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永(yǒng) “慎乃儉德,惟懷永圖?!?/span>出自《尚書·太甲上》。意謂應(yīng)當以儉為德,以便思考長遠的計劃。 這里的“永”是象形字。王筠《文字蒙求》:“長也,象水紋理之長?!逼鋵?,甲骨文字形象河水分支派而流之形。金文和小篆的形體更象支派眾多的潺潺流水之形。到了楷書就看不出水流支派紛呈的樣子了。對“永”字還有另一種解釋。認為象人游于水中之狀,游過之后,水上波紋粼粼,所以‘永’即‘泳’的本字。這種分析也是很有道理的。故可備為一說。 “永”字的本義是“水長流”。如《詩經(jīng)·周南·漢廣》:“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意思是:好比江水長又長,要想繞過是枉然。 也可引申為副詞,當“長久”講。如《文選·封燕然山銘》:“暫費而永寧也?!币馑季褪牵憾唐诤馁M就能永久安寧。
永不能忘
于右任先生早年加入同盟會,積極從事民主革命活動,曾長期擔任國民黨政府監(jiān)察院院長。歲月催人老,當先生年事日高,身體日衰,自感于世無幾時,思念大陸故鄉(xiāng)之心更加殷切。 他為自己安排后事時說:“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樹木多的高處,可以時時望大陸,我之故鄉(xiāng)是中國大陸。并將此心愿寫成詩,作為遺囑。題目是《葬我于高山之上兮》,詩云: (一)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三)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于右任先生活著的時候沒有能夠回到大陸故鄉(xiāng),死也不瞑目。他要在高山之上遠眺朝思暮想的大陸故鄉(xiāng)。這首發(fā)自肺腑的愛國思鄉(xiāng)之詩, 哀婉凄絕,誰讀了不為之感動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