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談“四鰓鱸魚”
——范仲淹 關(guān)于鱸魚的傳說很多,范仲淹這首詩猶為引得人們對鱸魚的向往。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卒于1052年,字希文,江蘇蘇州吳縣人,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文學(xué)家。他的散文《岳陽樓記》的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至今為人們傳頌。 元代詩人張庸在《秋水系舟圖》題畫詩中也曾說到鱸魚: “小姑山到彭郎磯,老樹含風(fēng)黃葉飛。 鱸 魚 的 形 狀 蘇 東 坡 在 赤 壁 賦 中 有 過 描 述 , 他 說 在 江 上 乘 月 泛 舟 , “ 舉 網(wǎng) 得 魚 , 巨 口 細(xì) 鱗 , 狀 若 松 江 之 鱸 ” 。 蘇東坡贊鱸魚詩《攜白酒鱸魚過詹文君》: “青浮卵碗槐芽餅 紅點冰盤藿葉魚 鱸魚為甚么經(jīng)常引起詩人的興趣 , 跟它生活的環(huán)境很 有 關(guān) 系 。 它 一 般 生 活 在 天 氣 和 暖 , 水 草 豐 茂 的 森 林 湖 泊 之 中 , 鶯 飛 草 長 的 五 月 , 正 是 鱸 魚 活 躍 之 時 。 特 別 是 日 出 日 落 之 際 , 景 色 靜 得 象 一 首 詩 , 赤 腳 駕 一 小 舟 , 將 魚 鉤 輕 輕 投 出 , 忽 然 潑 落 落 一 聲 , 一 條 肥 碩 的 大 鱸 魚 在 水 面 露 出 它 烏 色 的 脊 梁 , 一 瞬 之 間 真 讓 人 覺 出 無 限 生 趣 。 鱸魚是生活在近海里的一種魚類,有時候也游到淡水區(qū)域里來覓食,它們常在早春時節(jié)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地段產(chǎn)卵。鱸魚生長較快,且個體肥大,常被黃浦江一帶的上海漁民們捕來當(dāng)美食。 上海松江縣是一座有名歷史古城,此地的松江鱸魚個大肥美,肉嫩味鮮。明代有名的松江鱸魚與太湖銀魚、黃河鯉魚、長江鰣魚同為我國四大名魚,名揚天下。松江野秀橋飯店曾一度以四腮鱸魚等名揚四方。現(xiàn)在到上海來旅游的人們,到處都可以品嘗到清蒸鱸魚、紅燒鱸魚、清燉鱸魚湯、鱸魚羹、鱸魚肉丸等佳肴美味,此菜可稱是海魚菜中的一絕。而松江鱸魚的兩頰肉和魚肝味更鮮美。 “西風(fēng)吹上四鰓鱸,雷松酥膩千絲縷”。南宋詩人范成大筆下的四鰓鱸就是產(chǎn)自黃浦江支流松江里的鱸魚。松江鱸魚雖小,產(chǎn)量又不多,但名聲頗大,這主要是因為此魚肉質(zhì)細(xì)肥嫩, 潔白如雪,沒有細(xì)毛刺,滋味鮮美絕倫。千多年來,有許多文人騷客頌揚過它。據(jù)說在西晉時,有個叫張翰的人,原籍江蘇松江人,在洛陽為官,那年秋天,西風(fēng)乍起,寒潮將臨,他想起家鄉(xiāng)四鰓鱸魚和莼菜正是肥美之時,思鄉(xiāng)之心油然而生,終于托辭棄官還鄉(xiāng),這就是歷代傳為美談的“莼鱸之思”的典故。 據(jù)傳,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淞江吃了鱸魚羹贊不絕口,下詔書令淞江知府年年進(jìn)貢,從此淞江鱸針更是聞名天下,有詩為證: “芽姜紫醋炙鱸魚,雪碗擎來二尺余, 明清時,西風(fēng)一起,京城派官到松江收購鱸魚。四鰓鱸魚名譽(yù)天下,千古有不少傳說。如《三國演義》中有一章寫“左慈戲曹操”的有趣文字,說的是曹操設(shè)宴,嘆息宴席上缺少“鱸魚羹”。左慈說:“這不難,我可以從廳前水池里釣出鱸魚來?!辈懿俾犃苏f:“我池內(nèi)原有鱸魚,不足為奇。”左慈說:“我釣的是松江四鰓鱸魚,不同他處鱸魚?!庇谑菕佅卖~鉤,隨手釣出10余條,請大家觀看,果見鱸魚有四鰓,相互稱奇。烹后上席,鮮美無比。四鰓鱸魚喜歡在水清、流急、底硬的河港水道落戶。清朝乾隆皇帝兩次下江南, 都特地趕到松江府吃四鰓鱸,予以極高評價,并指令年年供奉鱸魚。 據(jù)《松江府志》記載,它原先生長在縣城西的長橋一帶。由于河道年久失修,逐漸淤塞,鱸魚便遷往西首秀野橋下。后秀野橋拆除,鱸魚逐漸減少,如今已遷移到西北泖河一帶了。松江鱸魚有特殊習(xí)性,若盛清水里,一至二天便死去,若放在礱糠里,可以活6-7天。 鱸 魚 分 大 嘴 小 嘴 兩 種 。 釣 鱸 魚 的 方 法 很 多 , 有 船 釣 岸 釣 , 活 釣 死 釣 , 假 釣 真 釣 之 分 。 活 釣 指 用 活 餌 。 最 佳 的 活 餌 是 小 青 蛙 ,這 種 釣 法 得 用 六 號 鉤 八 磅 線 , 將 鉤 穿 過 青 蛙 的 下 唇 , 不 必 放 任 何 鉛 墜 , 投 到 水 中 之 后 , 青 蛙 將 手 舞 足 蹈 , 凡 是 鱸 魚 , 見 到 沒 有 不 生 氣 的 。即 怒 吞 上 鉤 。 用 蚯 蚓 釣 鱸 魚 , 絕 對 不 能 安 鉛 墜 。 因 為 蚯 蚓 的 下 沉 速 度 就 過 快 ,鱸 魚 警 覺 而 不 咬 鉤 。 百度文摘 |
|
|
來自: 和風(fēng)之旭 > 《古典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