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術(shù)語表Nihonto Glossary(術(shù)語表) 切先(きっさき ki sa ki) 膨ら(ふくら fu ku ra) 鋩子(ぼうし bo u shi) 物打ち(ものうち mo no u chi) 返り(返り ka e ri) 橫手(よこて yo ko te)
棟(むね mu ne) 鎬地(しのぎじ shi no gi ji) 鎬筋(しのぎすじ shi no gi su ji) 棟區(qū)(むねまち mu ne ma ti) 鑢目(やすりめ ya su ri me) 銘(めい me i) 目釘穴(めくぎあな me ku gi a na) 刃文(はもん ha mo n) 刃(は ha) 地(じ ji) 刃區(qū)(はまち ha ma ti) 莖(なかご、中心とも書く na ka go 也寫成中心)
A. 素劍 (Suken) 古印度的雙鋒長劍,為密教的法器,也是日本神祗「不動(dòng)明王」的兵刃。 B. 三鈷劍 (Sankoken) 「鈷」即是邊鋒,三鈷劍就是刃帶三鋒的法器。 C. 獨(dú)鈷劍 (Dokukoken) 單鋒法器。 D. 幡鉾 (Genhoko) 古印度密教的旗幡。 E. 金剛索 日本神祗「不動(dòng)明王」左手所持的法器。 F. 蓮華 (Renge) 神佛的蓮座。 G. 俱利伽藍(lán) (真) 相傳「俱利伽藍(lán)」是「不動(dòng)明王」的化身,雕刻以四鈷劍、蓮華和火焰代表。以雕刻的精密程度可以分為「真」(Shin)、「行」(Gyu) 和「早」(Sou) 三種,其中以「真」最為精密。 H. 俱利伽藍(lán) (行) I. 俱利伽藍(lán) (早) J, K. 俱利伽藍(lán) (浮雕) 此外,同一個(gè)雕刻題材,在不同的刀工流派底下或會(huì)有不同的設(shè)計(jì)。例如,「山城國」的「素劍」雕刻,劍尖較為圓潤,而「相州傳」的「素劍」則呈三尖兩刃狀。
下列為「儀杖太刀」各裝組部件... A. 冑金:相等於「刀」的柄「頭」 B. 環(huán):穿在「冑金」,讓「腕貫緒」通過 C. 腕貫緒:手腕索帶 D. 俵鑌:柄上的寶石裝飾 E. 目貫:即是「目釘」 F. 露金物:連在「腕貫緒」的金屬裝飾物 G. 鮫皮:魟魚皮 H. 唐鐔:中國 (唐朝) 式的護(hù)手 I. 責(zé)金:封著刀鞘的金屬片,防止刀身割穿刃鞘,露出傷人 J. 石突:包封了金屬的鞘底 K. 佩緒:「太刀」專用的腰帶 L / M. 七金:腰帶索具上的七個(gè)金屬環(huán),前索有三個(gè),後索有四個(gè) N. 一足:連接腰帶前索的金屬器具 O. 二足:連接腰帶後索的金屬器具 P. 山形金物:連接腰帶索具和刀鞘的金屬片,又稱「足金物」 白鞘 (Shirasaya) 以天然風(fēng)乾十年以上的樸木為材料 (人工烘乾的木料會(huì)吸收濕氣,不宜使用)。因?yàn)闃隳舅臉渲^少,所以不易侵害刀劍本身。 「拵」的刀鞘塗漆,令保存在內(nèi)的刀身處於完全密封的狀態(tài),而日本刀的收藏家多相信刀身長期處於 "沒有呼吸" 的環(huán)境中,會(huì)比較容易出現(xiàn)銹蝕 所以,以長期保存的角度而言,刀劍應(yīng)該被安置在材料簡單清純的「白鞘」之中,到有需要公開擺放的時(shí)候,才配上「拵」的裝組。換句話說,「拵」是刀劍出外時(shí)的衣服,「白鞘」是刀劍的寢衣。 刀身裝到「白鞘」之中,留下來的「拵」的各個(gè)組件就會(huì)鬆散不整。講究的收藏家會(huì)為空「拵」配上一支與刀身同形的木製刀 (稱為「"Tsuna" 木」),令「拵」的裝組可以齊整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