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雪蓮花《【引用】基本樂理知識入門(新手或者自學必讀)》 (一):音 (四): 調 式 穩(wěn)定音 不穩(wěn)定音 在音樂中,要表現(xiàn)音樂思想、塑造音樂形象僅僅依靠一個孤立的音、和弦或多個彼此毫無關系的音,是難以實現(xiàn)的。 1.調式的定義 在音樂中,按照一定的關系連結在一起的許多音(一般不超過七個),組成一個體系,并以一個音為中心(主音), 這個體系就叫做調式。 2:調式中音的分類 在調式體系中,起著支柱作用并給人以穩(wěn)定感的音,叫做穩(wěn)定音。給人以不穩(wěn)定感的音叫做不穩(wěn)定音。不穩(wěn)定音有進 行到穩(wěn)定音的特性,這種特性就叫做傾向。 不穩(wěn)定根據(jù)其傾向進行到穩(wěn)定音,這叫做解決。音的穩(wěn)定與不穩(wěn)定是相對 的。我們常見的某一個音(或和弦)在某一調式體系中是穩(wěn)定的,但在另一調式體系中可能變得不穩(wěn)定,即便在同一調式 體系中,因為和聲處理的不同,某些穩(wěn)定音也可能暫時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中。 3:調式的分類 調式分為大調式和小調式。由七個音組成的調式叫大調式,其中穩(wěn)定音合起來成為一個大三和弦。小調式也是由七個 音組成的,其中穩(wěn)定音合起來成為一個小三和弦。大調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為大三度,因為這個音程最能說明大調式 的色彩。小調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為小三度,因為這個音程最能說明小調式的色彩。在大小調體系中,起穩(wěn)定作用的 是第Ⅰ、Ⅲ、Ⅴ級。這三個穩(wěn)定音級的穩(wěn)定程度是不同的, 第Ⅰ級最穩(wěn)定,而第Ⅲ級和第Ⅴ級的穩(wěn)定性較差。三個穩(wěn)定 音和它們的穩(wěn)定性只有和主音三和弦共響時才能表現(xiàn)出來,假使用其他非主音三和弦時,則不具有穩(wěn)定性。第Ⅱ級、第Ⅳ 級、第Ⅵ級、第Ⅶ級是不穩(wěn)定音級,在適當?shù)臈l件下,它們顯露出二度關系進行穩(wěn)定音的傾向。 (1)大調 依照十二平均律的系統(tǒng),我們可以從任何一個半音(DO、#DO、RE、#RE、MI、FA、#FA、SOL、#SOL、LA、 #LA、SI)開始,依照大調的音程排列次序來做出一個全新的大調,以C大調為 例: I II III IV V VI VII I 全音 全音 半音 全音 全音 全音 半音 A:主音、導音 : 每個大調都有七個音,您看到的羅馬數(shù)字就是我們?yōu)檫@七個音排列的級數(shù),第一個音為I級音做為整個大調最主要的 音常常被稱為"主音",而第七個音為VII級音作為引導整個音階再度回到主音的VII級音常常被稱為"導音"。 B:大調的組成規(guī)則: 每個音之間的音程大小,依序為『全-全-半-全-全-全-半』,這就是大調的組成規(guī)則,我們將整個音階分成兩部分: 『DO、RE、MI、FA』 + 『SOL、LA、SI、DO』,稱之為"音型",每個音型含四個音,其間的音程距離都是『全、全、 半』,所以一個大調就是由兩個『全、全、半』音型,中間以一個全音連接而成。 整個大調音階組成的口決是:"全全 半、全、全全半" C:升級大調 例1: 以C大調為基礎,一個大調應有兩個音型,把C大調的兩個音型去掉前面那一個,只剩下后面的SOL、LA、SI、DO部分, 在后面再接一個"全全半"的音型,在兩個音型之間加上一個全音連接,成為"RE、MI、#FA、SOL",其中的FA需要升半 音來做成"全全半"音型,因此這個大調就是: 此大調的主音是SOL,所以調名就是G大調,調號是#FA 例2: 以C大調為基礎,一個大調應有兩個音型,把C大調的兩個音型去掉前面那一個,保留后面的RE、MI、#FA、SOL,會再 得到一個新的音型LA、SI、#DO、RE: 這個大調的主音是RE,所以調名就是D大調,然后調號是#FA與#DO 例3: 以C大調為基礎,一個大調應有兩個音型,把C大調的兩個音型去掉前面那一個,保留后面的LA、SI、#DO、RE得到一個 新的音型MI、#FA、#SOL、LA: 這個大調的主音是LA,所以調名就是A大調,調號是#FA、#DO與#SOL 由此三例繼續(xù)做下去,我們會得到7個大調:G 大調、D大調、A大調、E大調、B大調、#F大調、#C大調,而這七個調的調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延續(xù)前一個調的調號 再增加一個新的調號,順序是:#FA、#DO、#SOL、#RE、#LA、#MI與#SI,列表如下: C G D A E B ?。 ?。 D 降級大調 例1: 降級大調與升級大調相反,以C大調為基礎,一個大調應有兩個音型,在一開始去掉C大調上面的音型留下下面的D O、RE、MI、FA,然后下面再接一個音型,用一個全音連接起來得到FA、SOL、LA、降SI的音型: 這個大調的主音是F A,所以調名就是F大調,調號是降SI 例2: 一樣的方法,以C大調為基礎,在一開始去掉C大調上面的音型,保留下面的音型,在向下接一個音型,得到一個新 音型:降SI、DO、RE、降MI 這個大調的主音是降SI,所以調名就是降B大調,調號是降SI、降MI 依此類推,得到7個降級大調:F大調、降B大調、降E大調、降A大調、降D大調、降G大調、降C大調這7個大調,這 七個調的調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延續(xù)前一個調的調號,增加一個新的調號,順序是:降SI、降MI、降LA、降RE、降SO L、降DO、降FA,列表如下: C F 降B 降E 降A 降D 降G 降C 注意:十二平均律中只有12個音,只能做出12個大調,可是您算一下,C大調 + 7個升級大調 + 7個降級大調總共有 15個,怎么會多3個?原因很簡單,其中一定有三個調是重復的,需要扣掉,但怎么有重復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同音 異名"造成的。 現(xiàn)將升級大調與降級大調的調名列出來哪3個調是重復的,一目了然。 1 2 3 4 5 6 7 G D A E B #F #C (升級大調) F 降B 降E 降A 降D 降G 降C (降級大調) 其中藍色的調名表明這6個調互相是同音異名的調: B大調(5個升記號) 同 降C大調(7個降記號) #F大調(6個升記號) 同 降G大調(6個降記號) #C大調(7個升記號) 同 降D大調(5個降記號) 其中(B/降C)、(#F/降G)、(#C/降D)根本就是同一個音,既然主音相同,那音階自然就完全一樣了,只是寫 法不同而已。 (2)小調 小調與大調相比可就簡單多了,每一個大調都有一個附屬的小調,而且這個附屬小調所用的調號是共用該大調的調 號,我們可以將小調看成是"寄生"于大調的另一種音階。將該大調的主音向下移小三度就可以找到小調的主音了, 例1: 以C大調為例,其附屬小調就是a小調了: 本例中下面那一行就是C大調的附屬小調a小調,確定了主音是LA后,向上排7個自然音上去,因為C大調沒有任何的升 降記號,所以a小調也就沒有任何的升降記號。 例2: 本例是二個升記號的D大調,附屬小調就是b小調,其他的音往上推,因為調號都寫在前面了,所以不用去想哪個音 要升或要降了。這種小調稱為自然小音階,在作曲中並不常用。 小調的分類 小調分"自然小音階"、"和聲小音階"、"旋律小音階"、"現(xiàn)代小音階"四種,比較如下: 本圖中自上而下分別是"自然小音階"、"和聲小音階"、"旋律小音階"、"現(xiàn)代小音階",其區(qū)別是: a 自然小音階: 除了調號之外,完全不加任何臨時記號。 b 和聲小音階: 因為和聲學導音的概念,導音應該和主音相差半音,所以除了調號之外,將自然小音階的七級音升高半音,就成為和 聲小音階。 c. 旋律小音階: 除了調號之外,由于和聲小音階將七級音升高半音,六級音和七級音就會相差增二度(三個半音)了,為了方便旋律 的發(fā)揮,所以在音階上行時將六級音也升半音,卻給人以大調的感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在音階下行時將六級音和七 級音還原,成自然小音階的樣子,稱為旋律小音階。 d. 現(xiàn)代小音階: 除了調號之外,在現(xiàn)代的和聲中,技術不斷進步,大小調的調性也不再是很重要的事了,作曲家需要新音階,現(xiàn)代小音階 就出現(xiàn)了,和旋律小音階不同的是,現(xiàn)代小音階在下行的時候是不將六級音和七級音還原的。 (五):音程 1:音程的定義 (1)音程: 所謂的音程指兩個音級在音高上的相互關系,就是指兩個音在音高上的距離而言,其單位名稱叫做度。度作為音程的 單位,是兩個音符之間相差幾個自然音音名的數(shù)量單位,如四度就是指由這個音算起四個自然音音名,如DO和FA之間的 度數(shù)算法是DO、RE、MI、FA四個自然音音名,因此DO和FA之間的度數(shù)就是四度。度數(shù)並沒有辦法顯示DO和FA之間的確 實距離,確實距離要用半音來算。因為若只是用度數(shù)來計算音程,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有些度數(shù)雖然都叫四度,但之間相隔 的半音數(shù)目卻不一樣,如DO和FA之間相差5個半音,而FA和SI之間相差6個半音。度數(shù)是相同的,但實際的距離卻不同。 因此,確定了這組音的度數(shù)后還要在度數(shù)的前面再加上大、小、增、減等形容詞來進一步確定這組音的正確音程。 例: 若以自然音Do、Re、Mi、Fa、Sol、La、Si來做例子,所可能出現(xiàn)的音程如下: 一度 二度 三度 四度 五度 六度 七度 八度 同音與同音之間為最低度數(shù),稱為一度,相隔一個音的稱為二度,其他以此類推…….,但是您一定很清楚這樣的分法 只是最粗略的分法,因為相同的度數(shù)之間,還是會因為相隔半音數(shù)目不同而有差別,如譜例: 大二/小二 大三/小三 完全/增四 完全/減五 大六/小六 大七/小七 如上例的大二/小二度,DO和RE相差二個半音(即一個全音),MI和FA相差一個半音,但以度數(shù)來說都叫二度,為了區(qū) 分這兩種不同的音程,音程較遠的被成為大二度,音程較近的被稱為小二度。 因為一、四、五、八這四種度數(shù)在和聲學 上被認為是最和諧的音程,所以在四度和五度的地方有完全的字樣,因此我們稱之為完全音程,即完全一度、完全四度、 完全五度、完全八度。 在音程中,最常見的就是大、小和完全這三種。完全音程因為完全,所以不再冠以大、小這樣的 字眼,在樂理上是沒有大四度或小五度這種名詞。而在其他同度數(shù)的情況下,大音程一定比小音程多一個半音,如大三度 就一定比小三度多一個半音,但有時候因為臨時記號的關系,出現(xiàn)了比大三度要再多一個半音的情況,這個音程被稱為增 三度,如FA和#LA就是增三度,反之,若出現(xiàn)比小三度要再少一個半音的情況,就稱為減三度,如#RE和FA。 在完全音 程的情況下,像DO和FA相差5個半音,稱之為完全四度,但FA和SI卻相差6個半音,比正常的完全四度增加了一個半音, 此時我們就以完全四度作為標準狀態(tài),稱呼FA和SI的音程為增四度,完全五度和減五度同上。 (2)常見的音程的名稱: 距離0個半音:完全一度 距離1個半音:小二度(MI / FA)、增一度(DO / #DO) 距離2個半音:大二度(DO / RE)、減三度(#RE / FA) 距離3個半音:小三度、增二度 距離4個半音:大三度、減四度 距離5個半音:完全四度 距離6個半音:增四度、減五度 距離7個半音:完全五度 距離8個半音:小六度 距離9個半音:大六度 距離10個半音:小七度 距離11個半音:大七度 距離12個半音:完全八度 記住最基本的自然音程,其他的就依照原則去推論:若這個音程是大、小、完全音程,那就沒什么關系了。但若不 是,則比大音程或完全音程還要多半音的音程稱為增音程;反之,比小音程或完全音程還要少半音的音程稱為減音程。超 過八度的音程,稱為復音程(八度以內稱為單音程),要判別復音程很簡單,只要算出這個音程是八度 + ??度數(shù),再 減去一度即可得到答案,如c和c2雖然都是唱DO,但差了二個八度,所以他們的音程就是八度 + 八度再減去一度,答案1 5度。 2:音程的分類之一: 先后彈奏的兩個音形成旋律音程。同時彈奏的兩個音形成和聲音程。旋律音程書寫時要錯開,和聲音程書寫時要上下 對齊。音程中,下面的音叫根音,上面的音叫冠音。旋律音程依照它進行的方向分為上行、下行、平行三種。 3:轉位音程 (1)定義: 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顛倒,叫做音程轉位。音程的轉位可以在一個八度內進行,也可以超過八度。音程轉位時可以 移動根音或冠音,也可以根音、冠音一起移動。 (2)音程轉位時的規(guī)律: A、所有音程分為兩組,它們是可以相互顛倒的。 B、可以顛倒的音程總和是9。因此我們若要知道某一音程轉位后成幾度音程,便可以從9中減去原來音程的級數(shù), 例如:七度(7)轉位后(9-7=2)成二度,其他依此類推。 除了純音程外,其他音程轉為后都成為相反的音程: 純音程轉位后成為純音程,大音程和小音程之間通過轉位后相互轉化,增音程和減音程之間通過轉位后可以相互轉化,但 增八度轉位后不是減一度,而是減八度,倍增音程和倍減音程之間通過轉位后可以相互轉化。 4:音程的分類之二 極完全協(xié)和音程 協(xié)和音程 完全協(xié)和音程 音程(按和聲音程在視覺上的印象) 不完全協(xié)和音程 大小二度、大小七度 不協(xié)和音程 所有增減音程 倍增、倍減音程 (1)按照和聲音程在聽覺上所產生的印象,音程可分為協(xié)和的及不協(xié)和的兩類。 聽起來悅耳、融合的音程,叫協(xié)和音 程。協(xié)和音程又可分為三種: A.聲音完全合一的純一度和幾乎完全合一的八度是極完全協(xié)和音程。其特性是聲音有點空。 B.聲音相當融合的純五度和純四度是完全協(xié)和音程。其特性是聲音有點空。 C.不很融合的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是不完全協(xié)和音程。其特性是聲音則較為豐滿 (2)聽起來比較刺耳,彼此不很融合的音程叫做不協(xié)和音程。包括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所有增減音程(包括增四、減 五度音程)倍增、倍減音程。 A+5和弦: 由A.#F.#C.F 構成. E6和弦: 由B.E.#G.bD 構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