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勃朗·哈門斯·凡·蘭 Rembrandt  2012-09-23 倫勃朗·哈門斯·凡·蘭Rembrandt (1606~1669),荷蘭畫家,十七世紀西歐繪畫的卓越代表之一。1606年7月15日生于萊頓,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年輕時在阿姆斯特丹從畫家P.拉斯特曼習畫。他在繼承尼德蘭和意大利傳統(tǒng)繪畫的基礎上形成獨特的風格,擅長用概括的構圖和凝聚的光線突出表現(xiàn)主題人物,刻畫對象的內心世界。其畫作體裁廣泛,擅長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宗教畫、歷史畫等。自畫像萊頓時期(約1625~1631)作品采取強烈的明暗對比畫法,用光線塑造形體,畫面層次豐富,富有戲劇性。名作有《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夜警》、《莎士姬亞》、《戴金盔的人》《學者》《猶太新娘》《自畫像》等,并作有很多銅版畫和素描。 “比金錢更重要的是名譽,比名譽更重要的是自由”,這是倫勃朗的人生信條.倫勃朗出生于萊頓一個磨坊主的小康人家,曾入過大學,不久綴學當了畫家,干上了專畫肖像的熱門職業(yè),并娶了一個富家小姐。妻子富裕的家庭為倫勃朗事業(yè)成功的基礎。直到1642年妻子去世前,倫勃朗一直是上流社會的肖像畫家。此后,他的事業(yè)開始衰落,倫勃朗開始陷于債務之中。當倫勃朗1669年去世時,他除了幾件舊衣服和畫具外,沒有留下任何財產。  人生的巨大變遷的確造成了倫勃朗繪畫的重大改變。他不再畫那些平庸的肖像畫和一些神秘玄想式的神話題材,開始愈來愈多的選擇那些有著深刻人性的題材,他在宗教題材中注入了父愛、憐憫與饒恕的主題.貧困的生活也使把下層普通的窮苦民眾畫入了他的作品之中.如果說,文藝復興時拉菲爾的圣母已經成為人世間上流社會的理想化的貴族婦女的話,那么,在倫勃朗的《圣家族》中,圣母已成為一個普通的貧苦人家的農婦,而其家庭,的確也全然是一個簡陋而溫馨的農民家庭了。倫勃朗對光的使用給人的印象深刻,他魔術般的明暗處理構成了他的情節(jié)性繪畫中強烈的戲劇性色彩。  倫勃朗在繪畫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與意大利文藝復興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歐的民族性與民族天才。造成倫勃朗的偉大的面目的,是表現(xiàn)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種特殊技術:光暗。倫勃朗對光的使用給人的印象更深。如同他謹慎地使用亮色一樣,他也獨到地運用明暗。他自由地戲劇性地處理復雜畫中的明暗光線,他利用光線來強化畫中的主要部分,也讓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的因素。他這種魔術般的明暗處理構成了他的情節(jié)性繪畫中強烈的戲劇性色彩,也形成了倫勃朗繪畫的重要特色。法國十九世紀畫家兼批評家弗羅芒坦(Fromentin)目他為“夜光蟲”。又有人說他以黑暗來繪成光明。 
 《自畫像》 
 《夜巡》 
 《市政官員》 
 《參孫被弄瞎眼睛》 
 《沉思中的哲學家》 
 《蒂爾普醫(yī)生的解剖課》 
 
 
 《浪子的歸來》 
 
 《自畫像》 
 《自畫像》 
 《貝爾莎扎的宴會》 
 《自畫像》 
 《亨德里契婭在河中沐浴》 
 《門諾派教徒部長在和妻子談話中》 
 《自畫像》 
 《亞里士多德對著荷馬的半身像在思考》 
 《簡六世》 
 《約瑟夫被波第法斯的妻子斥責》 
 《學者》 
 The raising of Lazarusc 
 《大衛(wèi)和喬那森》 
 《34 歲時的自畫像》 
 《扮成花神的莎士基亞》 
 《木匠家庭》 
 《拿著鴕鳥羽毛扇的婦人》 
 《大天使之飛離托比亞斯家》 
 《多比與抱羊羔的安娜》 
 《脫離苦難》 
 
 
 
 
 資料來源/網絡收集選編/淺草細浪 淺草細浪網易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