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尖粉紅色的嘴,淡藍色的腿腳。年輕的鳥是棕黑色,成長期間逐漸發(fā)白。短尾信天翁主要吃海面的魚卵,蝦和烏賊,一般在清晨或日落的時間進食。
短尾信天翁短尾信天翁全長約92厘米,身重7—8千克。全身白色,頭頂、枕沾橙黃色,翅、肩和尾灰褐色,內側翼上覆羽白色。外形似海鷗。頭大;嘴長而強,由許多角質片覆蓋,上嘴先端屈曲向下;鼻成管狀;頸短;體軀粗壯結實;尾短;翅狹而特大,長達55厘米以上。 成鳥:體大(長:89厘米,翼展:216厘米),背白色,飛行時腳遠伸出黑色尾后。體羽的漸變過程從幼鳥的深褐色至亞成鳥的淺色腹部,并具翼上白斑及背部鱗狀斑紋。成鳥為太平洋上唯一的體白色信天翁,其頸背略帶黃色。 幼鳥及亞成鳥:色型階段有可能與體型較小的黑腳信天翁相混淆,其區(qū)別在嘴淺粉色,腳偏藍,嘴基無白色。 虹膜-褐色;嘴-粉紅,嘴端偏藍;腳-藍灰。 叫聲:于海上通常無聲。 短尾信天翁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都進行覓食活動,特別是在繁殖期間。 它們最喜歡的食物是水面上漂浮的小魚、 短尾信天翁短尾信天翁特別喜好在海闊天空中自由翱翔,駕御長風、借助風力翱翔的技巧非常高超。它的翅膀長而窄,能適應海洋的多變氣流,展開雙翼,可以在空中停留幾個小時而不用扇動翅膀,聽憑強風吹送。翱翔的動力來源,主要是上升氣流所產生的動能,尤其是海洋上空的不穩(wěn)定上升氣流。一般利用順風和下落飛行來加快速度,接近海面的時候再轉方向,并且乘與波峰摩擦而減弱的迎風而上升,飛上天空,如此反復飛翔。有時,它們在滔天大浪之上,1小時橫掃60海里,忽而沖上云天,忽而又俯沖下來,在空中繞的圓圈直徑足有1海里長,甚至能在暴風雨中前進無阻。如果說,有什么鳥是以風為生的,那就是信天翁。除了繁殖期以外,它們幾乎終日翱翔或棲息在大海上,就是休息時也多在海面上,隨波逐流。 在海洋表面棲息,善于滑翔飛行,偶爾跟隨船只。常在遠洋空中翱翔,終日不倦,不怕暴風。叫聲洪亮。腳短,在陸地上活動時顯得十分笨拙。食物以軟體動物為主,如魚類、烏賊,磷蝦等,一般在清晨或日落的時間進食。警覺性較高,孤獨而安靜,單獨或成對活動。 短尾信天翁沒有亞種分化,通常居留在位于亞洲的西太平洋一帶,在大洋中的島嶼上繁殖。非繁殖期則四處游蕩,從北太平洋的堪察加半島、 短尾信天翁平時多為單只或成對活動,在冬季或在食物特別豐富的地方才偶而能見到比較小的群體。它們會游泳,但不潛水。在海面上需要靠兩翅的急劇拍打才能起飛, 短尾信天翁成大群在北太平洋海島上繁殖。每年的10—12月,是短尾信天翁的繁殖季節(jié)。在偏僻而孤立的島嶼的巖石上,成年的雄鳥和雌鳥紛紛而至,它們扇動美麗的翅膀,同時“咯咯”鳴叫不已。短尾信天翁的求偶方式顯得十分文雅,通過頻頻的接觸,盡力達到相互的了解,經過靦腆的“求婚”儀式之后,一對信天翁便結成伴侶。 短尾信天翁的巢非常簡陋,主要是利用在地面上的洼地,用枯草、苔蘚和泥土筑成。巢可以多年使用,但每次繁殖之前雄雌親鳥都要精心修理一番,因而巢常常變得越來越龐大。每產僅1卵。卵近白色。孵卵期為2—3個月。雌雄共同孵卵和育雛。 短尾信天翁的孵化期也是鳥類中最長的,可能需要75—82天。在親鳥的腹部有一個由皮膚折疊而形成的“孵化器”,可以把卵夾在其中,既穩(wěn)妥,又保暖,所以雖然產卵的數目很少,但孵化的成功率卻比較高。 短尾信天翁的育雛期也是鳥類中最長的,在漫長的冬天里,親鳥需要精心地養(yǎng)育后代,用自己吞下后,經過初步消化又反芻出來的食物來飼喂雛鳥。 短尾信天翁的幼鳥具有一個特殊的本領,它們未消化的油脂和殘存物,冷卻后形成大量粉紅色的,由甘油三酯和脂類組成的,像鯨臘一樣的“胃油”,集中在胃上皮細胞的外面。每當它們受到攻擊時,就將這種“胃油”噴射出去,趕走天敵。 短尾信天翁短尾信天翁是北太平洋海鳥,特別稀少。分布于中國沿海各省,福建、臺灣、山東。種群數量甚稀少。繁殖在臺灣北部釣魚島及赤尾嶼,過去也見于澎湖列島。有記錄遷徙時見于山東,在東部沿海有記錄。 曾繁殖于澎湖列島。1887年到1932年之間,人類為它們的白色羽毛過分獵捕,曾經降低到50只鳥。1960年代開始保護之后,恢復到500-1000左右,其中大約180只成年。 1979年,在另外一個日本小島(Minami-kojima in the Senkaku Island)發(fā)現一群短尾信天翁。1988年確定它們在那里繁殖。1991年,島上有75只居民,其中有15對成年。 1940年代,一對年輕的短尾信天翁曾經在美國中島出現,直到1960年還見到。曾經發(fā)現有一對在中島下了一個蛋,但是沒有孵出小鳥。到1980年代,美國加州也開始見到短尾信天翁。 瀕危原因 短尾信天翁人類用來捕捉魚類的釣魚線,加起來長達130多公里,上面有成千上萬安著誘餌的,短尾信天翁在追捕魚類時,常誤被勾住而被淹死; 海洋污染,影響了其棲息地,食物減少。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中國紅皮書等級:e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2] |
||||||||||||||||||||||||||||
|
|
來自: 笑熬漿糊糊 > 《自然 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