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是周、秦王朝發(fā)祥地,文物古跡眾多,而尤以青銅器的出土最為著名。當我踏進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見識過自漢代至今,在寶雞發(fā)現(xiàn)的數(shù)以千計周、秦青銅器后,方覺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xiāng)”名副其實。
是日,天氣放晴,我們驅車再次來到中華石鼓園。停車場的對面就是博物院的側身,一路下了臺階就來到正面??吹讲┪镌旱耐庑我愿吲_門闕、青銅原土的建筑符號寓意青銅器破土而出,氣勢恢宏,厚重莊嚴。墻上的裝飾,也以青銅紋飾為特色。
據(jù)介紹,由于青銅器博物院的建設是定位于展示全國青銅器文化之根,因此,主樓的設計,在造型上把石鼓與銅鏡結合在了一起——以石鼓為基座,以銅鏡為頂面,飾以典型的西周鳳鳥紋,其用意旨在突出周秦之風、金石之韻。當朝陽投射到這面滿布古樸鳳鳥紋的巨鏡上時,寶雞的東大門將折射出青銅的光輝,展現(xiàn)出青銅之鄉(xiāng)的文化精髓。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出了1400多件稀世珍貴的出土文物,或精致絕倫,或渾厚大氣.
走進大門,迎面可見古樸自然的青銅裝飾,以及“青銅鑄文明”常規(guī)展的《前言》。
第一展廳是“青銅器之鄉(xiāng)”,可以看到由260余件窖藏出土青銅器所展現(xiàn)出的寶雞青銅器之盛。其中以展示楊家村窖藏復原為展示核心,闡釋了寶雞青銅器之鄉(xiāng)美譽的由來。雖然楊家村窖藏是重點,但是,寶雞人民沒有忘記晚清的四大國寶,在展廳的入口處,就陳列著它們的復制品。雖然不是原件,但依然能夠讓人感到震撼!
進入面積947平方米的第二展廳“周禮之邦”,通過688件文物的配套陳列,以對周禮的追溯和闡釋為線索,追頌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文治武功,使參觀者更深入的領略到周禮下的西周盛世生活。該廳陳列的青銅重器如何尊、伯格卣、厲王簋、墻盤、九年衛(wèi)鼎等等讓人贊嘆不已!~
從第三展廳踏上“帝國之路”,跟隨秦帝國的崛起,逐次重溫非子養(yǎng)馬、襄公立國、立公東獵、武公創(chuàng)縣、宣公刻石、穆公稱霸以及秦始皇加冕的歷史節(jié)點。該廳面積947平方米,共展出文物360件。
在第四展廳領略“智慧之光”,通過蠟像模型可以很直觀的了解青銅器從制模翻范到鑄造成器的完整工藝。還可感受到青銅器造型及紋飾的獨特藝術神韻,深入體味青銅器文化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