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華強遠古史研究http://blog.sina.com.cn/huaqiang2009(2010-04-30 18:44:32)
大約公元前1750年。在龍山文化晚期和二里頭文化早期這一歷史階段,中原大地上出現(xiàn)了一個偉大的人物,他就是大禹。大禹做了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事業(yè),這就是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治理黃河并疏導黃河流入渤海。在中國歷史上人類第一次挑戰(zhàn)了自然。在大禹治水之前: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 禹鑿龍門的傳說最早見于《墨子·兼愛中》:“古者禹治天下,西為西河漁竇,以泄渠孫皇之水。北為防原,注后之邸,池之竇,灑為底柱,鑿為龍門,以利燕、代、胡、貉與西河之民。……”, 戰(zhàn)國時的《尸子》記載有“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 以上戰(zhàn)國諸子的著作很明確地告訴我們大禹治水之前的三個遠古史實: 第一,在夏禹治水之前,在今天的黃河東岸的山西省柳林縣(今呂梁市)孟門鎮(zhèn)和黃河西岸的陜西吳堡縣之間橫亙著一座大山,一道天然大水壩,擋住了黃河的去路,這樣就在孟門以上形成了一個大湖,在山西柳林當?shù)氐拿耖g傳說中叫做定湖。大禹就是在定湖的西南劈開了一個口子使湖水下泄。這個口子就是“孟門”,是第一門的意思。“孟…業(yè)始也”《爾雅》所以孟門是大禹治水在黃河上的開鑿的第一個大門,位于此地(山西柳林縣)的孟門鎮(zhèn)和孟門關均因此得名。 定湖的存在是有文獻依據的。見《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视蔑?,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將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薄渡胶=洝ご蠡谋苯洝分杏蓄愃频挠涊d??梢娺h古在黃河和渭河的北邊不遠是有一個大澤的。現(xiàn)在渭河以北沒有大澤,所以這個遠古的大澤可能就是大禹開孟門之前的定湖。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從昆侖山發(fā)源流到這里便戛然而止。黃河在遠古的天然生成的狀態(tài)并不是一條完整的河流。 第二,孟門下游的龍門是第二道天然封閉的水壩。遇到大雨和洪澇的年辰,定湖的水就會漫過孟門,在龍門和孟門之間形成堰塞湖,這就是墨子所說的“西河漁竇”。 所以史書中出現(xiàn)了“禹之時,十年九潦?!薄肚f子·秋水》“禹之時,天下大雨,禹令民聚土積薪,擇丘陵而處之。”《淮南子·齊俗》這樣的災難記載。這有點類似我們今天淮河行洪區(qū)里居民的生活方式。 第三,呂梁山橫亙在今天的陜晉兩省之間。今天的山西省境內在大禹治水之前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封閉的盆地。一個由呂梁山脈—北部山地—太行山脈—王屋山—中條山脈——呂梁山構成的一個巨大的環(huán)山盆地。盆地里的水無法外流,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千島湖”。這里是堯的封國。所以先秦文獻每每出現(xiàn)了這樣的記載: 此外,還有一點必須特別強調的是:今天的河南省境內在大禹治水之前也是深受水患之苦。整個河南東部平原地區(qū)因積水內澇成為湖泊和沼澤區(qū)。這些地區(qū)的水患并不是天災和人禍造成的,而是自從人類遷徙到這里就面臨的天然環(huán)境。上文的“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于中國”意思是水從下往上行,從山腳不斷上升,這恰恰說明遠古的山西是一個封閉的湖泊,每當大雨數(shù)日以后水位上升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整個中原地區(qū)最適宜人居的地理區(qū)域是大禹最早定居的山西中條山地區(qū)和伊洛兩河平原的二級階地。這里恰恰是大禹及后來夏代居民先后生活的地域。 大禹率領他的共工一族,率領夏的臣民歷時十三年(年數(shù)的記載有不同)打通了孟門和龍門山,使黃河水下泄。由于黃河的延伸,陜西境內的定湖和堰塞湖消失了,湖水萎縮成為后來史書所稱之的黃河西河。大禹又開挖了呂梁山口,由于陜西境內水位已經大大下降,使得山西境內的湖水沿呂梁山口外流,經河津過龍門流進西河,這樣山西境內由于湖水西泄黃河入海,原先山西境內(古冀州)閉塞的大湖就萎縮成了今天的汾河。《水經注》卷四說”昔者大禹導河積石,疏決梁山,謂斯處也。即《經》所為龍門矣”?!段和恋赜洝贰傲荷奖庇旋堥T山,大禹所鑿。通孟津河口,廣八十步。巖際鐫跡,遺功尚存。”這個“遺功”就是上文墨子和尸子所說的:鑿孟門,開龍門,發(fā)呂梁。 繼而如《史記夏本紀》和《尚書禹貢》所記載“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嶽陽,覃懷致功,至于衡漳……常衛(wèi)既從,大陸既為,鳥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海。” 從龍門以下,大禹又"治梁及岐"“疏川導滯”(國語)將黃河西河下泄的河水經三門峽過孟津渡到??h西南的大伾山西經宿胥口從北向和東北向兩支入海。黃河最終匯入了渤海。按照《爾雅》的解釋,渤海就是大海的意思。有趣的是《山海經》里把青海湖也叫做勃海(大海)。 大禹創(chuàng)建了人類歷史上無人能夠比擬的千古功業(yè): 一, 二, 三, 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