲馬牛羊一萬多頭。守塞羌人八千多,望風歸降。當時,羌族各個部落還有幾萬人在浩­占據要隘進行抵抗,馬援和揚武將軍馬成率兵進擊,羌人將其家小和糧草輜重聚集起來在允吾谷阻擋漢軍。馬援率部暗中抄小路襲擊羌人營地,羌人見漢軍突如其來,大驚,遠遠地逃入唐翼谷中。馬援揮師追擊,羌人率精兵聚集北山堅守。馬援對山擺開陣勢佯攻,吸引敵人,另派幾百名騎兵繞到羌人背后,乘夜放火,并擊鼓吶喊。羌人不知有多少漢軍襲來,紛紛潰逃。馬援大獲全勝,斬首千余級。但因為兵少,沒有窮追敵人,只把羌人的糧谷和牲畜等財物收為漢軍所有。
  此戰(zhàn),馬援身先士卒,飛箭將其腿肚子都射穿了。光武帝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慰問,并賜給他牛羊數千頭。馬援像往常一樣,又把這些都分給了部下。
  當時,金城破羌(今青海樂都東)以西,離漢廷道途遙遠,又經常發(fā)生變亂,不好治理。朝廷大臣商議,要把該地區(qū)舍棄。馬援持不同意見,他提出了三條理由:第一,破羌以西的城堡都還完整牢固,適于固守;第二,那地方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第三,假如舍棄不管,任羌人占據湟中,那么,以后將有無窮的禍患。光武帝覺得他言之有理,依從了他的意見,下詔命令武威太守把從金城遷來的客民全都放回。放回的客民一共有三千多,他們各自都返回了原籍。馬援又奏明朝廷,為他們安排官吏,修治城郭.建造工事,開導水利。鼓勵人們發(fā)展農牧業(yè)生產,郡中百姓從此安居樂業(yè)。馬援還派羌族豪強楊封說服塞外羌人,讓他們與塞內羌族結好,共同開發(fā)邊疆。另外,對武都地方背叛公孫述前來歸附的氐人,馬援以禮相待,奏明朝廷,恢復他們的侯王君長之位,賜給他們印緩。
  建武十三年(37年),武都參狼羌(羌族的一個分支)與塞外各部聯合,殺死官吏,發(fā)動叛亂。馬援率四千人前去征剿。部隊行至氐道縣境,發(fā)現羌人占據了山頭。馬援命令部隊選擇適宜地方駐扎,斷絕了羌人的水源,控制了草地,以逸待勞,不許出戰(zhàn)。羌人水草乏絕,陷入困境,首領們帶領幾十萬戶逃往塞外,剩下的一萬多人也全部投降。從此,隴右清靜安寧。
  馬援在隴西太守任上一共六年。由于他恩威并施,使得隴西兵戈漸稀,人們也逐漸過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馬援治郡,務開恩信,寬以待下。他要求官吏務盡職守,自己從不過多于預,只是總其大體而已。他家里總是賓客盈門,舊交滿座。手下的官吏來匯報具體事務,如果不是非管不可,他就說:“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煩。頗哀老子,使得遨游。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后漢書·馬援列傳》)。
  一次,在靠近縣城的地方,鄉(xiāng)民們結伙械斗仇殺。人們誤認為羌人要造反,驚慌失措,爭先恐后涌人城來。狄道縣縣長聞變,趕到馬援府門,請示關閉城門,整兵戒備。馬援當時正與賓客飲酒,得此消息,大笑道:“燒虜何敢復犯我。曉狄道長歸守寺舍,良怖急者,可­下伏”(《后漢書·馬援列傳》)。不久,城中安定下來,才知是虛驚一場,大家愈發(fā)佩服馬援。
  馬援關心國事。遇到該說的話,從不隱飾回避。他在隴西,發(fā)現幣制混亂,使用不便,就上書給朝廷,提出應該像過去一樣鑄造五銖錢。朝廷把他的建議提交三府(漢制,三公皆可開府,因稱三公為三府)審議。三府奏明皇帝,說馬援的建議不可行,這事就擱置起來了。馬援認為幣制關系重大,始終掛記此事。后來,他從隴西調入朝廷任虎賁中郎將,回朝后,馬上就去找回了自己的奏章。見奏章上批有十幾條非難意見,便依據情理加以駁正解釋,重新寫成表章上奏。光武帝見他言之有理,采納了他的意見,天下從此得益很多。
  馬援回到朝廷后,屢次被接見。他須發(fā)明麗,眉目如畫,善于應對,尤其善于敘述前代故事。在他口中,三輔長者、閭里少年,均有可觀可聽之處?;侍?、諸王聽馬援講故事,從不感到厭倦。馬援還善言軍事,光武帝常對人說:“伏波論兵,與我意合”(《后漢書·馬援列傳》)。因此,凡是馬援提的建議,光武帝都予采納。
  有一次,馬援在尋陽(今湖北廣濟東北)平定山林亂者,曾上表給皇帝,其中有這樣的話:“破賊須滅巢,除掉山林竹木,敵人就沒有藏身之地了。好比小孩頭上生了蟣虱,剃一個光頭,蟣虱也就無所依附了?!睋f,光武帝覽書后,覺得馬援這辦法、這比喻,都堪稱絕妙,贊嘆之余,來了個當場運用,下令把宮中小黃門頭上有虱子的,一律剃成了光頭。
  當初,卷地人維汜自稱神仙,收羅了弟子數百人,興妖惑眾,因此被誅殺。他有個叫李廣的弟子,又宣言維汜神靈未滅,以此誑惑百姓。建武十七年(41年),他聚會徒黨,攻陷皖城,殺死了皖侯劉閔,自稱是“南岳大師”。朝廷派謁者張宗率兵前去征討,被李廣打敗。朝廷便派馬援發(fā)諸郡兵馬,共萬人出征。馬援打敗了李廣,誅殺了為首的人。
  交趾女子徵側、徵貳因與太守孫定不和,起兵反漢。因為她們是交趾貴族中頗有影響的人物,所以兵勢很大,不久,就占據了交趾、九真的大部分地區(qū),而九真、日南、合浦地區(qū)也起兵響應,占據嶺外六十余城,徵貳自立為王。
光武帝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此后,世人皆稱馬援為馬伏波。以扶樂侯劉隆為副將,率領樓船將軍段志等南擊交趾。部隊到合浦時,段志去世,皇帝下詔書命馬援兼領其軍。于是,馬援統(tǒng)軍沿海開進,隨山開路,長驅直入千余里。建武十八年(42年)春,馬援率軍到達浪泊,與敵大戰(zhàn),攻破其軍,斬首數千級,降者萬余人。馬援乘勝進擊,在禁溪一帶數敗徵側,敵眾四散奔逃。第二年正月,誅殺了徵側、徵貳,傳首洛陽。朝廷封馬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
  馬援封侯,沒有自己慶賀,而是殺牛擺酒,犒賞將士。飲酒中間,他從容地對手下說了一段感慨深長的話:“吾從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款段:馬行遲緩的樣子),為郡掾史,守墳墓,鄉(xiāng)里稱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斘嵩诶瞬?、西里閑,虜未滅之時,下潦上霧,毒氣重蒸,仰視飛鳶­­­水中,臥念少游平生時語,何可得也!今賴士大夫之力,被蒙大恩,猥先諸君紆佩金紫,且喜且­”(《后漢書·馬援列傳》)。吏士聽后,敬佩不已,皆伏地山呼萬歲。
  接著,馬援率大小樓船兩千多艘,戰(zhàn)士兩萬多人,進擊徵側余黨都羊等,從無功一直打到巨風,斬俘五千多人,平定了嶠南。馬援見西于縣轄地遼闊,有三萬二千多戶,邊遠地方離治所一千多里,管理不便,就上書給皇帝,請求將西于分成封溪、望海二縣?;实墼S之。馬援每到一處,都組織人力,為郡縣修治城郭,并開渠引水,灌溉田地,便利百姓。馬援還參照漢代法律,對越律進行了整理,修正了越律與漢律相互矛盾的地方,并向當地人申明,以便約束。從此之后,當地始終遵行馬援所申法律,所謂“奉行馬將軍故事。”
  建武二十年(44年)秋,馬援率部凱旋回京。將士中,十之四、五死于瘴疫。光武帝賜給馬援一輛兵車,讓他上朝與九卿同列。
  馬援好騎馬,也善于鑒別名馬。他在交趾時,獲得了駱越地方的銅鼓,便把它鑄成駿馬的模型,回朝后獻給皇帝。他在表章中說:“夫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安寧則以別尊卑之序,有變則以濟遠近之難。昔有麒驥,一日千里,伯樂見之,昭然不惑。近世有西河子輿,亦明相法。子輿傳西河儀長孺,長孺?zhèn)髅甓【?,君都傳成紀楊子阿。臣援常師事子阿,受相馬骨法,考之行事,則有驗效。臣愚以為傳聞不如親見,視影不如察形。今欲形之于生馬,則骨法難備具,又不可傳之于后。孝武皇帝時,善相馬者東門京鑄作銅馬法獻之,有詔立馬于魯班門外,則更名魯班門曰金馬門。臣謹依儀氏鞘、中帛氏口齒、謝氏唇髻、丁氏身中,備此數家骨相以為法”(《后漢書·馬援列傳》)。馬高三尺四寸,圍四尺五寸?;实巯略t,命將此馬放在宣德殿下,以作為名馬的標準。
  馬援并不汲汲于功名利祿,他擔心的只是自己無功受祿,才德不能稱位,因而,總想盡可能多地為國家出力。
  馬援回到京城一個多月,正值匈奴、烏桓進犯扶風,馬援見三輔地區(qū)受到侵掠、皇家陵園不能保全,就自愿請求率兵出征,朝廷同意了。馬援九月才回京師,十二月又要帶兵出屯襄國(河北邢臺),只有真為國忘身,才能有如此之境界。光武帝因他勉勞國事,剛剛征南回來,又要離京,命令百官都去送行,以示榮寵。馬援對梁松、竇固說:“凡人為貴,當使可賤,如卿等欲不可復賤,居高堅自持,勉思鄙言。”梁松果被馬援言中,而竇固也險些被殺。
  第二年秋,他率領三千騎兵出高柳,先后巡行雁門、代郡、上谷等地。烏桓哨兵發(fā)現漢軍到來,部眾紛紛散去,馬援無所得而還。
  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方武陵武溪蠻暴動,武威將軍劉尚前去征剿,冒進深入,結果全軍覆沒。馬援時年六十二歲,請命南征。光武帝考慮他年事已高,而出征在外,親冒矢石,軍務煩劇,實非易事,沒有答應他的請求。馬援當面向皇帝請戰(zhàn),說:“臣尚能被甲上馬”(《后漢書·馬援列傳》)。光武帝讓他試試,馬援披甲持兵,飛身上馬,手扶馬鞍,四方顧盼,一時須發(fā)飄飄,神采飛揚,真可謂烈士暮年,老當益壯。光武帝見馬援毫氣不除,雄心未已,很受感動,笑道:“矍鑠哉是翁也”(《后漢書·馬援列傳》)!于是派馬援率領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人率四萬人遠征武陵。
  出征前,親友來給馬援送行。馬援對老友謁者杜­說:“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植坏盟绹?。今獲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與從事,殊難得調;介介獨惡是耳”(《后漢書·馬援列傳》)。建武二十五年(49年)春天,馬援率部到達臨鄉(xiāng)(今湖南常德古城山),蠻兵來攻,馬援迎擊,大敗蠻兵,斬俘兩千余人,蠻兵逃入竹林中。
  此前,當部隊到下雋時,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經壺頭山,一是經充縣。經壺頭山,路近,但山高水險,經充縣,路遠,糧運不便,但道途平坦。究竟該從哪兒進發(fā),光武帝開始也拿不定主意。耿舒,就是馬援在出發(fā)時說的那些權貴子弟中的一個,想從充縣出發(fā),而馬援則認為,進軍充縣,耗日費糧,不如直進壺頭,扼其咽喉,充縣的蠻兵定會不攻自破。兩個人意見不一致,便上表說明情況,請皇帝裁決,皇帝同意馬援的意見。
  三月,馬援率軍進駐壺頭。蠻兵據高憑險,緊守關隘。水勢湍急,漢軍船只難以前進。加上天氣酷熱難當,好多士兵得了暑疫等傳染病而死。馬援也身患重病,一時,部隊陷入困境。馬援命令靠河岸山邊鑿成窟室,以避炎熱的暑氣。雖困難重重,但馬援意氣自如,壯心不減。每當敵人登上高山、鼓噪示威,馬援都拖著重病之軀出來觀察了望敵情。手下將士深為其精神所感動,不少人熱淚橫流。
然耿舒卻在此時寫信給其兄好­侯耿­,告了馬援一狀:“前舒上書當先擊充,糧雖難運而兵馬得用,軍人數萬爭欲先奮。今壺頭竟不得進,大­怫郁行死,誠可痛惜。前到臨鄉(xiāng),賊無故自致,若夜擊之,即可殄滅。伏波類西域賈胡,到一處輒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后漢書·馬援列傳》)。耿­收到此信,當即奏知皇帝。光武帝就派虎賁中郎將梁松去責問馬援,并命他代監(jiān)馬援的部隊。
  梁松到時,馬援已死。梁松舊恨難消,乘機智誣陷馬援。光武帝大怒,追收馬援新息侯印綬。
  梁松對馬援素有怨恨,原因比較復雜。一是馬援寫信告誡晚輩,梁松曾受到牽累。
  馬援當年南征交趾,在前線聽說侄兒馬嚴、馬敦到處亂發(fā)議論,譏刺別人,而且跟一些輕狂不羈的人物結交往來,便立即寫信勸誡他們。信中說:“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結­,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jié)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愿汝曹­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愿汝曹­也。­伯高不得,猶為謹□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訖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車輒切齒,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是以不愿子孫­也”(《后漢書·馬援列傳》)。
  杜季良當時正任越騎司馬,他的仇人以馬援此信為據,上奏章控告他,說他:“為行浮薄,亂­惑­,伏波將軍萬里還書以誡兄子,而梁松、竇固以之交結,將扇其輕偽,敗亂諸夏”(《后漢書·馬援列傳》)?;实塾[此奏章,把竇固、梁松召來嚴加責備,并且把奏章和馬援的信給他們看。二人叩頭流血,才免去罪過。結果杜季良被罷官,龍伯高則被升任零陵太守。梁松因此遷怒于馬援。
  加上以往的事情。梁松對馬援積怨很深。
  當初南征交趾時,馬援常吃一種叫薏苡的植物果實。這薏苡能治療筋骨風濕,避除邪風瘴氣。由于當地的薏苡果實碩大,馬援班師回京時,就拉了滿滿一車,準備用來做種子。當時人見馬援拉了一車東西,以為肯定是南方出產的珍貴稀有之物。于是權貴們都希望能分一點,分不到便紛紛議論,說馬援的壞話。但馬援那時正受光武帝寵信,所以沒人敢跟皇帝說。馬援死后,有人上書說馬援曾搜刮了一車珍珠文犀運回。馬武、侯昱等人也上表章,說馬援確曾運回過一車珍稀之物。光武帝更加憤怒。馬援馬援的家人不知皇帝為何如此震怒,不知馬援究竟身犯何罪,惶懼不安。馬援的尸體運回,不敢埋和原來的墳地,只買了城西幾畝地,草草埋葬在那里。馬援的賓朋故舊,也不敢到馬家去吊唁,景況十分凄涼。葬完馬援,馬援的侄兒馬嚴和馬援的妻子兒女們草索相連,到朝廷請罪。光武帝拿出梁松的奏章給他們看,馬援的家人這才知道蒙受了天大的冤枉。馬援夫人知道事情原委后,先后六次向皇帝上書,申訴冤情,言辭凄切。光武帝這才命令安葬馬援。云陽朱勃也曾上書為馬援鳴不平。
  永平初年,馬援的女兒被立為皇后。顯宗在云臺圖畫建武年間的名臣列將,為了避椒房之嫌,單單沒畫馬援,東平王劉蒼觀看圖像,對皇帝發(fā)問:“何故不畫伏波將軍像”(《后漢書·馬援列傳》)­皇帝笑而未答。
  建初三年(78年),肅宗派五宮中郎將持節(jié)追封馬援,謚忠成侯。
  馬援有四子:為馬廖、馬防、馬光、馬客卿,其中馬防最為有名。
  點評:馬援與其他開國功臣不同,馬援大半生都在“安邊”戰(zhàn)事中度過。馬援為國盡忠,殞命疆場,實現了馬革裹尸、不死床簀的志愿。不可否認,馬援所從事的戰(zhàn)爭,一般都發(fā)生在封建王朝和周邊少數民族之間,馬援本人思想上也有不可避免的時代局限,但他忠勤國事,馬革裹尸,仍然令人欽佩。馬援進身朝廷,沒有一個人推舉薦拔,全靠自己公忠為國。后來居于高位,也不結勢樹黨。于是,他生前受到權貴的排擠壓抑,死后又遭到了嚴重的誣陷迫害。
  《后漢書·馬援列傳》這樣評論馬援:馬援騰聲三輔,遨游二帝,及定節(jié)立謀,以干時主,將懷負鼎之愿,蓋為千載之遇焉。然其戒人之禍,智矣,而不能自免于讒隙。豈功名之際,理固然乎­夫利不在身,以之謀事則智;慮不私己,以之斷義必厲。誠能回觀物之智而為反身之察,若施之于人則能恕,自鑒其情亦明矣。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