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南黃花梨根料
昨日潘家園見一根海黃糠料拐杖,要價較低,但過往多人表示質疑,無人敢買。原因是此料糟糠無油性,紋理清淡無鬼臉。面對過往人們的質疑攤主并不做過多解釋,原因是無法解釋。很多海黃的東西特征并不明顯,多是靠經驗來分辨,面對這樣的海黃,只能賣給識貨的人。對于沒有分辨經驗又不肯相信商家的人,爭辯與解釋是沒有意義的,畢竟他不是搞教學的。
現在我們能見到的海黃料,多為速生林,料質干枯無油性,以往那些對海黃的分辨特征在這樣的速成林中很少有體現。導致現在的海黃越來的不被大家所認知,木材的紋理油性與老海黃相比也讓很多喜愛海黃的朋友望黃興嘆。面對海黃原材的稀缺與新海黃品質的下降,很多人把投資目光放在根料上,因為現在這樣的料在市場上還是比較容易找到的,多為老料,紋理炫耀,油性極好。

但在大家選購海黃根料的同時,要注意一件事情,我們要的海黃料是“油格”部分(下圖原木切面中紅色部分),海黃生長緩慢,成才后油格部分很少,多為白皮“漫”,白皮是海南黃花梨樹木的一部分,但不為所用,如果我們買來的海黃木材或是根料中沒有“油格”,都是白皮的話,就沒有價值。

下圖為海南黃花梨油格(與白皮脫離出來之后的心材)
下圖為一位木友在海南購買回來的海黃黃花梨根料,這么大一個根才花了一千多塊錢,看似便宜。

但一點油格都沒有,全是白皮。這個價格,哪怕有一點點油格(心材)都很超值。

這樣的料在海南是沒有人收購的。

下圖為有油格的原材與無油格原材切面對比。希望大家在購買海黃的時候要先清楚你要的是什么,不是說是海黃樹就有價值,我們要的是“格”。

2.海南黃花梨隨形根雕
隨形,是雕刻工藝中的一種技法,其主要是指雕刻工匠依托材質的自然形狀和特征,用簡潔的刀法,略施雕鑿,隨形施刻,自然成器。名貴木材的隨形藝術品是現在工藝收藏品市場中的重要一員,特別是在根料的應用中,隨形藝術品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主要是因為這類藝術品除了讓文人使用之外,更能讓人在賞玩之余產生無限遐想?! ?/font>
在隨形藝術品的投資中,如果材質珍貴,而作者也能有非凡的創(chuàng)意,那么這件藝術品的身價就更不同凡響,從近期的海南黃花梨市場上來看,因海黃原木大料及板材的稀缺,隨形根雕藝術品的市場大有后來居上之勢。此海黃隨形雕件昨天制作完畢,今日就被亦莊劉先生收藏,特撰此文留念。


3.海南黃花梨 越南黃花梨小特征
海南與越南這兩種產地的黃花梨木材的特征較為接近,區(qū)別二者是相對而言,要在對木材局部刨光了之后進行鑒別才行,具有一定難度,所以要多接觸實物,仔細辨別,積累豐富的經驗。這里介紹幾種區(qū)別方法。
越南黃花梨

顏色:以淺黃色為多,并雜有紫藥水色,極少部分為紫紅褐色。
紋理:紅褐色紋理或咖啡色條紋相雜。
氣味:新切面酸香味濃。
手感:油性差。棕眼大,干澀滯手。
海南黃花梨

顏色:海南黃花梨顏色深一些,越南黃花梨淺一些。
紋理:相對而言,海南黃花梨紋理清晰可辨,且粗細一致,生動活潑;越南黃花梨紋理粗一些,紋理多數混濁不清,寬窄不一,斷斷續(xù)續(xù),有時會有類似水浸過后的痕跡,有的紋理會發(fā)生急劇變化,互相之間毫無聯系。
氣味:海南黃花梨味道大一些,而越南黃花梨香味略小。
手感:光滑細膩,棕眼甚小。
鬼臉:海南黃花梨紋理好,鬼臉多,越南黃花梨相對差一些。
心材:海南黃花梨的樹材普遍較小,而越南黃花梨的樹材則較為粗大。目前市場上的海南黃花梨,最大心材直徑有20多厘米。而越南黃花梨,一般心材直徑在20-4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