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和老子的千古“師生情”
![]()
今天(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jié)。就在廣大教師興高采烈地慶祝自己的節(jié)日的時候,有些地方卻在忙著祭拜一個人。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呢,需要這個時候來祭拜?他就是擁有“萬世師表”、“至圣先師”之稱的孔老夫子。這樣來看,教師節(jié)祭拜我們的“至圣先師”、私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那實在是一點也不過的了。大家都知道孔夫子博學(xué)多能、見多識廣、弟子三千,其實,孔夫子這廣博的學(xué)問,除了自身的努力學(xué)習(xí)之外,與其他名家、先輩們的指點是分不開的,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老子。 老子,楚國苦縣人。姓李名耳,時任周王室圖書館、檔案館的管理員。由于他“近水樓臺先得月”,依靠著浩瀚的資料庫,把自己寄身于其中。久而久之,便造就了他博學(xué)的名聲。 當老子的名聲傳到魯國的時候,孔子還不到三十歲。而且在不久前,他剛剛創(chuàng)辦了屬于自己的私學(xué)。由于年輕的孔子認為自己的學(xué)識還過于膚淺,便決定去周王朝拜訪老子,請他給自己作下指導(dǎo)。 于是,在自己的學(xué)生南宮敬叔的幫助下,孔子從魯國國君魯昭公那里,得到了出行的許可,并獲得了一些贊助物資——兩匹馬、一輛馬車、一個隨從。 于是,年輕的孔子便帶著贊助商魯昭公提供的物資,以及自己剛招收來不久的學(xué)生,踏上了前往周王朝的道路。 從魯國的都城曲阜,到周王室的所在地洛陽(當時名叫洛邑),在地圖上的直線距離約為1700里。不用說當時,就連現(xiàn)在從曲阜到洛陽,都沒有很直的路線。于是,在沒有衛(wèi)星導(dǎo)航系統(tǒng),甚至沒有任何路標的情況下,他們出發(fā)了。在那個沒有高速公路、沒有國道,甚至連個像樣的寬闊、平整的土路都很少見的春秋時期,孔子一行,翻山越嶺、風(fēng)餐露宿,在穿越衛(wèi)國、鄭國,走了很多彎路之后,他們終于順利地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洛陽。 很快,孔子便打聽到了老子的住所。 于是,孔子便帶領(lǐng)著自己的學(xué)生前去拜訪。當然,孔子并沒有帶著眾弟子進去,而是讓他們在門外等候。那么多人進去,老子家中能否容下暫且不說,擾亂了喜歡清靜的老子那是肯定的(老子是道家的始祖,道家喜歡清修)。 其實,遠在千里之外的老子,也對孔子的一些事跡早有耳聞。對于這個利用一切時間和機會用來學(xué)習(xí)的青年俊秀,書本上的知識,他認為自己是沒有什么可以教授給他的了。因為孔子雖然比自己小很多歲,但他所看的書籍,并不一定比自己少。自己所能夠點撥他的,也只有做人處事的方式和道理而已。 眾所周知,孔子一生都在學(xué)習(xí)禮節(jié),都在倡導(dǎo)恢復(fù)周禮。所以,在這次與老子的會見之中,孔子著重與老子講述了自己對“禮”的認識和看法。這個“禮”不光包括周禮,而且還包含夏朝的夏禮、商朝的殷禮。 但是,孔子的這些言論并沒有得到老子的認可。在認真地聽完孔子的話語之后,老子認為:孔子所講的這些東西,最初說這話的人包括他們的尸骨,到現(xiàn)在早就已經(jīng)腐朽了,就只剩下這些話而已。而且,他們這些話還能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這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落伍了。 老子點撥孔子:不要把大量的時間都放在研究禮節(jié)之上?,F(xiàn)今之際,如何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如何巧妙地在這個亂世處理人情世故,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個人都不能靈活地在這個混亂的社會上處世,那他又拿什么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又何談未來。 老子告訴孔子:作為一個年輕人,要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對自己取得的一點小成績就驕傲自滿,不要有太多的欲望。所有的這一切,都可以毀掉一個年輕人的未來。 當然,老子告訴孔子的不僅僅是這些,這只是其中的重點而已。 在與老子幾次交談之后,孔子感覺總是打擾老人家不是太好,而自己也已經(jīng)從中學(xué)到了很多,于是便告離去。 孔子離開老子住宿的時候,老子親自給他送行。在這期間,老子給孔子說了幾句流傳很廣的話:我聽說富貴的人送人以錢財,仁慈的人送人以美言。而我不是個有錢人,就竊用一下仁慈人的名號,送給你幾句話吧:“一個聰明機靈的人,如果愛議論人家的是非的話,那他很快就接近死亡(不可議人之長短);一個學(xué)識廣博、能言善辯的人,之所以把自身帶進危險的境地,很多情況下都是愛給上級打小報告、揭露別人壞處的緣故(不可揭人之惡)。為人子的不要只想著自己,為人臣的,也不要只想著自己?!?SPAN lang=EN-US> 是啊,為人子、為人臣,都要盡自己的本分,這是做人最起碼的道理! 雖然老子所講的都是道家的基本理論,但是這些思想對于年輕的孔子來說,還是具有一定的沖擊性的。之所以以后孔子教育學(xué)生的時候,時不時的冒出一兩句道家風(fēng)范的言論,其根源就在這里。有些之前孔子沒有想到的地方,老子也都進行了指點。 總之,孔子大老遠的跑到老子這兒,還是學(xué)到了很多東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做學(xué)問、如何為人處世。這些最基本的思想,影響了孔子的后半生。 孔子在回國的路上,面色凝重地對弟子們說道:“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走;在路上走的可以用網(wǎng)子捕獲,在水里游的可以用鉤子把它釣起來;在天上飛的可以用箭把它射下來。但是有一種生物我不知道怎么征服,那就是承云駕霧飛上高空的龍。我發(fā)現(xiàn)啊,老子就是我心目中的飛龍。” 洛陽一行,讓孔子收獲不小。老子的言論,也讓孔子受益終生。更重要的是,老子教授給孔子的是做人處事的方法和道理,都是比較靈活的東西,這一點相當重要。 一個是帶著誠心、歷盡艱難險的青年,不遠千里前去拜訪求學(xué);一個是對后輩寄予希望,耐心、細致、靈活的解答老者。雖說二人沒有行過真正的師生之禮,但兩人早已在內(nèi)心深處有了師生之情。 孔子拜訪老子,老子點撥孔子,一個流傳千年的師生故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