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僚先生與北京紫禁城
我這個系列文章的刊發(fā)過程中,很多朋友關(guān)心我后面的內(nèi)容,給我提出很多問題。最近一位朋友對我說:“我從你的文章里知道了十三陵是三僚的先生勘定的,但我還想知道北京的故宮是不是三僚先生勘定的?”
我只好對這個難答的問題進行一次考究了。 永樂6年3月24日,廖均卿捧詔到達當時的京城南京,第一次晉見明成祖時,就有一段有趣的對話:“廿四日宣廖均卿、王侃、巫涯三人入武英殿門首,問南京如何?均卿奏曰:“好!只因水口石頭朝外。”上曰:“朕亦嫌之。均卿之言是也?!笨梢?,明成祖對京城的風水是很關(guān)心的。明成祖于永樂元年改燕京(北平)為北京,當年即集合全國能工巧匠,營建北京紫禁城,歷時14年,方才大致完工。在其工程建設過程中,正是廖均卿和曾從政在北京活動的期間。 廖均卿行程記中,記載了永樂六年(1408年)8月24日,廖均卿、曾從政在朱太監(jiān)引導下,察看紫禁城風水格局的經(jīng)過,先看午門和東華門,隔日從東華門看安定門,26日到西直門看至百順門。相傳廖均卿當時作了北京相帝都鉗記:“背*燕山,山脈重重,君臨平原,一望無際,黃河挽其前,鴨綠江界其后,南控江淮,北連朔漢,扼居庸關(guān)以制勝,擁燕云而馭夏,總握天下大勢,萬里河山朝宗,藏風聚氣,朝迎萬派,實為‘王不得不可為王’之風水寶地也?!庇罉?年永樂皇帝下旨實授他們倆人為欽天監(jiān)靈臺郎,博士品。當時廖均卿在京城主要是負責督建長陵,而曾從政則主要是督建紫禁城。 北京紫禁城就是今北京的故宮,其建筑集歷代帝王宮殿之大成。主建筑按“五門、三朝”設計,即從大明門(大清門)、承天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奉天門(太和門),符合五門之制。奉天殿(太和殿)、華蓋殿(中和殿)、謹身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符合三朝之制。從三大殿以后又設乾清、交泰、坤寧及東西十二宮,作為后宮以體現(xiàn)“前朝后寢”之制,但在建筑形式和布局又作了許多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如午門,把闕和門結(jié)合在一起,使建筑形象更為壯觀。又如三大殿,把原來分立的三個建筑,用高大的臺基把它們連為一體,使之更為集中而壯觀了。尤其是午門,以高大城臺和五個大小高低不同的屋頂所組成的門樓,顯得雄壯威嚴,它既作為皇宮正中的大門,又作為皇宮核心部分前朝三大殿的前奏,在建筑藝術(shù)上造型效果上,可說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一個偉大藝術(shù)杰作。 永樂18年(1420年)庚子,曾從政第二次奉詔進京,勘建北京天壇的祈年殿。曾從政第二次去北京,在北京去逝,三僚村內(nèi)的太監(jiān)墓碑上載“太史從政公再召入京都, 旋卒”。明成祖親派太監(jiān)護柩還鄉(xiāng)。第二年,明成祖正式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 嘉靖15年廖均卿的從孫廖文政奉詔進北京堪輿時,嘉靖親自帶他察看紫禁城內(nèi)一些建筑的風水。在察看乾清宮前丹墀內(nèi)時,廖文政奏曰:此處“不宜砌墻開門,因華蓋殿高雄,砌了墻丹墀窄了,兩邊開門,尤恐三地犯沖?!彪S后,從寶京門轉(zhuǎn)出去,看了咸熙宮至毓德宮、螽斯宮,他再次奏曰:“不宜開門南行,尤恐穿破天心?!庇洲D(zhuǎn)到玄極殿、極寶殿,左復回會靈門,又復回會岳門至君祥門首,廖文政又奏請嘉靖:“此處開門不宜,經(jīng)曰:疏通煞路,圣壽無疆?!奔尉富实酆苄蕾p廖文政的風水術(shù),當即加封廖文政為員外郎中主事。 可惜我還有找到曾從政在北京堪輿活動的筆記,無法知道他勘譯紫禁城的全過程,但可以斷定,故宮的建筑過程,和三僚的風水先生是有著密切關(guān)系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