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汪遵-詠史詩

 風云際會2009 2012-08-30
  
  汪遵-詠史詩(上)
  彭澤
  【原文】
  鶴愛孤松云愛山,宦情微祿免相關。
  栽成五柳吟歸去,漉酒巾邊伴菊閑。
  【題解】
  作者通過對陶淵明出世精神的贊頌,同時抒發(fā)了對時局的慨嘆。作者通過對《五柳先生傳》中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超然出世精神的贊頌,表現(xiàn)出自己對政治現(xiàn)狀的抑郁之情,有意像彭澤令一樣超然物外之心。其實這種消極思想是不值得提倡的。
  【注釋】
  ①五柳:陶淵明曾經在作品《五柳先生傳》中以“五柳先生”的名號自喻。
  ②漉酒:《五柳先生傳》中有陶淵明用頭巾浸酒啜飲的描寫。漉:沾濕。
  杜郵館
  【原文】
  殺盡降兵熱血流,一心猶自逞戈矛。
  功成若解求身退,豈得將軍死杜郵。
  【題解】
  這是一首詠古的七言絕句,作者以公元前260年戰(zhàn)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zhàn)中白起坑趙卒最終被殺的典故為題材,批判了白起坑殺降兵的罪惡行徑。同時也因為他沒有及時急流勇退而被殺報以同情。
  【注釋】
  ①殺盡降兵熱血流:指公元前260年戰(zhàn)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zhàn)中白起坑趙卒的典故。
  ②將軍:指長平之戰(zhàn)中的秦軍主將白起。
  ③杜郵:陜西縣名,據(jù)說白起遭到秦昭王和范雎的忌諱而被逼在此地自裁。杜郵(館)亭,在陜西咸陽東(今渭城區(qū)渭陽鄉(xiāng)任家嘴東),又名孝里亭,此地為白起自殺處,建有白起祠。酈道元《水經注》:“渭水北有杜郵亭,去咸陽十七里,今名孝里亭,中有白起祠?!薄端涀ⅰ肥觥拔荷袝笃蜕湫l(wèi)臻征蜀所開”之成國故渠時,又引《地理志》:“渠側有杜郵亭?!?/DIV>
  細腰宮
  【原文】
  鼓聲連日燭連宵,貪向春風舞細腰。
  爭奈君王正沈醉,秦兵江上促征橈。
  【題解】
  作者借對戰(zhàn)國時期秦國滅楚戰(zhàn)爭的感懷,表示出對昏君逸樂以致國破家亡的辛辣譏諷。對現(xiàn)今統(tǒng)治者寄予歸箴之意。
  【注釋】
  ①鼓聲連日燭連宵:指戰(zhàn)國末期楚王貪戀聲色而秦國借機滅楚的故事。
 ?、诩氀涸斠姟俺鹾眉氀钡牡涔?。
 ?、劬酰褐府敃r楚國的末代君主。
 ?、軜铮阂簟梆垺保瑯?。
  【資料】
  楚王好細腰
  《墨子》: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楚王好細腰”一事記載在眾多古籍中。其中《戰(zhàn)國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較詳細,比較象一個原始的故事?!稇?zhàn)國策》楚一《威王問于莫敖子華》篇記錄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華的一段對話。威王聽了莫敖子華對過去五位楚國名臣光輝事跡的介紹,羨慕不已,慨嘆道,“當今人材斷層,那里能找得到這樣的杰出人物呢”。于是莫敖子華講了如下的故事:
  “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然而不避”。 意思是:從前楚靈王喜歡腰身纖細的人,楚國的士大夫們?yōu)榱思氀蠹叶脊?jié)食減肥,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來,非要扶著墻壁不可,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一定要借力于車軾。誰都想吃美好的食物,但人們都忍住了不吃,為了腰身纖細,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愿。莫敖子華接著發(fā)揮道,臣子們總是希望得到君王的青睞的,如果大王真心誠意喜歡賢人,引導大家都爭當賢人,楚國不難再岀現(xiàn)像五位前賢一樣的能臣。
 
   瑤臺
  【原文】
  仙夢香魂不久留,滿川云雨滿宮愁。
  直須待得荊王死,始向瑤臺一處游。
  吳坂
  【原文】
  踡跼鹽車萬里蹄,忽逢良鑒始能嘶。
  不緣伯樂稱奇骨,幾與駑駘價一齊。
  【題解】
  作者以春秋時期伯樂相馬、驥伏鹽車的典故為題材,以千里馬比喻人才,表明自己有志報國、大顯身手的強烈愿望以及湮沒無聞的抑郁。
  【注釋】
 ?、氽m跼鹽車:指“驥伏鹽車”的典故。
  ②良鑒:敏銳的觀察力,此處指代伯樂。
 ?、鄄畼罚捍呵飼r期的相馬名家。
 ?、荞w駘:劣馬。
  【資料】
  驥伏鹽車
  典出《戰(zhàn)國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之。驥于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于天,若出金石者,何也?欣見伯樂之知己也。”驥, 好馬,后以“驥伏鹽車”謂才華遭到抑制,處境困厄。
 
 箕山
  【原文】
  薄世臨流洗耳塵,便歸云洞任天真。
  一瓢風入猶嫌鬧,何況人間萬種人。
  【題解】
  作者以上古時期唐堯讓賢、由父隱山的典故為題材,贊頌了許由超然出世、不理塵俗的高貴精神。這種消極避世的思想在當代是不值得提倡的。
  【注釋】
  ①洗耳塵:指許由“潁水洗耳”的典故。
 ?、诒銡w云洞任天真:指許由、巢父躲到箕山隱居。
 ?、垡黄帮L:相傳許由隱居箕山,有人丟了一個瓢掛在樹上,風吹歷歷作聲,許由覺得煩,棄之。
  【資料】:
  許由辭堯
  相傳堯訪賢禪讓天下,在箕山附近訪得許由,堯讓其治天下,許由以為是一種羞辱而不肯接受,遁耕于箕山之下。堯又召許由任九州長,許由認為聽到這個任命玷污了自己的耳朵,于是洗耳于潁水之濱。
  許由品德高尚,才智過人,很受部族崇敬。部落聯(lián)盟領袖唐堯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四處尋訪賢人,發(fā)現(xiàn)了許由,決定把天下讓給他。許由認為自己德才不如虞舜,擔心唐堯的幾個兒子不服,引起內亂誤了國家大事,讓百姓受苦,便連夜私奔箕山隱居。后來,唐堯聽說許由隱居岐山,又派人來請他做九州長官。來人傳達唐堯的旨意后,苦口婆心勸他立即上任。許由認為自己可為良民,而不可任高官,決定不去就任,便到潁水洗耳朵,表示不愿聽。
  
   息國
  【原文】
  家國興亡身獨存,玉容還受楚王恩。
  銜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間不肯言。
  【題解】
  作者以春秋時期息國王妃息媯的遭遇為題材,批評息媯在國破家亡后被賊所虜不能盡節(jié)。這是封建社會的糟粕思想,是不應該提倡的。
  【注釋】
 ?、偌覈d亡:息國和楚國合作滅蔡,而后楚國借機滅了息國。
  ②楚王:指楚文王。
  ③合:應該。
 ?、懿豢涎裕合偙惶斊陂g,三年不言,最后自盡。
 
 梁寺
  【原文】
  立國從來為戰(zhàn)功,一朝何事卻談空。
  臺城兵匝無人敵,閑臥高僧滿梵宮。
  【題解】
  作者以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佞佛不理國事而最終國破家亡的典故為題材,諷諫當時唐朝的崇佛之風。
  【注釋】
  ①談空: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
  ②臺城:梁武帝蕭衍因為侯景之亂而餓死在臺城。
 ?、坶e臥高僧滿梵宮:梁武帝佞佛,曾經四次舍身出家,都被大臣們用重金贖回。
  【資料】
  梁武帝佞佛
  中國歷史上的帝王,有縱情聲色犬馬的,有一心勵精圖治的,有馳騁疆場、喜好武功的,而“以佛化治國”以至到佛寺里舍身為奴的,卻只有一個,這就是南朝梁武帝蕭衍。
  蕭衍早年以武功起家,信奉道家學說,后皈依了佛門,成為了虔誠的佛門弟子。他曾下詔令全民奉佛。在梁一代佛教成為時尚。南朝佛教至梁武帝而全盛。以至于梁朝的半壁江山內,佛寺達2846座,僧尼有82萬余人。更為難得的是身為天子的梁武帝身體力行。據(jù)載,梁武帝到了晚年,一天只吃一頓飲,肉食一絲不沾,只吃豆類的湯菜和糙米飯。50歲時,他又斷絕房事,遠離嬪妃。平時,他穿的是極樸素的便服,不喝酒.不聽音樂。除非是祭祀宗廟,不舉行任何大會、餐宴。梁武帝的所作所為,完全是一個守持佛教戒律的信徒。
  梁武帝佛學造詣很深,廣交當時的著名有道高僧,這開了帝王的先例。他還主持并親手編輯并注釋佛經,多次親自登堂講授佛經,舉行法會等等。佛教傳入日本、朝鮮,也在這個時期。梁武帝還四次入寺舍身,在寺內只穿法服,除此以外的一切物件,一概摒除。最短的一次是四天,第四次最長,有51天,“四月庚午,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菩薩”。這在史料上有記載。
  梁武帝主張蔬食,反對吃葷,他親自撰寫了《斷酒肉文》等文章,反復強調斷禁肉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此形成了我國漢族出家僧尼和居家佛教信徒吃素的傳統(tǒng)。
  梁武帝佞佛,主要是借此為他帝位的穩(wěn)固增加一些保險系數(shù)。南北朝時玄學盛行,儒學呈衰勢,社會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時有激化,佛教具有較強的欺騙性。在這種情況下,佛教不僅在普通百姓來說可減少痛苦,對統(tǒng)治者來說,可以以此來控制人們思想,為他們的統(tǒng)治服務。然而由于佛教興盛,寺院經濟與地主階級經濟利益產生了較大沖突。寺院經濟的發(fā)展使普通老百姓不僅帶上了精神枷鎖,而且還遭受著越來越深的物質生活痛苦。代表世俗地主利益的郭祖深切痛斥佛教之害,擔心會“尺土一人,非復國有”。無神論者范縝從理論上對佛教的迷信思想展開了猛烈的攻擊,梁武帝視范縝為眼中釘,給他加了一個“違經背親”的罪名,流放到廣州。
  梁武帝本來在借佛教鞏固他的統(tǒng)治,可是他佞佛成癡,置國事于不顧,視民眾如草芥,影響了社會生產,敗壞了社會風氣,加重了人民負擔,削弱了梁朝的國力,終于引發(fā)了一場侯景之亂,梁武帝吞下了他自己釀下的苦果,最后餓死在臺城(皇宮所在地)。
  南陽
  【原文】
  陸困泥蟠未適從,豈妨耕稼隱高蹤。
  若非先主垂三顧,誰識茅廬一臥龍。
  【題解】
  此詩通過“三顧茅廬”的歷史典故,抒發(fā)明主難遇的感慨。作者以“三顧茅廬”的典故為題材,肯定了劉備尋訪賢才為國效力的誠摯心情,同時也慨嘆身逢亂世的人才報國無門的抑郁。
  【注釋】
 ?、訇懤囿矗褐钢T葛亮未出世之前猶如蛟龍困在泥土之中一樣。適從:既沒有機會施展抱負。
 ?、诟冢褐浮冻鰩煴怼分兄T葛亮“躬耕于南陽”。
 ?、巯戎鳎褐甘駶h昭烈皇帝劉備。
 ?、芘P龍:諸葛亮的號。
 
 杞梁墓
  【原文】
  一叫長城萬仞摧,杞梁遺骨逐妻回。
  南鄰北里皆孀婦,誰解堅心繼此來。
  【題解】
  作者以“孟姜女哭長城”的典故為題材,贊頌了萬杞梁和孟姜女忠貞不渝的愛情,批判了秦始皇勞民傷財修筑長城導致千萬人家妻離子散的暴行。
  【注釋】
 ?、僖唤虚L城萬仞摧:指孟姜女哭長城的典故。
 ?、阼搅海喝f杞梁,孟姜女的丈夫。
  【資料】
  杞梁
  杞梁(?-前550) 春秋時齊國大夫。一作杞殖。齊莊公四年(前550年),先伐衛(wèi)、晉,回師襲莒。他與華還率少數(shù)甲士夜出隧險,突擊至城郊。莒君以重賂約和,他拒不接受,后在激戰(zhàn)中被俘而死。傳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墻為之倒塌。后人編造“孟姜女哭長城”故事,誤其為萬杞良或范杞梁、范喜良。
  孟姜女哭長城
    
  長城
  【原文】
  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及堯階三尺高。
  【題解】
  作者在游覽長城的過程中偶有所感,認為再強大的軍事武力。也遠遠不如仁義道德的精神力量。空前強盛烜赫一時的秦王朝也不能和上古主修仁德的堯庭舜階相提并論。
  【注釋】
 ?、?蕃戎:指當時北方的匈奴等少數(shù)民族。
 ?、?臨洮:秦置縣名,在今甘肅省臨洮縣,毗鄰國境,是長城防線上的軍事重鎮(zhèn)。
 
 夷門
  【原文】
  晉鄙兵回為重難,秦師收旆亦西還。
  今來不是無朱亥,誰降軒車問抱關。
  【題解】
  詩詠“竊符救趙”故事中的信陵君、侯嬴與朱亥,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夷門是魏國首都大梁的城門,此處指代夷門的門吏侯嬴。這是一首詠史的七言絕句。作者以戰(zhàn)國時期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歷史典故為題材,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同時也諷刺當今的統(tǒng)治者不能像信陵君一樣禮賢下士,使之為國效力??畤@人才報國無門?!?BR>  【注釋】
  ①晉鄙:指當時魏國派遣救趙的主帥。兵回為重難:晉鄙帶領十萬部眾援救趙國,卻怕秦國報復而停留在鄴城安營,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抱觀望雙方的態(tài)度。
 ?、谖鬟€:指秦國在邯鄲被魏國援軍擊退。旆:旌旗。
 ?、壑旌ィ盒帕昃拈T客,他擊死晉鄙扭轉了戰(zhàn)爭的局面。
 ?、苷l降軒車問抱關:指信陵君曾經紆尊降貴禮待小吏侯嬴、屠戶朱亥的典故。[2]
  5:兵回為重難:晉鄙帶領十萬部眾援救趙國。卻怕秦國報復而停留在鄴城安營,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抱觀望雙方的態(tài)度。
  6:旆:旌旗。
  汴河
  【原文】
  隋皇意欲泛龍舟,千里昆侖水別流。
  還待春風錦帆暖,柳陰相送到迷樓。
  【題解】
  這首詩選取“龍舟”、“錦帆”、“柳陰”、“迷樓”幾個典型畫面,揭露了這個暴君不顧國家安危和百姓死活,一意孤行,虛耗民力,豪奢極侈的丑行。
  燕臺
  【原文】
  禮士招賢萬古名,高臺依舊對燕城。
  如今寂寞無人上,春去秋來草自生。
  【題解】
  作者通過對戰(zhàn)國時期燕昭王招賢納士而大破齊國的歷史故事的感懷,表達了報國無門的無奈與憤慨之情?!∵@是一首詠史的七言絕句。晚唐朝廷昏庸,朋黨紛爭不斷,統(tǒng)治者所推行的科舉制度和吏部任免制度,存在有任人唯親、排斥異己的弊端,令廣大儒生和士人失望,因而,戰(zhàn)國時燕昭王設黃金臺(燕臺)以攬?zhí)煜轮康氖粉E,便成為晚唐詩人百詠不厭的題材。汪遵這首《燕臺》詩就是以借古刺今的手法,表達了對晚唐統(tǒng)治者不能禮賢重士、惜人愛才的失望和幽怨之情。作者通過燕昭王招賢納士,樂毅大破齊國的典故,鞭笞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親佞遠賢的丑惡,表達了自己報國無門的憤慨之情。
  【注釋】
  ①禮士招賢:指燕昭王為雪國恥招賢納士的典故。
  ②燕城:故址在今河北易縣東南,相傳燕昭王曾于此地建造黃金臺,招賢納士。
  聊城
  【原文】
  刃血攻聊已越年,竟憑儒術罷戈鋋。
  田單漫逞燒牛計,一箭終輸魯仲連。
  【題解】
  此詩概述戰(zhàn)國時期樂毅伐齊直至破燕復齊戰(zhàn)爭的歷史事件,贊頌魯仲連的戰(zhàn)爭智慧。作者以戰(zhàn)國時期樂毅伐齊直至破燕復齊戰(zhàn)爭的歷史事件為題材,說明了魯仲連采取攻心戰(zhàn)術和平解決戰(zhàn)爭的明智手段較之田單窮兵黷武的戰(zhàn)術更勝一籌,贊頌了魯仲連高度的戰(zhàn)爭智慧。
  【注釋】
 ?、偃醒チ模褐笐?zhàn)國時期破燕復齊戰(zhàn)爭的最后一場戰(zhàn)役——聊城之戰(zhàn)。已越年:聊城之戰(zhàn)中,由于守聊燕軍拼死抵抗,齊軍久攻不下,戰(zhàn)爭持續(xù)一年之久。
 ?、谌逍g:指魯仲連采取攻心戰(zhàn)術通過和平方式使燕軍投降。
 ?、厶飭危糊R國將領,破燕復齊戰(zhàn)爭的軍事統(tǒng)帥。燒牛計:指破燕復齊的經典戰(zhàn)役——火牛陣。
 ?、芤患呼斨龠B把勸降書綁在箭上射進聊城,瓦解守聊燕軍的士氣,使之最終放棄聊城撤兵。魯仲連:戰(zhàn)國時期齊國著名的賢士。
 
 西河
  【原文】
  花貌年年溺水濱,俗傳河伯娶生人。
  自從明宰投巫后,直至如今鬼不神。
  【題解】
  作者通過對西門豹治鄴史事的描述,表達了對賢臣西門豹愛民如子、破除迷信驅邪有方的愛戴與贊頌。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為官者應該正大光明、以民為重的深切歸箴之意。
  【注釋】
 ?、偎疄I:指現(xiàn)在河北省臨漳縣內的漳河。
 ?、诿髟祝褐肝鏖T豹。
 
 密縣
  【原文】
  百里能將濟猛寬,飛蝗不到邑人安。
  至今閭里逢災沴,猶祝當時卓長官。
  【題解】
  作者以西漢時期名臣卓茂治蝗的歷史典故為題材,贊頌了卓茂破除迷信治理蝗災為民除害的明智信仰和高貴精神。同時也勉勵當今的官吏以卓茂為榜樣一心為民,治地有方。
  【注釋】
 ?、亠w蝗不到邑人安:指卓茂組織人民驅除蝗災的治郡功績。
 ?、跒臎l:此處特指蝗災,沴:音“立”,災害。
  ③卓長官:指西漢名臣卓茂,以破除迷信、治蝗除害著稱,是后世官吏景仰效仿的榜樣。
  【資料】
  卓茂是西漢時河南郡密縣縣令,南陽人,卓茂是個博學多智的學者。他在密縣期間,大膽改革,重新修訂了許多法律條款,并且潔身自好,事跡感人,受到了密縣人的愛戴。相傳,他調入京城,離任密縣時,老百姓奔走相告,在他啟程那一天,聚在道路兩帝,泣不成聲,依依不舍。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密縣人在大隗鎮(zhèn)修了卓茂祠,隋以后,在老城又修了第二個卓茂祠。 如今,密縣一帶還傳有許多關于他的故事。
  破陳
  【原文】
  獵獵朱旗映彩霞,紛紛白刃入陳家。
  看看打破東平苑,猶舞庭前玉樹花。
  【題解】
  作者以隋滅陳戰(zhàn)爭的歷史題材為典故,辛辣的諷刺了南陳后主陳叔寶貪圖逸樂導致國破家亡的昏聵。諷諫當今的統(tǒng)治者要勤于國政。
  【注釋】
 ?、偌娂姲兹腥腙惣遥褐杆逦牡蹢顖园l(fā)動的滅陳戰(zhàn)爭。
  ②東平苑:韓擒虎的部隊到達陳宮時,陳后主還在和妃嬪在東平苑飲酒賞樂。
  ③庭前玉樹花:指南陳后主陳叔寶的作品《玉樹后庭花》,后來成為亡國之音的代稱。
 
 陳宮
  【原文】
  椒宮荒宴竟無疑,倏忽山河盡入隋。
  留得后庭亡國曲,至今猶與酒家吹。
  【題解】
  作者以隋滅陳戰(zhàn)爭的歷史題材為典故,辛辣的諷刺了南陳后主陳叔寶貪圖逸樂導致國破家亡的昏聵。諷諫當今的統(tǒng)治者要勤于國政。
  【注釋】
 ?、俳穼m荒宴:陳后主貪圖逸樂,甚至隋軍將領韓擒虎的部隊到達陳宮時,陳后主還在和妃嬪在東平苑飲酒賞樂。
  ②倏忽山河盡入隋:指隋文帝楊堅發(fā)動的滅陳戰(zhàn)爭。
 ?、酆笸ネ鰢褐改详惡笾麝愂鍖毜淖髌贰队駱浜笸セā?,后來成為亡國之音的代稱。
 ?、苤两癃q與酒家吹:《玉樹后庭花》是一首靡靡之音,在后來廣泛流傳于瓦肆勾欄之中。
  白頭吟
  【原文】
  失卻青絲素發(fā)生,合歡羅帶意全輕。
  古今人事皆如此,不獨文君與馬卿。
  【題解】
  借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之事,嘆白頭偕老之難古今皆有。
 
 短歌吟
  【原文】
  箭飛烏兔競東西,貴賤賢愚不夢齊。
  匣里有琴樽有酒,人間便是武陵溪。
  晉河
  【原文】
  風引征帆管吹高,晉君張宴俟雄豪。
  舟人笑指千馀客,誰是煙霄六翮毛。
  干將墓
  【原文】
  橐籥冰霜萬古聞,拍灰松地見馀墳。
  應緣神劍飛揚久,水水山山盡是云。
  【題解】
  作者描繪了干將墓的周圍環(huán)境和人謁墓時的情景,墓地在松林叢中,水邊山畔,煙云籠罩,由此作者自然聯(lián)想起這是劍氣所化。
  【注釋】
 ?、俑蓪ⅲ簜髡f中的春秋末年吳國鑄劍名匠,妻名莫邪。寶劍“干將”、“莫邪”的制造者。
 
 金谷
  【原文】
  晉臣榮盛更誰過,常向階前舞翠娥。
  香散艷消如一夢,但留風月伴煙蘿。
  【題解】
  作者以西晉初年大臣石崇富可敵國最終沒落的歷史典故為題材,慨嘆人生際遇的飄忽不定。
  【注釋】
 ?、贂x臣:指石崇。
 ?、诔O螂A前舞翠娥:石崇為了炫耀自己的財富,經常在金谷園宴請王公貴族,歌舞升平。
 ?、鄣麸L月伴煙蘿:指后來石崇沒落,金谷園也隨之湮沒無聞。
  【資料】
  石崇(249年~300年),西晉文學家。字季倫。祖籍渤海南皮(今屬河北),生于青州,小名齊奴。 元康初年,出任南中郎將、荊州刺史。在荊州“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生活奢侈,與王愷競相爭豪。王愷家中洗鍋子用飴糖水,石崇就命令自家廚房用蠟燭當柴火燒。王愷為了炫耀,又在他家門前的大路兩旁,夾道四十里,用紫絲編成屏障。石崇用更貴重的彩緞鋪設了五十里屏障。晉武帝把宮里收藏的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賜給王愷,石崇看了便用鐵如意把珊瑚樹打碎,王愷氣極,石崇說:“不足多恨,今還卿?!蹦嗣笥蚁と∩汉鳂?,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每株都大于王愷的珊瑚樹,看得王愷心亂如麻。
  石崇有寵妾梁綠珠,美艷且善吹笛,石崇為解綠珠思鄉(xiāng)之情,建“金谷園”,筑“百丈高樓”,可“極目南天”。趙王司馬倫親信孫秀垂涎綠珠美色,石崇不給。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專權,石崇因參與反對趙王倫,金谷園被孫秀大軍包圍,石崇見大勢已去,對綠珠說:“我因你獲罪,奈何?”綠珠流淚道:“妾當效死君前,不令賊人得逞!”遂墜樓而亡。孫秀大怒,將石崇和潘岳等人斬首。
 
 綠珠
  【原文】
  大抵花顏最怕秋,南家歌歇北家愁。
  從來幾許如君貌,不肯如君墜玉樓。
  【題解】
  這首詩通過“綠珠墜樓”的典故,贊頌了綠珠的氣節(jié)。作者以西晉時期“綠珠墜樓”的典故為題材,贊頌了石崇侍妾綠珠為主殉節(jié)的精神,同時包含了歸箴婦女要嚴守三從四德的封建糟粕思想,是不值得提倡的。
  【注釋】
 ?、佟按蟮帧眱删洌褐笟v朝歷代都有美女涌現(xiàn),可是誰也不能逃出年老力衰、雞皮鶴發(fā)的自然規(guī)律,很少像綠珠一樣殉節(jié)墜樓,千古揚名。
  ②墜玉樓:指晉代綠珠為其主石崇殉節(jié)墜樓的歷史典故。
 
 三閭廟
  【原文】
  為嫌朝野盡陶陶,不覺官高怨亦高。
  憔悴莫酬漁父笑,浪交千載詠離騷。
  【題解】
  作者以屈原涉江的典故為題材,贊頌了這一偉大愛國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操,同時肯定了屈原在文學方面的成就。
  【注釋】
 ?、俪氨M陶陶:指楚國末年王室驕奢淫逸瀕臨亡國的危急局面。陶陶:歡樂的樣子。
 ?、诠俑撸呵瓝稳偞蠓颍@是一個管理楚國王族的高官。
 ?、蹪O父:指屈原在江邊和漁父對答的故事。
 ?、茈x騷:屈原創(chuàng)作的詩集。
  漁父
  【原文】
  棹月眠流處處通,綠蓑葦帶混元風。
  靈均說盡孤高事,全與逍遙意不同。
  【題解】
  作者以屈原和漁父江畔問答的典故為題材,贊頌了漁父超然物外的處世態(tài)度,間接表達了對屈原這一偉大愛國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操,但是漁父的消極避世態(tài)度在現(xiàn)代是不值得提倡的。
  【注釋】
 ?、勹▃hào):船槳。
  ②混元風:指仙風道骨。
 ?、垤`均:即屈原。孤高事:指屈原的憂國憂民在當時顯得曲高和寡。
  屈祠
  【原文】
  不肯迂回入醉鄉(xiāng),乍吞忠梗沒滄浪。
  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猶疑恨楚王。
  【題解】
  作者以屈原自投汨羅江的典故為題材,贊頌了這一偉大愛國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操,同時批判了楚懷王昏聵亡國的丑惡嘴臉。
  【注釋】
  ①忠梗沒滄浪:指屈原投江的典故。   
  ②楚王:指楚懷王。
 
 招屈亭
  【原文】
  三閭溺處殺懷王,感得荊人盡縞裳。
  招屈亭邊兩重恨,遠天秋色暮蒼蒼。
  【題解】
  這是一首詠招屈亭的詩。屈原死后,人們建招屈亭以紀念屈原,據(jù)史載,常德東門外就有屈原廟、屈原巷、招屈亭等。所以開頭兩句說“三閭溺處殺懷王,感得荊人盡縞裳”。而以下二句,則完全是作者就實地以抒情;兩重恨,一恨屈原懷沙自沉,一恨楚國覆亡,“遠天秋色暮蒼蒼”,既是實地寫景,也是虛筆抒情,表現(xiàn)了作者情感的悠遠和思緒的深長。
 
 
汪遵-詠史詩(下)

  易水
  【原文】
  匕首空磨事不成,誤留龍袂待琴聲。
  斯須卻作秦中鬼,青史徒標烈士名。
  【題解】
  以荊軻刺秦的典故為題材,對荊軻的英勇行為表示贊嘆,同時也為他的失敗表示惋惜。
  【注釋】
 ?、儇笆卓漳ナ虏怀桑褐盖G軻刺秦,反被秦刺的典故。
  ②誤留龍袂:指荊軻刺秦沒有成功,只是“絕袖”的典故。袂:袖子。
 ?、鄞俾暎呵G軻之后,燕國又派琴師高漸離去刺秦,也沒有成功。
 ?、芮刂泄恚呵G軻失敗后,隨行的秦舞陽等人完全被殺。

  嚴陵臺
  【原文】
  一釣凄涼在杳冥,故人飛詔入山扃。
  終將寵辱輕軒冕,高臥五云為客星。
  【題解】
  作者以東漢初年隱士嚴光不肯致仕的典故為題材,贊頌了嚴光輕視官爵、超然物外的可貴精神。不過這種消極避世的思想在今天是不應該提倡的。
  【注釋】
  ①一釣凄涼在杳冥:東漢建立后,隱士嚴光不肯致仕,躲到富春江去釣魚隱居。
 ?、诠嗜孙w詔:嚴光的老朋友光武帝劉秀曾經多次派人去請他做官,但都被拒絕了。
  ③山扃:扃:窗戶。這里指代嚴光隱居的富春山。
 ?、苘幟幔很帲很?,冕:官帽。指代官爵。
  ⑤客星:,指嚴子陵“以足加帝腹”的故事,后用來指代隱士。
  【資料】
  嚴光獨釣富春江
  嚴光(生卒年未詳),本姓莊,后人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其姓,一名遵,字子陵,余姚人。少有高名,與劉秀同游學。東漢建武元年(25),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嚴光乃隱名換姓,避至他鄉(xiāng)。劉秀思賢念舊,令繪形貌尋訪。齊的地方報稱有一男子披著羊裘在澤中垂釣,帝疑是嚴光,即遣使備車,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陽。時故人侯霸任司徒,遣使問候,光口授使者:“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劉秀至館所看望,光臥著不起。帝撫光腹說,咄咄子陵,為何不肯相助?不應,良久乃張目熟視,答,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劉秀上車嘆息而去。后復請他入宮論道舊故,因共偃臥。相傳嚴光以足加帝腹上,次日太史官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著說,這是我與故人子陵共臥耳。授諫議大夫,不從,歸隱富春山(今桐廬縣境內)耕讀垂釣。建武十七年(41)復特征,仍不就。有《劉秀與嚴子陵書》傳世,曰:“古大有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鴻業(yè)若涉春冰,辟之瘡痏須杖而行。若綺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綕}水之風,非朕所敢望?!焙髿w故里,80歲卒于家。詔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安葬,墓在陳山(客星山)。嚴光以“高風亮節(jié)”名聞后世,北宋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云:“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蓖]縣有嚴子陵釣臺,余姚有嚴子陵祠、客星山、客星橋、客星庵、高風亭、“高風千古”石牌坊、故里碑亭、子陵亭等遺跡、紀念物。
  桐江
  【原文】
  光武重興四海寧,漢臣無不受浮榮。
  嚴陵何事輕軒冕,獨向桐江釣月明。
  【題解】
  作者以東漢初年隱士嚴光不肯致仕的典故為題材,否定了嚴光不肯為官建設國家而超然物外的消極思想,同時勉勵當今的士人應該為國效力。
  【注釋】
 ?、俟馕? 指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
 ?、趪懒辏褐笘|漢隱士嚴光,字子陵。
 ?、圮幟幔很帲很嚕幔汗倜?。指代官爵。
 ?、塥毾蛲┙炘旅鳎簴|漢建國后,嚴光不肯致仕,躲到富春江去釣魚隱居,劉秀多次請他也不出來做官。

  淮陰
  【原文】
  秦季賢愚混不分,只應漂母識王孫。
  歸榮便累千金贈,為報當時一飯恩。
  【題解】
  作者以漢初韓信“一飯千金”的典故為題材,表明了對韓信知恩不忘報可貴精神的肯定,同時諷刺統(tǒng)治者不能及時發(fā)掘任用人才。
  【注釋】
 ?、偌荆簞蠲尽?BR> ?、谄福阂揽刻鎰e人浣洗衣物為生的老年婦人,曾經接濟過韓信。
 ?、弁鯇O:指韓信,韓信是戰(zhàn)國貴族的后代。
 ?、芮Ы鹳洠喉n信被封為淮陰侯衣錦還鄉(xiāng)之后,立即尋找當年的漂母,贈以千金以報當年一飯之恩。
 ?、菀伙埗鳎喉n信落魄時又一次饑餓難耐,漂母接濟過他一頓飯食。

  雞鳴曲
  【原文】
  金距花冠傍舍棲,清晨相叫一聲齊。
  開關自有馮生計,不必天明待汝啼。
  【題解】
  這是一首詠古的七言絕句,作者對公雞的描寫,引用了戰(zhàn)國時期齊國孟嘗君雞鳴狗盜出函關的典故,說明了人才的重要性,勸誡當今統(tǒng)治者招賢納士、為國效力。
  【注釋】
 ?、倬啵弘u爪上面的小趾。
  ②馮生:指馮諼,戰(zhàn)國時期齊國孟嘗君的門客,為孟嘗君立下許多功勞。
 ?、鄄槐靥烀鞔晏洌褐该蠂L君雞鳴狗盜出函關的故事。

  函谷關
  【原文】
  脫禍東奔壯氣摧,馬如飛電轂如雷。
  當時若不聽彈鋏,那得關門半夜開。
  【題解】
  作者在游覽陜西函谷關的過程中偶有所感,回想起戰(zhàn)國時期齊國孟嘗君采納人才、雞鳴狗盜混出函谷關的典故。作者認為只應該廣泛汲取人才而不應該注重士人的出身。在此表達出對統(tǒng)治者以才取士、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希冀。
  【注釋】
  ① 脫逃東奔:指孟嘗君趁夜逃出秦國的典故。
 ?、?轂:車輪。
 ?、?彈鋏:彈劍,指代馮諼,《史記》中記載有“馮諼客孟嘗”的典故。此處指代出身寒微但是能力出眾的卓越人才。
 ?、?關門半夜開:指孟嘗君利用善做雞鳴的門客假裝雞叫而詐開函谷關的故事。

  采桑婦
  【原文】
  為報躊躇陌上郎,蠶饑日晚妾心忙。
  本來若愛黃金好,不肯攜籠更采桑。
  【題解】
  作者以《陌上?!分辛_敷辭利的典故為題材,用清麗生動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美貌自尊的采桑少女形象。贊頌了羅敷不受利祿引誘的高貴精神。
  【注釋】
 ?、佘P躇陌上郎:美女羅敷在田野中采桑,引得行徒息駕,休者亡餐。
 ?、谛Q饑日晚:羅敷是靠采桑養(yǎng)蠶為生的。
  ③黃金好:《陌上?!分杏辛_敷不受太守利祿勾引的描寫。
  【資料】
  《陌上?!?BR>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巾肖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薄傲_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shù)千人,皆言夫婿殊?!?BR>    
  越女
  【原文】
  玉貌何曾為浣沙,只圖勾踐獻夫差。
  蘇臺日夜唯歌舞,不覺干戈犯翠華。
  【題解】
  詠西施。

  望思臺
  【原文】
  不憂家國任奸臣,骨肉翻為驀路人。
  巫蠱事行冤莫雪,九層徒筑見無因。
  【題解】
  作者以漢武帝時期“巫蠱之禍”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批判了漢武帝寵信奸臣、迷信狐疑的荒誕無知行為。同時表示出對受害者太子劉據(jù)及漢武帝晚年喪子的深深同情。
  【注釋】
  ① 不憂家國任奸臣: 指漢武帝任用江充、劉屈髦、蘇文等奸臣執(zhí)掌國事,自己只妄想長生,不理國事。
 ?、?驀: 通“陌”,陌路:陌生。
 ?、勰奥啡耍?指漢武帝聽信讒言冤殺親子劉據(jù)的典故。
 ?、?九層徒筑: 指雖然漢武帝建造望思臺以表思子之情,然而死者已矣,已經無濟于事了。
  【資料】
  巫蠱之禍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晚年發(fā)生的一場宮廷政變。
  經過:
  傳統(tǒng)迷信認為“巫蠱”之術(即巫術詛咒及用木偶人埋地下)可以害人。漢武帝晚年多病,疑其為左右人巫蠱所致。征和元年(前92年),丞相公孫賀用巫術詛咒、在馳道埋木偶人的事件被人告發(fā),公孫賀父子后來死于獄中。次年,江充誣告太子(即劉據(jù))宮中埋有木人,太子捕殺江充,武帝發(fā)兵追捕,太子也發(fā)兵抗拒。激戰(zhàn)五日后,太子兵敗出逃泉鴆,皇后衛(wèi)子夫隨即自殺,后官吏欲捕太子,太子自盡,兩皇孫亦死。這段歷史被稱為“巫蠱之禍”。
  結果:
  田千秋上書漢武帝,訟太子冤:「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罪哉!臣嘗夢一白頭翁教臣言?!?jié)h武帝深感后悔,族滅江充家及泉鳩里加兵刃于太子者,焚蘇文于橫橋上,后又作思子宮。
  后續(xù):
  征和三年,郭穰密告:「丞相(即劉屈氂)夫人祝詛上及與貳師(即李廣利)共禱祠,欲令昌邑王為帝?!?,后劉屈氂被腰斬於東市,其妻則是梟首華陽街,貳師妻子被捕。
    
  比干墓
  【原文】
  國亂時危道不行,忠賢諫死勝謀生。
  一沉冤骨千年后,壟水雖平恨未平。
  【題解】
  作者以商朝末年比干剖心的典故為題材,贊頌了比干忠言直諫、不懼生死的可貴精神。借以鼓勵執(zhí)政者要虛心納諫。
  【注釋】
 ?、賴鴣y時危道不行:指商朝末年國亂民愁的緊張社會局面。
 ?、谥屹t諫死勝謀生:指比干剖心的典故。

  郢中
  【原文】
  莫言白雪少人聽,高調都難稱俗情。
  不是楚詞詢宋玉,巴歌猶掩繞梁聲。
  【題解】
  作者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宋玉對楚王問”的歷史典故為題材。說明了高深莫測的知識、正確明智的理論往往不能被低級的世俗所接受的道理。
  【注釋】:
 ?、侔籽骸蛾柎骸?、《白雪》是楚國比較高級的音樂。
 ?、诟哒{都難稱俗情:指曲高和寡。
 ?、鄢~:指楚襄王。
 ?、馨透瑁骸断吕铩?、《巴人》是當時比較低級的音樂。
 ?、堇@梁:指比較高級的音樂。
  【資料】
  宋玉對楚王問  
  楚襄王問宋玉說:“先生也許有不檢點的行為吧?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稱贊你呢?”
  宋玉回答說:“是的,是這樣,有這種情況。希望大王寬恕我的罪過,允許我把話說完?!?BR>  “有個客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幾千人;后來唱《陽阿》、《薤露》,都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幾百人;等到唱《陽春》、《白雪》的時候,都城里跟著他唱的不過幾十人;最后引用商聲,刻畫羽聲,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都城里跟著他應和的不過幾個人罷了。這樣看來,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所以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鳳凰展翅上飛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負著蒼天,兩只腳攪亂浮云,翱翔在那極高遠的天上;那跳躍在籬笆下面的小鷃雀,豈能和它一樣了解天地的高大!鯤魚早上從昆侖山腳下出發(fā),中午在渤海邊的碣石山上曬脊背,夜晚在孟諸過夜;那一尺來深水塘里的小鯢魚,豈能和它一樣測知江海的廣闊!
  “所以不光是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士人之中也有杰出人才。圣人的偉大志向和美好的操行,超出常人而獨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為呢?”
    
  北海
  【原文】
  漢臣曾此作縲囚,茹血衣毛十九秋。
  鶴發(fā)半垂龍節(jié)在,不聞青史說封侯。
  【題解】
  首詩通過“蘇武牧羊”的典故,贊頌了蘇武的民族氣節(jié)。者以蘇武牧羊的歷史典故為題材,對蘇武持節(jié)不變得民族精神大加贊揚,同時也諷刺漢朝統(tǒng)治者劉弗陵沒有在蘇武回國后重加嘉獎,使忠臣寒心?!?BR>  【注釋】
 ?、贊h臣:指蘇武??w囚:囚徒、俘虜。   
 ?、邶埞?jié):使節(jié),一根棍子上掛有一串牦牛尾巴的飾物,代表出使證明。

  銅雀臺
  【原文】
  銅雀臺成玉座空,短歌長袖盡悲風。
  不知仙駕歸何處,徒遣顰眉望漢宮。
  【題解】
  詩以三國時期曹操建造銅雀臺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批判曹操死后還不忘人間逸樂,迷信的奴役人民的無知舉動。這是一首詠史的七言絕句。作者以三國時期曹操建造銅雀臺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批判曹操死后還不忘人間逸樂,迷信的奴役人民的無知舉動。同時勸誡統(tǒng)治者要愛惜民力,破除迷信。
  【注釋】
 ?、巽~雀臺:曹操平定袁紹后在河北臨漳建的一座高臺。
  ②玉座空:指銅雀臺建成幾年后曹操就去世了。
 ?、鄱谈栝L袖:曹操在銅雀臺中保存了許多美女,供他取樂。
 ?、芡麧h宮:曹操死前,遺令銅雀臺中的美女自給自足,每到他的祭日以及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歌舞獻祭。

  斑竹祠
  【原文】
  九處煙霞九處昏,一回延首一銷魂。
  因憑直節(jié)流紅淚,圖得千秋見血痕。

  題李太尉平泉莊
  【原文】
  水泉花木好高眠,嵩少縱橫滿目前。
  惆悵人間不平事,今朝身在海南邊。

  戰(zhàn)城南
  【原文】
  風沙刮地塞云愁,平旦交鋒晚未休。
  白骨又沾新戰(zhàn)血,青天猶列舊旄頭。

  延平津
  【原文】
  三尺晶熒射斗牛,豈隨凡手報冤讎。
  延平一旦為龍?zhí)?,看取風云布九州。
  【題解】
  作者汪遵以西晉時期雙劍化龍的典故為題材,以寶劍比喻人才,表明自己有志報國、大顯身手的強烈愿望。
  【注釋】
 ?、偃呔桑褐咐谉ㄔ谪S城挖掘出的兩口寶劍龍泉和太阿。即《西游記》中提到的雷煥劍。
 ?、谏涠放#何鲿x丞相張華在作廣武侯時見斗牛之間有紫氣,請雷煥來解釋,雷煥說:"寶劍之精上徹于天耳。"張華問劍在何處?雷煥答在豐城。于是張華封雷煥為豐城縣令,令其尋找。雷煥到縣,掘獄屋基得一石函,中有雙劍,并有刻題,一曰龍泉,二曰泰阿,精芒炫目。當晚,再觀斗牛,紫氣俱消。
 ?、垩悠剑豪谉ㄋ篮?,其子雷華攜劍過延平津,劍忽躍出墮水,失落。
 ?、転辇?zhí)帲豪兹A下水尋找,不見劍,但見二龍蟠縈,水浪驚沸。
  【資料】
  張雷訪劍
  據(jù)《晉書?張華傳》記載,晉惠帝時,廣武侯張華見斗牛之間有紫氣,后聽說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人雷煥通曉緯象,乃召問之,煥曰:"寶劍之精上徹于天耳。"張華問劍在何處?雷煥答:"在豐城(江西省南昌之南)"。于是補雷煥為豐城縣令,令其尋找。煥到縣,掘獄屋基得一石函,中有雙劍,并有刻題,一曰龍泉,二曰泰阿,精芒炫目。當晚,再觀斗牛,紫氣俱消。雷煥送一劍給張華,留一劍自佩。張華得劍給雷煥復信道:"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復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合耳。"后來張華被朝廷所殺,劍亦不知去向。雷煥死后,其子攜劍過延平津,劍忽躍出墮水,當即下水尋找,不見劍,但見二龍蟠縈,水浪驚沸,最終失落。

  項亭
  【原文】
  不修仁德合文明,天道如何擬力爭。
  隔岸故鄉(xiāng)歸不得,十年空負拔山名。
  【題解】
  作者以在烏江邊游覽紀念項羽的亭臺為寫作背景。批判了項羽崇尚暴力、不修仁德的戰(zhàn)略思想,同時也表達出對英雄末路的同情。
  【注釋】
 ?、偬斓廊绾螖M力爭:指項羽在滅秦戰(zhàn)爭及楚漢戰(zhàn)爭中固執(zhí)的采用暴力、不修仁德的戰(zhàn)略思想。
 ?、诟舭豆枢l(xiāng)歸不得:指項羽在烏江邊無顏見江東父老,拔劍自刎的典故。
 ?、凼昕肇摪紊矫簻缜貞?zhàn)爭三年,楚漢戰(zhàn)爭5年,其間約有2年的時間,總共十年,
 ?、馨紊矫褐浮妒酚洝分袑椨稹傲δ芸付Α钡拿蛯⑿蜗蟮拿鑼?。

  烏江
  【原文】
  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
  英雄去盡羞容在,看卻江東不得歸。
  【題解】
  本詩是詠懷項羽作品中的扛鼎之作,第一句先說明垓下之戰(zhàn)項羽的結局,第二句用通俗的詞匯表現(xiàn)出了西楚霸王力能扛鼎的英雄之氣。最后兩句指明項羽的失敗,表現(xiàn)了作者對這個悲劇英雄深深的同情。
  【注釋】
 ?、俦⒐瓪埓旎⑼褐赋h戰(zhàn)爭的決定性戰(zhàn)役------垓下之戰(zhàn)。
  ②單槍匹馬突重圍:指項羽在垓下之戰(zhàn)中率領28騎突圍。
  ③看卻江東不得歸:指項羽在烏江邊上自知無顏見江東父老而拔劍自刎的典故。

  升仙橋二首
  【原文】
  其一
  題橋①貴欲露先誠,此日人皆笑率情②。
  應訝臨邛沽酒客③,逢時還作漢公卿④。
  其二
  漢朝卿相盡風云, 司馬題橋眾又聞。
  何事不如楊得意⑤,解搜賢哲薦明君⑥。

  【題解】
  這是兩首詠古的七言絕句,作者以西漢時期司馬相如未發(fā)跡之前在故鄉(xiāng)成都升仙橋題寫抱負的典故為題材。表明自己對司馬相如仕途順暢的羨慕,同時也自息當時沒有楊得意這樣的推薦人來為國家舉薦人才。
  【注釋】
 ?、兕}橋:司馬相如未發(fā)跡時,從成都去長安,出城北十里,在升仙橋上題云:“不乘駟馬高車,不過此橋?!?BR> ?、谛β是椋核抉R相如和卓文君曾經賣酒為生,受到鄉(xiāng)親的嘲笑。
 ?、叟R邛沽酒客:指司馬相如,司馬相入曾經和卓文君在臨邛開設酒店。
  ④漢公卿:漢武帝重用司馬相如勘查成都,安撫百姓。
 ?、輻畹靡猓阂粋€負責養(yǎng)狗的太監(jiān),司馬相如的推薦者。
 ?、廾骶褐笣h武帝。

  隋柳
  【原文】
  夾浪分堤萬樹馀,為迎龍舸到江都。
  君看靖節(jié)高眠處,只向衡門種五株。
  【題解】
  作者在這首詩中通過借古抒今的手法,通過對于隋煬帝的龍舟而下和陶淵明的閑適作對比,表達了它表現(xiàn)出對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時也暗諷了當時的統(tǒng)治者,不要忘了隋朝的教訓。者以詠柳為題材,比較了隋煬帝下?lián)P州的風光和陶淵明超然物外只種五柳的瀟灑。表現(xiàn)出對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釋】
 ?、賷A浪分堤萬樹馀:隋煬帝下?lián)P州的時候在京杭運河兩邊種植楊柳壯麗景致。
 ?、谟堲矗褐杆鍩蹢顝V下?lián)P州的典故。
 ?、劢迹簱P州的舊稱。
 ?、芫腹?jié):陶淵明的號。
  ⑤種五株:指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的自述。

  楊柳
  【原文】
  亞夫營畔柳濛濛,隋主堤邊四路通。
  攀折贈君還有意,翠眉輕嫩怕春風。
  【題解】
  作者以詠柳為題目,引用了“周亞夫軍細柳”、“隋煬帝下?lián)P州”的歷史典故。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淵博的歷史文化知識。
  【注釋】
 ?、賮喎颍褐肝鳚h名將周亞夫。
 ?、跔I畔柳:《史記》中有“周亞夫軍細柳”的經典描寫。
 ?、鬯逯鳎褐杆鍩蹢顝V。
  ④堤:隋煬帝下?lián)P州的時候在京杭運河兩邊種植楊柳壯麗景致。
 ?、菖收圪浘汗湃嗽谒蛣e親友時有折柳寄情的習俗。

  招隱
  【原文】
  罷聽泉聲看鹿群,丈夫才策合匡君。
  早攜書劍離巖谷,莫待蒲輪輾白云。
  【題解】
  作者以“三顧茅廬”的典故為題材,表明了作者希望人才不要元龍高臥,主動出世為國效力的強烈愿望。
  【注釋】:
 ?、賻r谷:指諸葛亮未出世之前隱居的臥龍崗。
  ②蒲輪輾白云: 指三顧茅廬的典故。

  樊將軍廟
  【原文】
  玉輦曾經陷楚營,漢皇心怯擬休兵。
  當時不得將軍力,日月須分一半明。
  【題解】
  作者在游覽樊將軍廟的過程中偶有所感,贊頌了當年樊噲在楚漢戰(zhàn)爭中所起的不可忽視的作用。表達出作者希冀眾多人才為國家出力的強烈愿望。
  【注釋】
  ① 玉輦曾經陷楚營:指鴻門宴以及滎陽會戰(zhàn)時劉邦為項羽所困的緊張局面。
 ?、?漢皇:指劉邦。
 ?、?擬:計劃,打算。
 ?、?將軍:指樊噲。
 ?、?日月:隱喻江山社稷。

  東海
  【原文】
  漾舟雪浪映花顏,徐福攜將竟不還。
  同作危時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灘。
  【題解】
  作者以秦朝時徐福東渡的典故為題材,肯定了徐福躲亂避禍的明智抉擇,但是批判了徐福采用蒙騙移民的手段才達到目的,不像桃花源中的隱士一樣自然而然的歸隱。
  【注釋】
 ?、倩仯褐感旄|渡時攜帶的三千名漂亮的童男童女。
 ?、谛旄#簽榍厥蓟蕦ふ议L生不老藥的游方術士。
 ?、畚淞隇褐柑諟Y明筆下的桃花源。
  【資料】
  徐福,即徐芾,字君房,秦朝時齊地人,當時的著名方士。
  徐福的事跡,最早見于《史記》的“秦始皇本紀”和“淮南衡山列傳”(在秦始皇本紀中稱“徐市”,在淮南衡山列傳中稱“徐福”)。據(jù)《史記》記載,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西元前219年,徐市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市率領童男童女數(shù)千人、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資巨大。但徐市率眾出海數(shù)年,并未找到神山。西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至瑯岈,徐市推托說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鮫魚阻礙,無法遠航,要求增派射手對付鮫魚。秦始皇應允,派遣射手射殺了一頭大魚。后徐福再度率眾出海,來到“平原廣澤”(可能是日本九州),他感到當?shù)貧夂驕嘏?、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來自立為王,教當?shù)厝宿r耕、捕魚、捕鯨和瀝紙的方法,不回來了。

  昭君
  【原文】
  漢家天子鎮(zhèn)寰瀛,塞北羌胡未罷兵。
  猛將謀臣徒自貴,蛾眉一笑塞塵清。
  【題解】
  這首詩通過“昭君出塞”的典故,歌頌了王昭君的貢獻,同時諷刺了朝廷的無能。作者以“昭君出塞”的典故為題材,高度贊頌了王昭君為了促進民族團結融合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辛辣的諷刺了漢元帝朝廷中文貪武懦不能為國效力的政治狀況。
  【注釋】
 ?、贊h家天子:指漢元帝。寰瀛:上天和大海,泛指天下。
 ?、谇己褐副狈降纳贁?shù)民族,主要指匈奴。未罷兵:指漢元帝時期匈奴內部發(fā)生矛盾以致分裂。
  ③徒:空,白白地?!?BR> ?、芏昝迹褐竿鯆?,即王昭君。

  五湖
  【原文】
  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揚五湖風。
  不知戰(zhàn)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
  【題解】
  作者以勾踐滅吳、范蠡隱退的歷史典故為題材,對范蠡急流勇退的明智舉措給予贊譽。同時也對勾踐之類的封建統(tǒng)治者“鳥盡弓藏”的殘酷自私罪行給予批判。
  【注釋】
 ?、倨絽牵褐冈酵豕篡`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后消滅吳國的史事。
 ?、谖搴褐饕竻窃骄硟鹊奶?。
 ?、厶罩欤合麥鐓菄?,范蠡偕西施游走五湖,改號“陶朱公”。
 ?、艿檬冀K:和范蠡同樣功勛顯赫的文種等大臣后來都被勾踐殺死。


  澠池
  【原文】
  西秦北趙各稱高,池上張筵列我曹。
  何事君王親擊缶,相如有劍可吹毛。
  【題解】
  詩詠戰(zhàn)國時期澠池會的故事,贊頌了藺相如的功績和勇氣。作者以戰(zhàn)國時期秦趙澠池之會上藺相如脅迫秦昭王擊缶的歷史典故,贊頌了藺相如非凡的勇氣?!?BR>  【注釋】
 ?、佟俺厣稀本洌褐腹?79年戰(zhàn)國時期秦國和趙國的澠池之會。
 ?、诰酰褐盖卣严逋踬?。擊缶:指澠池會上藺相如脅迫秦昭王給趙王擊缶的故事。
  ③相如:指趙國大臣藺相如。有劍可吹毛:吹毛斷發(fā),形容寶劍的鋒利。

  蒼頡臺
  【原文】
  觀跡成文代結繩,皇風儒教浩然興。
  幾人從此休耕釣,吟對長安雪夜燈。
  【注釋】
 ?、偕n頡,也作倉頡。舊傳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chuàng)造者。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