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西郊的頤和園,始建于1750年(前身為清漪園),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中國四大名園(另外三座分別為: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和留園)之一。
要想全面地展示頤和園,恐怕不是一篇博客能做到的,咱們還是分步介紹吧。今天咱們就逛逛頤和園萬壽山前山中部的主建筑群:排云殿、佛香閣、智慧海。

排云門
金水橋與二宮門

二宮門

排云殿
排云殿位于萬壽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皇帝為母親慶祝六十大壽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時改為排云殿?!芭旁啤倍秩∽怨痹娋洹吧裣膳旁粕剑娊疸y臺”,比喻似在云霧繚繞的仙山瓊閣中,神仙即將露面。以排云殿為核心的這組殿堂(排云門、金水橋、二宮門、排云殿、德輝殿,及諸配殿),堪稱頤和園里最為壯觀的建筑群。1897年慈禧的63歲“萬壽慶典”在排云殿舉行,她坐在排云殿正中的寶座上接受文武百官和王公大臣們的賀拜。

通向佛香閣的東側(cè)爬山廊起點處,墻壁上有容妃戎裝像(應(yīng)該是“新產(chǎn)品”)
爬山廊內(nèi)景

爬山廊里仰望佛香閣
佛香閣就在這座高臺上

在佛香閣基座臺基上眺望昆明湖
最后一段陡峭的臺階

到了佛香閣門口再回望一下
佛香閣內(nèi)供奉的“接引佛”(因為殿內(nèi)禁止攝影,故只在佛像背后偷拍了一張背影)
佛香閣建筑在高21米的方形臺基之上,閣樓為三層四重檐的建筑;閣高41米,閣內(nèi)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大柱,結(jié)構(gòu)復(fù)雜,為古典建筑精品。原閣于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光緒十七年(1891年)花費78萬兩白銀重建,光緒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頤和園里最大的工程。閣內(nèi)供奉“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燒香。

從佛香閣仰望智慧海

智慧海大門

嵌于智慧海殿外壁面的琉璃佛像

智慧海內(nèi)供奉的觀世音菩薩
智慧海位于萬壽山頂最高處,是一座完全由磚石砌成的無梁佛殿。建筑外層全部用精美的黃、綠兩色琉璃瓦裝飾,上部用少量紫色、藍色的琉璃瓦蓋頂,整座建筑顯得色彩光鮮、富麗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極具特色。資料上說殿內(nèi)供奉無量壽佛,不過我看注釋上寫的是: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