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國璋中將
許國璋(1897年-1943年11月21日)字憲廷,四川成都人,年少時聰穎,喜好武學,年輕時投身護法戰(zhàn)爭,隸屬川軍第二師。以作戰(zhàn)英勇著稱,數(shù)年后因功升任連長,進入第二師軍官傳習所,之后又于潮北、川南、川北一帶追剿共軍,以戰(zhàn)功升任晉升為陸軍第三師第九旅第二十五團團長,抗戰(zhàn)軍興許國璋率部出川抗日,參加黃梅、廣濟、武漢諸戰(zhàn)役,因功晉任第六十七軍第一六一師第四八三旅少將旅長。
1939年奉命駐守襄河石牌一帶,多次擊退進犯之日軍,秋天進駐鐘祥守衛(wèi)大洪山,二年間于周邊地區(qū)多次擊退日軍之攻勢,屢建功勛,至1941年7月晉升為第一百五十師副師長,隔年升任師長,1933年日軍大舉渡江南犯,將軍率部于公安、石首等地與日軍鑿戰(zhàn)二十余日,殲敵千余人。將軍于戰(zhàn)中謂部屬曰:“為國捐軀,軍人分也,今當決一死戰(zhàn),敢有退者,必手刃之”至此全軍士氣昂揚,繼而締造鄂西大捷。
之后將軍持續(xù)在茅草街、楊家廠、甘家廠一帶與日軍僵持數(shù)月之久,雖日值酷暑仍親自指揮構筑工事,從未懈怠,至十月日軍大舉南侵常德會戰(zhàn)至此展開,將軍于虎渡河、澧縣…等地擊斃日軍二千余人,并于黃山一戰(zhàn)趁日軍渡河時擊沉日軍二十余艘船只,奪獲大批汽油、槍械。
但日軍后續(xù)增援部隊過多,將軍兵力有限,僅能奉命轉(zhuǎn)進至太湖山,至11月中日軍挾十萬兵力攻陷石門、慈利、至澧水南岸,許國璋將軍所部各團在連月的戰(zhàn)斗下已傷亡過半,戰(zhàn)力難以為繼。
日軍見機以騎兵萬余人配合空軍支援下向一百五十師來襲,將軍指揮所屬四四八、四五零團于太浮山與之激戰(zhàn),至11月20日晨日軍全力向位于排頭崗師指揮所攻擊,當時將軍身邊部隊僅剩不滿2個營之兵力但仍全力與日軍血戰(zhàn)一日至晚,國軍死傷慘重。
遂決議北上與日軍決戰(zhàn),命副師長、參謀長、政治部主任…等百余人兵分二隊乘夜突圍,大呼沖殺,一時所向披靡,但激戰(zhàn)至天明時陷入日軍包圍,將軍于戰(zhàn)中身重兩彈壯烈殉國,時年46歲,國府聞訊感念將軍忠烈追贈陸軍中將。
許國璋,(一八九七年—一九四三年)。字憲廷,一八九七年生于四川成都,幼家貧,少聰穎,好武略,民國三年,時值鼎革之初,內(nèi)亂方熾,遂棄文就武,投效四川暫編陸軍第二師,列名軍佐,刻苦自學,民國六年,得入第二師合川軍官傳習所,旋以優(yōu)異成績卒業(yè),數(shù)年,積功升排長、連長,轉(zhuǎn)戰(zhàn)川南、川北內(nèi)哄諸役,民國十八年,投效川軍劉湘第二十一軍,受知于劉湘,并獲選送「第二十一軍軍官研究班」深造,民國二十四年,以戰(zhàn)績卓越,遞升為第二十一軍第三師第九旅第二十五團團長。
抗戰(zhàn)軍興,二十七年,三月杪,川省主席王纘緒于成都組建第二十九集團軍,王任總司令,下轄四十四軍(軍長王瓚緒兼)、六十七軍(軍長許紹宗),國璋時任第六十七軍第一六一師第四八三旅旅長;二十七年,六月初,國璋率部出川,進駐皖省,再轉(zhuǎn)鄂省,參與黃梅、廣濟及武漢會戰(zhàn)諸役;二十八年,夏,扼守襄河石牌,屢敗日軍,是秋,進駐鐘祥,保衛(wèi)大洪山;二十九、三十年,日軍二犯豫南,復窺鄂西,大洪山首當其沖,戰(zhàn)達無月不戰(zhàn),國璋均親臨前敵,屢奏奇功;三十年,秋,積功晉第一五○師副師長,旋晉升第一五○師師長,守備華容、石首、公安各縣。
民國三十二年,春,日軍大舉來犯,國璋率部于公安、石首間藕池口、高基廟,力抗日軍,鏖戰(zhàn)二十余日,斃敵千余,嗣受命固守津市、澧縣、語其部從:「為國捐軀,軍人分也。今日當決一死戰(zhàn),敢有退者,必手刃之?!估^則安鄉(xiāng)、南縣、公安等處均告失陷,惟獨津、澧屹然而存,為鄂西大捷,作出貢獻;后,守茅草街、沙口、楊家廠、甘家廠一線,與敵相持三個月,國璋親臨前線,監(jiān)督構筑工事、溽暑冱寒,亦未嘗稍懈。十月杪,日軍復大學南犯,國璋率部戰(zhàn)于虎渡東西河兩岸,及灃縣、津市間各地區(qū),先后共計斃敵二千余,尤以黃山一役,趁敵半渡,督隊猛攻,擊沉敵艇二十五艘,奪獲鐵舟、汽油、槍械、彈藥甚伙,日軍死者,達百人。十一月中旬,敵陷石門、慈利、竄入澧水南岸,我軍因戰(zhàn)略改變,轉(zhuǎn)守太浮山、衍嗣庵一帶,國璋所部各團已傷亡泰半,實力單弱,部署初定,敵大軍掩至,日騎兵萬余,陸空配合,分途壓迫,兩翼友軍,亦遭破敗,我軍只好向南且戰(zhàn)且退,直趨陬市,減輕友軍壓力,再行固守陬市,俟進守陬市后,語告部從:「我們?yōu)閲M力的時辰已到,多打一個日軍,就為友軍減輕一分壓力,以盡軍人之天職?!褂善菁液臃矫?/SPAN>來犯之敵,已迫近陬市,桃源方面已火光沖天,我們已被敵軍三面包圍,背后是沅水,并無渡船,與其被俘、受辱或落水淹死,毋寧光榮戰(zhàn)死,前進才是生路,我決不離開陣地一步,我的熱血要灑在這里。」
民國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子時,敵騎探得我兵力已弱,發(fā)動猛攻,許將軍親臨前敵,手持步槍與士卒共同抗敵,日軍遺尸累累,許將軍親點部從,余兵僅二百人矣,決計沖出,與敵拼死,午夜二時,許將軍身中兩彈,昏死過去,將士誤認陣亡,遂俟機將其遺體運回沅水彼岸,凌晨四時,許國璋悠悠醒來,急促地說:「我是軍人,理應戰(zhàn)死沙場,將我運到沅水彼岸,是害了我呀!」說罷再度昏厥,俟再次清醒,摸到衛(wèi)士手槍,舉槍自戕殉國,時為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凌晨寅時,得年僅四十六歲,抗日將領又弱一員,嗚乎壯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