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考試結束了,張女士拿著兒子的語文成績單一籌莫展:語文基礎知識是滿分,可是“閱讀理解” 題幾乎全軍覆沒……這是老問題,平時請家教、上培訓班,孩子花了不少力氣,但效果卻不理想——
閱讀理解,實際上是對于一個人閱讀能力的考查。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的智能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因為閱讀能力不僅是語文學科,而且是一切學科要求的;也不僅僅是考試,而且是社會生活、工作都需要的。但是,目前很多學生在長達十多年的語文學習中,竟連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都沒有掌握,存在閱讀速度慢、效果差,不會瀏覽、跳讀,不會快速抓住要點等問題,這必然導致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欣賞品位的低下?!艾F(xiàn)在有許多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不再接觸什么書,這是不對的。為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非多讀不可?!比~圣陶先生在五十多年前說的話對今天的許多學生來說依然很有針對性。
近日,由二十一世紀出版社主辦的“中國兒童文學校園閱讀支持工程啟動儀式暨《二十一世紀文學課堂》、《二十一世紀繪本課堂》首發(fā)式”在京舉行。該系列圖書是由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文學和語文教學法的專家團隊聯(lián)合北京市7所名校的一線骨干教師共同研發(fā)完成,以兒童文學和兒童繪本為主軸,從作品的賞析、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學生反應等多個層面入手,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兒童文學閱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淺出地挖掘兒童文學文本的潛在教育價值,以培養(yǎng)和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孩子們充分感知兒童文學的魅力。
閱讀量決定閱讀能力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有一個文件曾寫過這樣一句話:“閱讀能力是一個國家公民的基本權利?!笔澜绺鲊鵀榇诉M行了各種各樣的努力,比如,1998年美國提出開展“美國閱讀主動能力”運動,保證每個孩子在三年級都能獨立閱讀。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親自在白宮進行動員,這在全世界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聯(lián)邦政府還拿出了巨額資金來支持這個行動計劃。的確,培養(yǎng)每個公民具有良好的閱讀能力,這既是一個國家應該做的事情,也是一個挑戰(zhàn),而對中國的整個教育領域特別是基礎教育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從2001年開始,新課程改革要求:1-6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是145萬字,7-9年級學生能夠閱讀240萬字。但是,僅僅通過課堂教學和每學期語文教科書中的幾十篇課文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能力,這肯定是一句空話,因為那些課文內(nèi)容、范圍都極為有限,學生得到的閱讀鍛煉也帶有局限性。而課外閱讀卻可以把學生帶入廣闊的天地中,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文章。
實踐證明,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語文成績好的學生無不得益于課外閱讀,正是大量的課外閱讀使他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有效地提高了閱讀能力。所以,沒有一定的閱讀量就不可能提高閱讀能力,這是一個最根本的原則。為此,在2011年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少作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特別在課外閱讀部分,還增加了很多的內(nèi)容,比如閱讀品位。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品位?如何進行閱讀指導和評價呢?
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
兒童文學和繪本是世界上公認的適合兒童身心發(fā)展需要及興趣愛好的,具有文學、藝術、科學、審美等方面的豐富內(nèi)蘊,對促進兒童精神成長、培養(yǎng)兒童情感與價值觀、增進兒童多元智能等都有突出的意義和作用。目前,應用兒童文學和繪本開展閱讀活動、自主創(chuàng)建校本課程,已經(jīng)成為了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的共同選擇和趨向。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鄭國民建議老師們:“最好每周有一節(jié)課外閱讀課,如果做不到,可以兩周或者一個月有一次,但至少做到一個學期有兩次。”他解釋說,現(xiàn)在的孩子特別是城里的孩子閱讀量增加了,但是如何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品位,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zhàn)。我們希望孩子讀整本的書,但是讀什么?怎么讀?又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希望老師在引領方面能夠發(fā)揮一些指導作用。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一些教師自己讀書很少、文學素養(yǎng)也不高,所以很難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另一方面,有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也不重視指導學生讀書,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意志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和發(fā)展學生個性,而只重視研究應對考試題型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記憶、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學生們則在教師的要求下無止無休地做習題,在題海中苦苦掙扎,哪里還有工夫去讀“閑書”,至于在這一過程中人文價值、人文底蘊是否流失?流失多少?則想顧也顧不過來了。
“《二十一世紀文學課堂》和《二十一世紀繪本課堂》是專門為小學編寫的、指導學生開展兒童文學與繪本課外閱讀活動的特色教材?!北本煼洞髮W教授陳暉告訴記者,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文學與語文教學法專家團隊聯(lián)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秉承將優(yōu)質(zhì)的出版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的宗旨,挑選了近200部的文質(zhì)兼美的兒童文學與繪本作品,約請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小學、北京景山學校、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北京市海淀實驗小學、北京市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中關村一小、中關村二小等7所學校師生,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小學1-6六年級學生文學及繪本的閱讀指導實踐,是在相關學校的活動記錄及閱讀資料基礎上編寫而成,有廣泛的學生參與,體現(xiàn)了基層一線教師優(yōu)秀的教研活動的特點及水平,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示范性。
該叢書文學和繪本各自成系列,集成6個年級共12冊,力圖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現(xiàn)學生閱讀活動的指導目標、內(nèi)容、方式、過程、成果及相關閱讀材料?!斑m合學校和教師作為教材或輔助參考書,在小學開展系統(tǒng)、全面、規(guī)范的兒童文學和繪本的閱讀活動,也適合家長指導孩子進行與學校同步的閱讀?!标悤熣f。
打通課內(nèi)與課外的關系
正如陳暉所強調(diào)的——兩套書最大的特點是“師生共讀、家校合用”,閱讀能力的提高不能局限于課堂,應當伸展到課外,伸展到整個生活?!罢Z文學習要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要打通課堂內(nèi)外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要打通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打通校內(nèi)和校外的圍墻?!编崌裾f,書中一些活動的設計體現(xiàn)出整體性和綜合性,讓學生在具體生動、鮮活的情景當中進行語言實踐,而不是沒完沒了地組詞、造句,因為任何一種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都必須是在真實的、有價值的、更為寬廣的語言背景和情景當中才能獲得真正的語言能力。在鄭國民看來,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最關鍵的是掌握3個原則:
第一,用童真、童趣來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的一個前提就是孩子的閱讀興趣,怎么能讓孩子首先拿起這本書、還不愿意放下?這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和老師的外在要求并不是他內(nèi)在的根本力量。
第二,是分享而不是命令、是建議而不是要求。希望孩子看完書后,能夠急于和大家分享閱讀的快樂,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有些感受他不能寫出來,那么可以讓孩子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也是帶動閱讀理解的重要途徑。
第三,要有對文章整體的理解,而不是支離破碎的感受。原來的語文教學在文學作品教學這方面,采取的是“肢解”方式,分析腦子上有什么特征、身體上有什么特征等。其實,這些對我們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它不是我們自己的真實感受,而是別人的一種總結和概括。
童年是人生的基礎階段,孩童時代的閱讀經(jīng)歷往往構成一個人生命的根基。一本又一本的好書陪伴著孩子走過金色的童年,會給他們留下最美好的回憶。讀書吧!推廣兒童閱讀不僅是語文教師的職責,也應該成為所有教師的共同職責,讓校園里的每個人都成為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的閱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