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殷墟
在國際上被承認的、沒有爭議的中國最早的文明是商代,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記載、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fā)掘所證實的商代都城遺址,從盤庚到帝辛(紂),在此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是商代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禮儀中心,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歷史。
殷墟古稱“北蒙”,甲骨文卜辭中又稱之為“大邑商”、“商邑”,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遺址,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及其周圍,橫跨洹河南北兩岸。從1928年由中國學術機構獨立主持考古發(fā)掘至今,在殷墟先后發(fā)現了110多座商代宮殿宗廟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遺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眾多的族邑聚落遺址、家族墓地群、手工業(yè)作坊遺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數量驚人的甲骨文、青銅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
![[世界遺產] 安陽殷墟(轉載) - LG - 俯瞰大地 無限風光](http://image55.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1620/26873204_1.jpg)
安陽殷墟示意圖
根據最近的考古調查和研究結果表明,殷墟遺址的面積超過36平方公里,其中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是核心區(qū)域,并被同時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位于安陽市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園莊一帶,是商王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場所。發(fā)現了宮殿宗廟建筑基址80多座。這些宮殿宗廟建筑,以黃土、木料作為主要建筑材料,其建筑多坐落于厚實高大的夯土臺基上,房基置柱礎,房架多用木柱支撐,墻用夯土版筑,屋頂覆以茅草。
![[世界遺產] 安陽殷墟(轉載) - LG - 俯瞰大地 無限風光](http://image55.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1620/26873204_2.jpg)
殷墟宮殿宗廟區(qū)
![[世界遺產] 安陽殷墟(轉載) - LG - 俯瞰大地 無限風光](http://image55.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1620/26873204_3.jpg)
復原的商殷宮殿
在宮殿宗廟遺址的西、南兩面,有一條人工挖掘成的南北長1.1千米,東西長0.65千米,寬10-20米,深5-10米的巨型濠溝,其東、北兩端與洹河的河曲相通,將宮殿宗廟遺址環(huán)抱中間,構成了嚴密的防洪、防御體系,與宮殿宗廟遺址渾然一體,起到了類似宮城的作用。
除1937年以前發(fā)掘的53座建筑基址外,上世紀70年代以后,又陸續(xù)發(fā)現了甲骨窖穴、婦好墓等。目前,殷墟共出土甲骨15萬片,單字約4500個,其中約有1500個單字已被釋讀,內容包括祭祀、畋獵、農業(yè)、天文、軍事等,涉及商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世界遺產] 安陽殷墟(轉載) - LG - 俯瞰大地 無限風光](http://image55.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1620/26873204_4.jpg)
甲骨文發(fā)現地
![[世界遺產] 安陽殷墟(轉載) - LG - 俯瞰大地 無限風光](http://image55.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1620/26873204_5.jpg)
甲骨窖穴
殷墟王陵遺址與宮殿宗廟遺址隔河相對,是商王的陵地和祭祀場所,共發(fā)現有12座王陵大墓和2500多座祭祀坑。王陵大墓多為“亞”、“中”“甲”字形,墓室宏大,形制壯闊。面積最大者達1,803平方米,深達15米。墓內槨室、棺木極盡奢華,隨葬器物精美,殉人眾多,顯示出墓主人非凡的尊貴和威嚴。
![[世界遺產] 安陽殷墟(轉載) - LG - 俯瞰大地 無限風光](http://image55.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1620/26873204_6.jpg)
殷墟王陵區(qū)
![[世界遺產] 安陽殷墟(轉載) - LG - 俯瞰大地 無限風光](http://image55.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1620/26873204_7.jpg)
殷商王墓
![[世界遺產] 安陽殷墟(轉載) - LG - 俯瞰大地 無限風光](http://image55.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1620/26873204_8.jpg)
王墓的隨葬品
![[世界遺產] 安陽殷墟(轉載) - LG - 俯瞰大地 無限風光](http://image55.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1620/26873204_9.jpg)
車馬葬品
在殷墟陵墓中發(fā)現有很多的殉葬人群,體現了當時的喪葬習俗。在王陵區(qū)編號1001的大墓中,殉葬了墓主生前一支不少于68人的田獵隊、18匹馬,殉葬的領隊是貴族出身,因此這個領隊自己還擁有兩個殉葬者。殉葬者最多的是王室宗廟祭祀坑,有近600人殉葬。大多都是被斬首、腰斬、斷肢甚至肢解后扔進來的,其中還發(fā)現有1周歲左右的嬰兒也被殉葬。
1976年,在小屯村北面百米處,發(fā)現了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墓,出土器物1928件,其中青銅器468件,同時還出土755件玉器,將近7000件海貝。婦好墓是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區(qū)內最重要的考古發(fā)現之一,是目前唯一能與甲骨文聯系并斷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
婦好墓
在王陵的東邊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為止所發(fā)現的最重的青銅器。此鼎器形龐大渾厚,其腹部鑄有“司母戊”三字,亦有人釋作“后母戊”,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
![[世界遺產] 安陽殷墟(轉載) - LG - 俯瞰大地 無限風光](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司馬戊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初為鄉(xiāng)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又將其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國成立后,于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此鼎高1.33米、長1.1米、寬0.79米,重達875公斤。
![[世界遺產] 安陽殷墟(轉載) - LG - 俯瞰大地 無限風光](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司馬戊出土地
青銅器司母戊鼎的故事:
1939年3月的一天,當地農民吳希增在吳培文的田地上用探桿探找文物,探桿鉆到地下十多米深時,觸及到一個硬物,堅硬的探頭卷了刃,上面還留有綠色的銅銹。當晚秘密挖掘,挖到大如馬槽的方鼎。第二天夜里組織了四十多人提鼎沒有成功。第三天夜晚,用兩根粗繩子,一條拴住鼎耳,一條拴住柱足,一部分人在上面用力拉,一部分人在洞下用杠桿撬起一頭并將土填入底部,然后再撬另一頭,再用土填起來,如此一點、一點地往上抬,將方鼎弄出地面。
北平古董商蕭寅卿并表示愿出20萬銀元購買,但要求村民將鼎砸成四至十塊,以便搬運走。村民先用鋼鋸條鋸,沒鋸動。后來怕蕭寅卿萬一不要,不完整的方鼎會很難出手,于是停止肢解,將方鼎又埋入地下。
再后來,為防被日本人搶去,便將方鼎轉移到較遠的地方埋藏起來,而在原來埋藏方鼎的地方,埋藏了別的出土文物。日本憲兵將這批文物搶劫而去,而方鼎得以保存。1946年6月被重新掘出,同年十月底,駐軍用專車運抵南京作為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60壽辰的壽禮。1948年夏,該鼎在南京首次公開展出,蔣親臨參觀并在鼎前留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該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轉交中國歷史博物館至今。
為籌備殷墟申請聯合國“世遺”評估行動,中國歷史博物館曾在2005年9月下旬把在北京秘藏的原鼎運回安陽殷墟博物館一同展覽近四個月。殷墟在2006年7月13日正式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當年把原鼎收藏免被日軍搜掠的42位村民之一的吳培文被增補為安陽市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