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 奚(xī)![]() “既自以心為形設(shè),奚惆悵而獨悲。”出自陶淵明《歸去來辭》。意謂既然自己曾經(jīng)使心靈為形體所奴役,又為什么惆悵而獨自悲傷! 這里的“奚”是會意字。甲骨文形體左上方是一只大手(爪),手的右側(cè)是一條繩索形,繩索之下是一個“人”形,三個部分組合在一起,恰恰是一個人牽著一個脖子上套著繩索的人,顯然被牽之人是一個奴隸。金文形體與甲骨文大同小異,只是手移到了“人”的上部。小篆的寫法不太象牽著一個人的樣子了??瑫误w上部沒有多大的變化,但下部的“人”形已經(jīng)變?yōu)椤按蟆弊?,很難看出原來的意思。 “奚”字的本義是“奴隸”。后世本義已不用。在古書中,“奚”字多作疑問代詞,當(dāng)“什么”、“何處”講。如《莊子?逍遙游》:“彼且奚適也?!币馑际钦f:它將要往何處去呢? 也當(dāng)“怎么”、“哪里”講。如《孟子?齊桓晉文之事》:“奚暇治禮義哉?”意思就是:哪里有閑工夫,從事禮義教化呢? 遭受奚落 夏衍一生中在常識問題上吃過兩次虧。有一次,吳晗、翦伯贊在談明朝朱元璋的故事,他插了一句嘴,說了一句外行話,被吳晗痛損了幾句,說:“你還當(dāng)文化部長呢!這一點都不懂!”當(dāng)時他一方面覺得慚愧,一方面決心從此發(fā)憤用功。他給自己規(guī)定:每天抽出一個鐘頭念《二十四史》,看《資治通鑒》,以充實自己歷史方面的知識。 還有一次,他在審查一個出國的京劇時,大概又講了一句外行話,當(dāng)時大家沒有反應(yīng)。等到出來的時候,馬彥祥就跟他說:“你老兄,對京劇完全是個外行,不要亂講好不好?”又說“你亂講一氣,下面不好辦?!碑?dāng)時他覺得很難為情,又覺得人家說的很有道理,盡管話說得尖刻些,但完全是一番善意。 從此以后,他又發(fā)奮圖強,到舊書店把能買到的關(guān)于中國戲曲發(fā)展的書都弄來,拼命地看,有機會就向老藝人請教,后來他終于變成了一位京劇方面的行家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