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壓病,又稱原發(fā)性高血壓,指查不出明確病因,以非特異性血壓持續(xù)升高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類臨床征象。在高血壓患者中95%以上屬原發(fā)性高血壓。另有少數(shù)高血壓是由于腎缺血或腎上腺皮質(zhì)或髓質(zhì)腫瘤等明確病因所致,稱為繼發(fā)性高血壓。根據(jù)1990-1991年我國高血壓抽樣普查結果,15歲以上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1.26%。以此推算目前國人高血壓患者約9000萬,其患病率城市
高于農(nóng)村、北方高于南方,并隨年齡增高。女性在絕經(jīng)前期低于男性,絕經(jīng)后高于男性。 高血壓患者小動脈的張力持續(xù)增高,導致管壁增厚、管腔變窄,引起嚴重的心、腦、腎并發(fā)癥,為腦卒中、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主要發(fā)病危險因素。我國每年死于腦卒中與高血壓并發(fā)癥者在150萬以上,致殘者達數(shù)百萬之多,因此,高血壓是中年以后心腦血管病的主要根源,也是基層防治的重點任務。 癥狀和病程 原發(fā)性高血壓起病緩慢,早期多無癥狀,多在查體時發(fā)現(xiàn)血壓高,有時可有頭暈、頭痛、耳鳴、失眠、乏力等癥狀。癥狀與血壓水平未必一致。體檢時可聽到主動脈瓣第二音亢進,高血壓持續(xù)時間長可有左心室肥厚。 隨著病程進展,血壓持續(xù)升高,引發(fā)心、腦、腎等器官受損(表1),在我國以腦血管并發(fā)癥更為常見,腦卒中年發(fā)病率約為120-180/10萬,是急性心肌梗塞的5倍左右。眼底血管改變是高血壓的直觀反映,但不一定與高血壓的嚴重程度完全一致。 表1 高血壓的并發(fā)癥 靶器官 與高血壓本身有關 與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有關 心 心力衰竭 心絞痛、心肌梗塞 腦 腦出血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 高血壓腦病 腦梗塞腦血栓形成 腎 腎小動脈硬化、腎功能衰竭 腎動脈狹窄 動脈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阻塞性病變 按器官損害程序分期(表2):高血壓進展速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受累器官損害的程度一般與血壓水平密切相關,但也非絕對如此。重度高血壓不一定有嚴重靶器官損傷,而中度甚至輕度高血壓也可能出現(xiàn)靶器官損害。 檢查靶器官損害的程度對高血壓分期具有重要作用,根據(jù)病情做必要的檢查,做為病情長期觀察的基礎。 表2 按器官損害程度進行高血壓分期 一期 無器質(zhì)性改變的表現(xiàn) 二期 至少有下列器官損害表現(xiàn)之一: 1、左室肥厚(X光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 2、眼底:視網(wǎng)膜動脈普遍或局限性狹窄 3、腎:微量蛋白尿和/或血漿肌酐濃度輕度升高(1.2-2.0mg/dl) 4、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頸動脈、主動脈、骼動脈和股動脈)的超聲和放射學證據(jù) 三期 由于靶器官損害出現(xiàn)癥狀和體征,包括: 心: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 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高血壓腦病、血管性癡呆 腎:血漿肌酐濃度>2.0mg/dl,腎功能衰竭 眼底:視網(wǎng)膜出血和滲出伴或不伴有視神經(jīng)乳頭水腫 血管: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動脈栓塞 高血壓臨床分級一般認為,血壓上升越高,其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危險越大,這并非規(guī)律,所謂“正常血壓”和“高血壓”之間的界限是人為規(guī)定的,根據(jù)血壓增高的水平把高血壓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僅可作為臨床參考。高血壓臨床分級必須綜合臨床表現(xiàn)、體檢及化驗檢查和有無并發(fā)癥。 表3 按血壓水平進行高血壓分級(僅供參考)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正常血壓 140以下 和90以下 輕度高血壓 140-160 或90-105 中、重度高血壓 180以上 或105以上 診 斷 高血壓的唯一診斷標準是嚴格條件下,經(jīng)兩次不同日血壓測量,并經(jīng)一定時期的觀察證實血壓確診持續(xù)升高,達到診斷標準,才可診斷為高血壓。排除繼發(fā)高血壓,則為原發(fā)高血壓或高血壓病。無論在臨床或普查均不可馬虎行事,輕易診斷,因為確屬原發(fā)高血壓,在目前條件下還是無法根治的,唯有采取一級預防和降壓藥保持血壓正?;蚧菊!? 血壓測量必須在安靜環(huán)境,經(jīng)休息十分鐘以上。一般采取坐位,測量右臂血壓。每次測量三次,取其平均值。如不正常則需做必要的解釋工作,解除本人顧慮,另日復查,如血壓仍超出正常水平,方可診斷高血壓。所有血壓計也應定期核對,以免發(fā)生誤差。 診斷標準 一、至少測量兩次非同日血壓(每次至少測3遍取其均值),收縮壓等于或高于140mmHg或舒張壓等于或高于90mmHg為高血壓。過去常用的診斷標準:160/95為確診高血壓,現(xiàn)已不再用。 二、曾確診為高血壓,現(xiàn)服降壓藥,血壓雖正常,仍為高血壓。 三、除外繼發(fā)性高血壓。 鑒別診斷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排除有已知病因的繼發(fā)性高血壓的診斷,有指征時進行各種必要的診斷檢查,以除外繼發(fā)性高血壓。 常見的繼發(fā)性高血壓有:(1)腎實質(zhì)性高血壓,如急性和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多囊腎等;(2)腎血管病變:如大動脈炎、先吞性纖維肌性結構發(fā)育不良、動脈粥樣硬化等;(3)嗜鉻細胞瘤;(4)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5)皮質(zhì)醇增多癥;(6)其他:妊娠中毒癥、主動脈縮窄等。 繼發(fā)性高血壓在高血壓患者中約占1-5%左右,對于年齡輕、血壓水平很高的患者要考慮有繼發(fā)性高血壓的可能性,并進行必要的檢查。 化驗檢查 (一)尿常規(guī)及血肌酐和尿素氮,以便了解腎功能受損害情況。 ?。ǘ┛崭寡羌把?,了解有無合并糖尿病及高脂血癥。 (三)血鉀、鈉、氯水平,了解有無電解質(zhì)紊亂。 ?。ㄋ模┭t蛋白和血球壓積,了解有無貧血及血容量變化。 其它輔助檢查:(根據(jù)需要與條件考慮) ?。ㄒ唬┬碾妶D:可了解有無心室肥厚、心肌勞損及心律紊亂等。 ?。ǘ┏曅膭訄D:心腔大小、室間隔、左室后壁厚度計算左心室的質(zhì)量指數(shù),左心舒、縮功能,主動脈及頸動脈管腔大小,管壁結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三)胸部X線片,測量心臟大小及肺部瘀血情況 治 療 高血壓既是一個獨立的病種,又是其他心腦心血管病的主要發(fā)病危險因素。 治療和控制高血壓在心血管病防治中占十分重要地位。首先考慮非藥物治療,即病因治療或稱基礎治療。在確定治療之前,對各種發(fā)病危險因素應予評估(表4)。 表4 與治療有關的心血管病發(fā)病危險因素 不可改變的因素 年 齡 性 別 心血管病家族史 種 族 既往心、腦血管事件 可以改變的因素 舒張壓升高 吸 煙 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 糖尿病 腎臟疾病 微蛋白尿 肥 胖 坐位工作的職業(yè) 高血壓的治療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大類。凡收縮壓高于140mmHg或舒張壓高于90mmHg患者都應加以治療。輕度高血壓約占80%,可先予非藥物治療,如無效需加用降壓藥物。治療目標是將血壓降至正?;蚧菊K健辞嗟妮p型高血壓患者,希望血壓能降至120-130/80mmHg,對老年患者,如病人能耐受,收縮壓也要降至140mmHg或稍高的適當水平。 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是治療的第一步,也是藥物治療的輔助措施,是高血壓全面治療計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一)減輕體重:減重適用于所有高血壓肥胖者,是非藥物治療中效果最明顯的方法,平均約可使血壓下降15%。減重措施:一是減低食物的熱量攝入;二是增加運動量。要強調(diào)低熱量飲食必須與鼓勵體育活動緊密結合,體育活動應列入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使體重指數(shù)保持在20-24。體重指數(shù)=體重(kg)/身高(米)2。 ?。ǘ┫摞}:限制食鹽日攝入在6克左右,并通過多吃青菜,水果提高鉀攝入,可使輕、中度高血壓患者血壓有所下降,可減少降壓藥的用量。近年市場上供應低鈉、高鉀保健鹽,值得推廣。 ?。ㄈ┻\動:經(jīng)常堅持體力活動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耐力性運動或有氧運動,如快走、跑步、騎自行車、游泳等均有中度降壓作用。先從輕度或中等強度的運動開始,逐步加大運動量,以感覺身體舒適為度,不可追求大運動量,以防發(fā)生心血管意外。 (四)生物反饋和松馳療法:措施包括松弛-默想方法,生物反饋,氣功和太極拳等,對輕度高血壓有效,對中重度高血壓也有益處。 (五)戒煙和控制飲酒:高血壓患者必須戒煙。酒以不飲為宜,或偶飲、少飲。 ?。┫拗苿游镏镜臄z入,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 藥物治療 高血壓患者根據(jù)有無其它心血管病發(fā)病危險因素和器官損害及其程度,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積極非藥物治療,舒張壓仍高于90mmHg,或收縮壓仍高于140mmHg,則應開始藥物治療。目前的降壓藥物種類很多,可歸納為以下幾大類:利尿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交感神經(jīng)抑制藥(包括α-阻滯劑、β-阻滯劑、α、β-阻滯劑、中樞α受體激動劑和外周腎上腺素能拮抗劑)和非特異性血管擴張劑。因高血壓病的病因不明確,藥物治療主要是對 癥的而不是特效的治療。 最近國際上已基本形成共識,由利尿劑、β-阻滯劑、鈣拮抗劑和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α-受體阻滯劑這五類藥物組成治療高血壓的一線藥(表5),在某些情況下可選用其它降壓藥物。常用降壓藥劑量及用法參考(表5,表6)。 在基礎防治中,對輕、中度高血壓應選簡便介廉的有效降壓藥,不可多用貴藥,因為患者人數(shù)眾多,用藥期長,必須考慮病人和國家經(jīng)濟負擔,而且任何藥均非特效,要因病選用,因人選用。不論化學藥或中草藥均可采用,七十年代的唯一降壓藥是復方降壓片,控壓效果達到70-80%,無明顯副作用,近年有人說該藥已過時不能用了,這是一種誤解。 表5 高血壓一線藥物選擇原則 選擇藥物 適應證 禁忌證 小心/限制 利尿劑 心力衰竭、哮喘、肺心病、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痛風 糖尿病、妊娠、高脂血癥、性欲異??哼M的男性 β-阻滯劑 心絞痛、心肌梗塞后、快速心律失常、妊娠 哮喘及肺心病、周圍血管病變、心臟傳導阻滯 高甘油三酯血癥、II型糖尿病、心力衰竭、運動員和重體力活動 ACE抑制劑 心力衰竭、左室肥厚、心肌梗塞后、糖尿病、腎病 妊娠、雙側(cè)腎動脈狹窄 腎功能不全 鈣離子拮抗劑 心絞痛、周圍血管病變、收縮期高血壓、糖耐量異常 妊娠 充血性心力衰竭、房室傳導阻滯 IIα-阻滯劑 前列腺肥大、糖耐量異常 體位性低血壓 由于降壓藥物的進展及治療經(jīng)驗的積累,目前新的降壓階梯療法已取代傳統(tǒng)的階梯療法。新階梯療法中,可根據(jù)病人個體的特點,選用這五類中的一類作為第一線藥,自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但并不要求加至最大單劑量或超過劑量效應曲線,若療效仍不佳,可換用另一類第一線藥或聯(lián)合用二個或三個第一線藥,如降壓仍不理想,可加其他類藥物,這樣更符合個體化原則。有效聯(lián)合用藥常用方法有: ?。?)利尿劑+β-阻滯劑/ACE抑制劑/α-阻滯劑 ?。?)β-阻滯劑+α-阻滯劑/鈣拮抗劑 ?。?)ACE抑制劑+鈣拮抗劑 藥物治療一般原則如下:(1)逐漸降壓;(2)用藥因人而異;(3)單藥無效酌情采用聯(lián)合用藥;(4)聯(lián)合用藥優(yōu)于大劑量用藥;(5)用藥要足量;(6)不驟?;蛲蝗怀匪?;(7)選用不影響情緒與思維的藥以免干擾日?;顒?;(8)大多數(shù)患者需終生服藥,治療要求簡便,找出最佳方案短期內(nèi)盡量不要改動;(9)要注意節(jié)約,盡量用既有效又低廉的降壓藥。 三、減藥及停藥 經(jīng)過治療,高血壓得到滿意控制后,可以逐漸減少降壓藥的劑量。一般認為中、重度高血壓患者需要持續(xù)服藥,而輕度高血壓患者有一部分會轉(zhuǎn)為正常血壓??稍趪烂苡^察血壓的情況下逐步減藥甚至撤藥。減藥及撤藥過程中要嚴密觀察血壓動態(tài)變化,如有條件進行家庭血壓測定。如血壓回升需要重新加藥或維持原治療方案。減藥或停藥要避免突然發(fā)生,否則可能會出現(xiàn)停藥綜合癥(如β-阻滯劑等),表現(xiàn)為血壓迅速升高和交感神經(jīng)活性增高,誘發(fā)心腦血管并發(fā)癥。 高血壓的治療一般并無困難,但必須保持長期控制,這個原則要明確,特別要對病人說明長期控制的重要性,一是保持永久血壓記錄,二是定期復查,三是一切聽從醫(yī)囑,病人不可自行停藥或放松自我保健,癥狀好轉(zhuǎn)或血壓下降又恢復老習慣,如吸煙、不堅持體育鍛煉、飲食無度、肥胖等等??傊仨毥逃颊咴l(fā)性高血壓是目前尚無根治方法的慢性病,控制得好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及健康長壽,否則后患嚴重,千萬不可掉以輕心。醫(yī)生不但要會診斷治療,還得做科普宣教和思想工作。 表6 常用降壓藥劑量及用法 降壓藥物 劑量范圍mg/d 用法(次/天) 常用最小劑量 常用最大劑量 一、利尿劑 (1)噻嗪類 氯噻酮 雙氫克尿噻 吲達帕胺 (2)袢利尿劑: 布美他尼 速尿 (3)保鉀利尿劑: 安體舒通 氨苯喋啶 12.5-25 12.5-50 2.5 0.5-1 20-40 25 50 50 1 5 2.5 240 100 100 1 1 1 1-2 2-3 1-2 二、β-阻滯劑 氨酰心安 美多心安 心得安 25 50 40 100 150 240 2 2 3 三、ACE抑制劑 卡托普利 依那普利 西奈普利 苯那普利 賴若普利 25-50 2.5-5 2.5-5 5-10 5 150 30 10 80 30 2-3 2 1-2 1 1 四、鈣拮抗劑 硝苯地平 尼群地平 異博定 地爾硫唑 尼卡地平 氨氯地平 非洛地平 30 5 120 60 20 5 5 120 20 360 240 80 10 15 3-4 2-3 3 3 3 1 1 五、中樞性α受體激動劑: 可樂定 甲基多巴 0.1 250 1.0 1500 3 3 六、α阻滯劑 哌唑嗪 特拉唑嗪 酚芐明 1-2 1-2 30 15 15 120 3-4 2-3 3 七、外周腎上腺素能拮抗劑 胍乙啶 利血平 10 0.1 100 0.25 1-1 1 八、血管擴張劑: 長壓定 肼苯噠嗪 2.5 50 50 200 3 3 九、α、β-阻滯劑: 柳胺芐心定 200 1200 2-3 回答:2004-12-25 18:45
以下是高血壓病的分級———
輕度高血壓:收縮壓140-159mmHg,舒張壓90-99mmHg。 中度高血壓:收縮壓160-179mmHg,舒張壓100-109mmHg。 重度高血壓: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10mmHg。 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lián)盟(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中制訂了新的18歲以上者高血壓診斷標準和分級,(見下表),這是根據(jù)1997年美國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高血壓全國委員會第六次報告(JNCⅥ)而定的。不同的是JNCⅥ用的是1、2、3期,WHO-ISH用的是1、2、3級,分別相當于輕、中、重度。 血壓水平的定義和分類(mmHg) 類別 收縮壓 舒張壓 理想血壓 <120 <80 正常血壓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級高血壓(“輕度”)140~159 90~99 亞組:臨界高血壓 140~149 90~94 2級高血壓(“中度”)160~179 100~109 3級高血壓(“重度”)>=180 ?。荆?10 單純收縮性高血壓 >=140 <90 亞組:臨界高血壓 140~90 <90 根據(jù)腦、心、腎等重要器官損害程度,高血壓可分為三期:
(1)I期高血壓:高血壓患者臨床上無腦、心、腎等重要器官損害的表現(xiàn)。 (2)Ⅱ期高血壓:高血壓患者出現(xiàn)下列一項者——左心室肥厚或勞損,視網(wǎng)膜動脈出現(xiàn)狹窄,蛋白尿或血肌酐水平升高。 (3)Ⅲ期高血壓:高血壓患者出現(xiàn)下列一項者——左心衰竭,腎功能衰竭,腦血管意外,視網(wǎng)膜出血、滲出、合并或不合并視乳頭水腫。 美國高血壓全國聯(lián)合委員會制定了正常血壓和高血壓分期的標準: 正常血壓<17.3千帕(130毫米汞柱)<11.3千帕(85毫米汞柱) 正常高限血壓17.3—18.6千帕(130一139毫米汞柱)11.3—11.9千帕(85—89毫米汞柱) 一期高血壓18.7—21.2千帕(140—159毫米汞柱)12.O一13.2千帕(90—99毫米汞柱) 二期高血壓21.3--23.9千帕(160—179毫米汞柱)13.3--4.6千帕(100一109毫米汞柱) 三期高血壓24.0—27.9千帕(180--209毫米汞柱)14.7—15.9千帕(110一119毫米汞柱) 四期高血壓≥28.o千帕(≥210毫米汞柱)≥16.0千帕(≥120毫米汞柱) 臨床診斷標準: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建議的18歲以上成人血壓水平分類標準:
血壓水平的定義和分類 類 別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理想血壓 <120 <80 正常血壓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級高血壓(輕度) 140-159 90-99 亞組:臨界高血壓 140-149 90-94 2級高血壓(中度) 160-179 100-109 3級高血壓(重度) ≥180 ≥110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140 <90 亞組:臨界收縮期高血壓 140-149 <90 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 大多數(shù)輕度高血壓患者在病變初期是沒有明顯癥狀的。這種狀態(tài)往往要持續(xù)很長一段時期,大約半數(shù)患者因體檢或其他疾病就診時才發(fā)現(xiàn)血壓升高。這就是很多高血壓患者聲稱自己“沒有感覺”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高血壓病的癥狀并不都是與血壓高低成正比的。有些病人血壓不高,但癥狀卻很多;而另一些人雖然血壓很高,但癥狀卻不很明顯。主要的有:眩暈、頭痛、頭脹、心悸、失眠、記憶力減退、耳鳴、乏力、多夢、腰膝酸軟、肢體麻木、頸部拘急、肌肉跳動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