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心病奇癥 縣農機公司離休干部趙翰卿,64歲,1985年1月18日初診?;颊邚?972年患慢支,1977年發(fā)展為阻塞性肺氣腫,1982年冬,進一步惡化,內科診為肺心病代償期,已達3年。 刻診,冬至節(jié)當日因感冒突然發(fā)病。其癥,每日寅時先覺臍下筑筑躍動,隨即有冷氣頻頻從關元穴處上攻至劍突部,即全身抖動,心悸,恐懼,自汗,暴喘。約1小時許漸止。每日如此,反復發(fā)作已20多天?;颊呙嫔野担缬斜”∫粚屿F氣籠罩,殊為罕見,恐非吉兆。唇指青紫,頸脈動甚,咳喘頻頻,痰如拽鋸,痰稀而味咸。腰困如折,畏寒,入冬以來足不出戶。食納尚可,便干結,三五日一行,小便余瀝不盡。四末冷,雙膝尤冷。舌胖潤紫暗,脈弦遲,60次/分,腹診,臍下躍動逼指,其勢直達下脘。 脈證合參,本病內科診為肺心病急性感染,血象:白細胞19500,中性90,似屬外感無疑。然細揣證情,絕非外感小恙可比。考咳喘一癥,初病在肺,久必及腎?;颊吣旮?,腎氣本衰。加之久病耗傷,重傷腎氣。腎在變動為“栗”,今病而顫抖,正是“栗”義。腎為先天之本,諸氣之根,元陰元陽之所居,又為封藏之本。今腎之陰陽兩虛,其封藏、納氣、固守之能大衰。又適逢冬至一陽來復,擾動腎宮,致元氣不能下守,時時上奔欲脫。自汗者,非衛(wèi)氣之虛,乃腎不主閉藏也;暴喘者,非痰實氣壅,乃腎不納氣也;寅時發(fā)病者,寅時屬肺,乃十二經循行之始,經氣之行,全賴腎氣之充,今腎氣衰,經氣起步難。待卯時日出,陽氣旺而病暫止,亦陰陽盛衰之變;心中恐懼者,腎在志為恐也;臍筑、厥氣上攻者,腎元失固,且挾沖脈之上奔也;稀痰上涌而味咸者,腎液上乘也;腰困如折者,腎將憊也;且腎主二陰,陰虧失濡則大便難,陽衰失統(tǒng)則小便多;至若四末冷,亦火之衰,陽氣難達四末也。種種見證,無一不屬于腎虛欲脫。若誤用清肺、宣肺,必有暴脫之變。 救治之法,全在一個“固”字。擬溫氏奔豚湯:小劑,熟地90克,腎四味、山萸肉、煅紫石英、生龍牡、活磁石,陰陽并補,引火歸原,納氣歸腎。于發(fā)作前l(fā)小時服。 1月25日二診,前法幸中,服藥3劑,諸癥悉除,脈沉弦72次/分,危象已退,熟地減至30克,續(xù)服3劑。 1月29日三診,患者喜不自勝,云:3年來唯今冬幸未住院。予培元固本散(人參、蟲草、胎盤、蛤蚧、茸片、三七、琥珀)治本。 |
|
|
來自: 淄水漁夫 > 《中醫(yī)癥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