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鴨舌)
前幾天,香港《新假期》雜志來上海做采訪,要我介紹一下上海人在秋天享用的傳統(tǒng)吃食,我列舉了一些家常美味,比如大閘蟹、紅菱、塘藕、茭白、芡實、毛豆、芋艿等,當(dāng)然還有一只鴨子,那是無論如何也躲不過去的。鴨子經(jīng)過一個夏天的精心喂養(yǎng),入秋后已經(jīng)相當(dāng)肥碩了。小時候,每到下午,我家附近的菜場就會殺鴨子,對小孩子來說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血腥操作。好幾個師傅圍著一個很大的蘆席圈,隨手一抓,就抓住鴨子的脖頸提出來,再將一只腳扳住,很麻利地劃在頸部劃一刀,倒提著放血。鴨血傾注在加了水的缽頭里,等到慢慢滿了,再灑點鹽攪幾下,坐灶蒸熟后就凝結(jié)成塊,是做雞鴨血湯或鴨血豆腐湯的極好材料。
男性師傅負責(zé)殺鴨,女性師傅則圍著一只很大的盛滿水的木桶邊,給鴨子拔毛,一邊叫嘰嘰呱呱地聊天,甚是熱鬧。鴨子的羽毛事先已經(jīng)熱水燙過,褪得差不多了,但小毛還有很多,細心的女人就做這檔事。后來我才知道,禽鳥入秋后會長出很細小的羽毛,準(zhǔn)備過冬御寒,賽過人們穿一件羽絨服。成語“秋毫無犯”的“秋毫”,就是指這層小毛。
(香酥鴨)
過去上海人吃鴨子,也算一次值得期待的享受了。一般是老鴨湯,加紅梗芋艿和浙江筍干煮上一砂鍋,一家人吃得其樂融融。也有吃白切鴨子的,蘸醬油,其味稍遜白斬雞,但聊勝于無。文革后期副食品供應(yīng)稍有好轉(zhuǎn),街上就出現(xiàn)了烤鴨店。那是廣式燜爐烤鴨,爐子很是簡陋,賽過一只立起來的炸彈,穩(wěn)穩(wěn)地坐在街邊。師傅先給鴨子縫住屁眼,用自行車氣筒給它打氣,鼓鼓囊囊的喜感很足。再徐徐刷上自行調(diào)配的醬料,整整齊齊地掛在屋檐下,也是賞心悅目的一道風(fēng)景啊??绝喅鰻t時,香氣飄得很遠很遠,于是排隊買烤鴨的隊伍越來越長。如果是星期天,拿著一只碗或一只鍋子(那會沒有白色的泡沫食品盒)顧客的臉上就漾起了幸福的笑容。烤鴨可以整只買,也可以分割后買,上海人節(jié)儉,一般都買半只。廣茂香、穩(wěn)得福、都是廣式烤鴨的名店,最受群眾歡迎,燕云樓的京式烤鴨當(dāng)然是招待親友或家庭小聚的宴饗了。
(響鈴鴨塊)
改革開放后,餐飲市場大發(fā)展,鴨子作為家常食材,大量涌向超市、飯店與家庭餐桌。鴨子比較為大眾接受的做法有:北京烤鴨、啤酒鴨、樟茶鴨、紅燒鴨塊、鹽水鴨、四喜鴨、香酥鴨——這是八十年代上海人喜酒臺面上的壓軸大戲噢!一般與紅燒蹄髈聯(lián)袂而來,將好事隆重收場。
至于鴨子的“下水”,上海人也是不肯浪費的,除了經(jīng)典風(fēng)味小吃雞鴨血湯外,香菜爆鴨腸、糟溜鴨肝、菊花鴨肫等小炒,也是佐酒的妙物。對了,還有稻香村的鴨肫肝,看電視劇、看足球賽的時候嚼嚼,味道不要太濃噢!
但是,上海人對老鴨湯的感情是海枯石爛都堅定不移的。特別是中秋月圓夜,沒有一鍋老鴨湯烘托氣氛,是說不過去的。
(椒麻鴨掌)
前不久,滬上獨立食評家江禮旸兄請我與新民晚報“好吃”??骶幗ㄐ切值扰笥讶タ拷蓖谅凡枇瓯甭返牧架幘萍移穱L李興福大廚的何派川菜。李興福在業(yè)界是受人尊敬的老前輩,13歲就進了順興菜館學(xué)生意,后拜何其坤、錢道遠為師,繼承了何派川菜的衣缽,1956年進綠楊邨任廚師長。李興福烹制的干煸魚香肉絲、干燒鱖魚、燈影牛肉、香酥雞等招牌菜,在傳統(tǒng)川菜的基礎(chǔ)上有所發(fā)展,適應(yīng)性強,深受食者好評。上世紀(jì)九十年代李興福大師還去香港參與創(chuàng)建綠楊村分號,雖說是行政總廚,卻老先生凡事親力親為,天天立灶頭,光是回鍋肉就累計炒了三萬份,連陳方安生都成了他的粉絲。香江兩年,不僅收回投資,還賺了一個綠楊村回來。
據(jù)江禮旸說,在上世紀(jì)三十年代,上海餐飲市場已經(jīng)完成了八大菜系的架構(gòu),唯川菜的麻辣常令市民望而卻步。于是,蜀腴川菜社當(dāng)家大廚何其坤與其師兄弟們創(chuàng)造出一套“南派川烹”的方法,以輕麻微辣適應(yīng)市場,酸甜咸鮮烘云托月,楊柳新曲風(fēng)靡一時,被人冠以“海派川菜”稱號。建國初董竹君接管錦江飯店餐廳,也請何其坤為總廚,更使海派川菜名盛一時。錦江的成功轉(zhuǎn)型,何大師功不可沒。李興福今天以何派川菜為旗號,繼續(xù)豐富“南派川菜”的內(nèi)涵,對上海的餐飲市場做出了很大貢獻。
(川菜大師李興福,至今還穿中山裝啊)
李大師江湖名氣非常響,人緣又好,徒子徒孫一大幫,退休后,許多食客到處打聽他的行蹤,希望他再度出山。前不久他受孔家花園邀請,在新開的明珠店當(dāng)顧問,
推出何派川菜,一炮打響。蜀腴白切肉、陳皮牛肉、腴香肉絲、生爆魷魚卷、川東霸王肘等經(jīng)典名菜大受歡迎。還有家常大烏參,與本幫蝦籽大烏參可有一拚,鮮香
滑爽,酥而不爛,略有彈牙。家常與魚香、怪味并肩為川菜三大味型,由何派川菜提升至一個新境界。蜀腴粉蒸牛肉來自民間,但登堂入室后,并沒貴族化的矯揉造
作,依然以本色誠懇待人,食后回味悠久。
幫孔家花園打下良好基礎(chǔ)后,李興福大師又被朋友請到良軒來當(dāng)顧問。良軒這家飯店,在市南的白領(lǐng)中還是很有口碑的。我去過幾次,而且都是午飯時分,店堂里人山人海,因為價廉物美,因為出品穩(wěn)定,附近寫字樓里的白領(lǐng)就到這里解決一頓午餐,為下午的工作接氣。
好了,李大師來到了良軒,時值新秋,拿什么獻給食客呢?李大師根據(jù)“逢熟吃熟”的原則,以鴨為食材,推出了“全鴨宴”。
李大師告訴我:鴨肉營養(yǎng)豐富,每100克鴨肉中蛋白質(zhì)含量接近17%,還有多種維生素,具有滋陰補氣、養(yǎng)胃暖脾、利水消腫、除勞熱、骨蒸、咳嗽等功效。

(紅云紫菊)
李大師根據(jù)傳統(tǒng)美食文獻和何其坤、錢道遠兩位師傅的親授,能做一百多道鴨肴。這天我們品嘗的當(dāng)然不能太多,但冷菜中的水晶鴨方、椒麻鴨掌、怪味鴨丁、糟香
鴨肫都令人驚艷,都是相當(dāng)有特色的下酒菜。珊瑚白菜是李大師的拿手菜,這次也上來了。珊瑚白菜以大白菜為原材,稍作腌制后切細絲,口感生鮮脆爽,百吃不
厭。
熱菜中有香酥鴨卷,鴨肉與蔬菜拌和后,包面皮上漿,再滾面包屑入鍋油炸至金黃色,吃口酥松,里面的餡心顆粒清晰,卻有一泡鮮湯噴入口腔,鮮香味十足。芙蓉
鴨舌是一道功夫菜,鴨舌拆了軟骨,與做成芙蓉的雞茸一起做成湯菜,滑嫩鮮美。紅云紫菊也很有創(chuàng)意,紅云就是云腿片,貼在蝦排上入油鍋輕炸至脆,圍在盆邊,
中間是一堆脆爆鴨肫。鴨肫剞花后稍炸,馬上呈菊花狀散開。響鈴鴨塊,杭州菜中有炸響鈴,李大師可能移植過來了,用餛飩皮子裹了肉餡,收口后過溫油鍋炸脆,
與紅燒鴨塊一起上桌,響鈴蘸食鴨塊,滋味就豐富起來了。我覺得響鈴也可以單獨作為一道炸菜上桌,跟兩只碟子:甜椒醬和千島醬,相信會引起白領(lǐng)尖叫的。

(鴨蝦春卷)
鴨蝦春卷也是相當(dāng)不錯的,鴨絲與蝦仁作餡,春卷做得碩大,吃起來很過癮,但一個就飽了。
香酥鴨是李大師的招牌,不可不嘗,此菜選用普通的白鴨,但以大師手段整治就是不同凡響,成品皮脆肉松,椒香濃郁,吃了還想吃,照李大師的說法是,“胃已經(jīng)飽了,但腦子沒有飽”。
翻翻菜單,以鴨為食材的菜肴還有許多呢,比如聯(lián)珠八寶鴨、三套鴨、老鴨套大烏參、大太鴨子、黃精鴨子、掌上明珠、春白鴨舌、柴把鴨子、淡菜燉老鴨、清湯八
寶鴨、豆渣鴨子、回鍋鴨子、炒鴨松、沙茶鴨子、繡球鴨子、蓮子鴨羹、雙冬扒鴨、鴨丁鍋巴、楓斗野鴨飯、鴨肝春花等,點心則有:鴨蝦春卷、鴨肉餛飩、鴨肉鍋
餅、鴨肉燴面、野鴨燙粥等,真是琳瑯滿目,吃也吃不過來啊。
最后李大師告訴我,他烹治全鴨宴,根據(jù)不同菜肴選取不同地區(qū)、不同品種的鴨子,婁門老鴨、白光鴨、櫻桃鴨、高郵鴨、野鴨等悉數(shù)備用,故而同為鴨肴,口味上會有諸多不同,細心的美食家是辨別得出的。
(作者:沈嘉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