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教學 1 + 1 + 1 作文 = 1 + 1 + 1 這不是數學題,而是一種學習作文的思路。 往往有不少學生向我討教作文的方法,我會馬上給他寫下這個公式:作文= 1+1+1。為何?我先把一篇文章引用過來吧,原來不想全引用,但又考慮讀者沒有完整的印象,最后決定,還是全部引用。這是一篇廣東卷的高考滿分作文,是一篇記敘文的考場典范。 芳香永存(廣東考生) 那輕輕搖擺的柳絮像是您飄逸的長發(fā);那閃閃的星星像是您明亮的眼睛;那天邊的一抹紅霞像是您溫柔的唇;那霏霏的細雨像是女兒對媽媽您無盡的思念。 媽,您走后我變乖了。為了紀念您,我變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掃得干干凈凈;把物品放得整整齊齊;把家具擦得閃閃發(fā)亮。一切都像您從前為家里做的一樣,就像您從未離開;以前您愛嘮叨我亂放東西,說女孩子怎么會有這樣的壞習慣,得改掉。每次我總是向您嘟起嘴巴,撒嬌說有媽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時候怎么也沒辦法改掉這壞習慣,總愛依賴您,現(xiàn)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這壞習慣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變得這么乖,該有多高興啊,是嗎,媽?我真的很希望您能聽到,為了紀念您我改掉了。 媽,您走后我更關心妹妹了。為了紀念您,我對妹妹就像您從前待她那樣溫柔,我時常檢查妹妹的作業(yè)、考勤情況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聽話,我們都長大了,不會像以前那樣總愛發(fā)脾氣,動不動就吵嘴惹您心煩,也許您不知道,連鄰家的九大娘都四處夸我們兩姐妹聽話懂事,還說要她的二狗娃以我倆為榜樣別再老跟他小弟打架。媽,您聽到了嗎?為了紀念您,我變得更像姐姐。 媽,您走后我就把頭發(fā)留長了。為紀念您,從不留長發(fā)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兒決定把頭發(fā)留長,留得長長的,像您當年一樣。走在村里,他們都說這孩子越看越像她媽呀。媽,以前您總怪我把頭發(fā)剪得那么短,說一點兒女孩子的味都沒有,叫我把頭發(fā)留長,我死活不肯,總說往后一點再說?,F(xiàn)在我的頭發(fā)長了,真的很長了,而媽媽您卻不再在身邊,您卻看不到了。媽,我多想您能看到。為了紀念您,我把頭發(fā)留長。 媽媽,您走了,整個世界都變得那么陌生,我無所適從。我開始獨立,學會做各樣的活兒。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樣,媽媽您知道嗎,是為了更好地紀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談舉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兒的心上。我愿意相信靈魂的存在,那樣,媽媽您就會知道女兒用了這些特殊的方式來紀念您。 媽媽您對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兒卻只能做這些小事來紀念您,愿媽媽安息。 很明顯,這篇文章用了三個事例:勤做家務,關心妹妹,留蓄長發(fā)。以此來紀念媽媽。很扣當年的話題作文“紀念”。在這里我的作文法就出來了,“作文= 1+1+1”中的三個“1”是指材料事例。 這是一篇記敘性文章,而議論性文章呢?也要打造三個事例嗎?這是上海卷的一篇69分的作文,也是高考議論文的典范。 必須跨過這道坎(上??忌? “作文= 1+1+1”在議論文中也是可行的,三個“1”也是指事例,每個事例要變化一下,就是由一個人物的事例與多個人物的事例相配合。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三段事例”。本文三段事例是:凱文·卡特的事例、柳永王國維的事例、黃永玉童第周的事例。凡是用一個人物的事例,我們叫“點”事例;凡是用多個人物的事例,我們叫“面”事例,是謂“點面結合”。 作文就是這樣簡單。簡單的用三個“1”代替。而我們的平常作文,卻被教師講復雜了,于是學生都頭疼。我覺得,聰明的老師就是要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深入淺出而已。作文就是證明關系,請記住這個公式吧:作文 = 1+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