僿 僿
sài
〈形〉
缺乏誠意,不誠懇 [unkind]
《史記·高祖本紀》: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鄭玄曰:忠,質厚也。野,少禮節(jié)也)。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鄭玄曰:多威儀,如事鬼神)。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徐廣曰一作薄,此語本出子思子,見今禮表記,作?。?。故救僿,莫若以忠(鄭玄曰:復反始)。三王之道若循環(huán),終而復始。周秦之閑,可謂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豈不繆乎?故漢興,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tǒng)矣。朝以十月,車服黃屋左纛(音道),葬長陵(括地志云:長陵,在雍州咸陽縣東三十里)。
又如:僿野(鄙野);僿陋(鄙陋)
忠的流弊是野,糾弊當以敬,敬之流弊是鬼神崇拜,糾弊當以文,文之流弊是僿(或?。?,糾弊當回到忠。夏政質厚,殷政敬天,周政郁郁乎文哉。質厚就是沒有那么多禮節(jié)和約束啊,倡導質樸醇厚,自然容易導致少禮。這是在批評秦政而肯定漢初的治國方針。
|
|
|
來自: yiyidaodao >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