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圣也是故事大王(2012-07-16 20:00:15)   (本文轉(zhuǎn)自新浪博客)   詩圣也是故事大王 丁啟陣   唐宋以來,杜甫頭上有“詩史”“詩圣”兩頂桂冠。就其詩歌的內(nèi)容、詩歌藝術(shù)成 就和在詩歌史上繼往開來的地位來說,這兩頂桂冠,戴在杜甫頭上,大小合適,別人誰也搶不走。但是,作為時隔千余年的一個閱讀者,古代詩詞愛好者、研究者,我還有一點強烈的感受:杜甫詩集中有太多精彩的故事。杜詩中故事數(shù)量之多,范圍之廣,類型之多樣化,塑造人物形象之鮮活生動,敘事藝術(shù)之精湛精彩,中國詩歌史上,無人能出其右。因此我認為,我們不妨再贈杜甫一頂“故事大王”的桂冠。  只要閱讀過現(xiàn)當代人編寫的一兩種杜甫詩選的讀者,下列故事,一定都耳熟能詳:  開元天寶年間,長安有過一群嗜酒如命、舉止怪異、妙趣橫生的飲酒者,即所謂的“飲中八仙”。這是杜甫的《飲中八仙歌》所講述的盛世酒徒故事; 某年三月三日,上巳日,天氣晴好的長安,曲江邊,忽然去了一群肌膚細膩、衣著 華麗的女人。她們宴飲的時候,食物精美,音樂動聽,場面豪奢之極。但是,誰若是想要靠近了去圍觀,一定會遭到官吏的大聲呵斥。這是當時炙手可熱的宰相楊國忠和妹妹楊貴妃春天出游的情形,見于杜甫的《麗人行》; 一個詩人,自己在長安,妻子兒女在外地,兩地分居。詩人想念妻子兒女了,但是 他卻要想象出妻子兒女想念自己的情形。這是杜甫《月夜》詩的內(nèi)容; 天寶十五載(756),安祿山叛軍勢如破竹,攻陷潼關(guān),進占長安。唐玄宗只帶了一 支小規(guī)模的軍隊和楊貴妃,倉皇逃命。一批王子王孫,遭到遺棄,混雜在逃難的人群中,流落在曠野路邊,蓬頭垢面,體無完膚。其中一個原本玉葉金枝的王孫,為了活命,懇求他人收其為奴。這一王朝重大變故,見于杜甫《哀王孫》詩; 二十年不曾見面的朋友,不但結(jié)了婚,且兒女成行。懂事的兒女們,對于夜晚突然 來訪的父親的朋友,彬彬有禮。隱居未仕的主人,家境并不富裕,招待友人的只是“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的家常便飯,但是勸酒十分熱情。在朝不保夕、不知道自己明天將身處何方的戰(zhàn)亂時期,這樣的家庭氣氛,這樣的朋友情誼,令人感慨不已。這是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詩所講述的亂世中友人相逢的故事; 詩人長途旅行,投宿在一戶農(nóng)家,深夜遭遇官府抓丁。三個兒子全都在前線當兵, 其中兩個兒子不久前戰(zhàn)死沙場,家里窮得叮當響,一個兒媳婦在丈夫死后,撫養(yǎng)著孩子不肯離去,進出家門都沒有一件完好的衣裙,這樣一個不幸家庭的男主人——老翁,竟然還有服兵役的義務。情急之下,聽見官吏的敲門聲,老翁只能翻后墻暫避,老婦人出門應對,稱自己可以代替老翁去軍中服務。結(jié)果,她居然真的被官吏給帶走了。第二天早上,詩人只能跟老翁一個人道別。這個催人淚下的故事,是杜甫“三吏”之一《石壕吏》給我們講述的偉大王朝的征兵故事; 在成都,景色優(yōu)美的浣花溪畔,燕子在堂屋飛進飛出,水中鷗鳥在嬉戲,一家人過 著相對安定的生活:妻子在一張紙上畫了棋盤,夫妻對弈;淘氣的孩子,拿了媽媽的縫衣針,敲彎了制成釣鉤,在江邊釣魚。這樣的日子,只要有飯吃,買藥的錢,別無所求。這是杜甫《江村》中描述的田園生活故事; 在夔州,詩人把自己的房屋讓給一位親戚居住。親戚不明就里,在房屋四周插上籬 笆。結(jié)果,從前常到那屋邊打棗吃的一位鄰居窮寡婦,就再也不能打棗充饑了。詩人得知此事后,便寫信給那親戚,將事情的原委告訴了他,責怪他不該插上籬笆。這是杜甫書信體詩歌《又呈吳郎》于無意中講述的憐貧惜寡故事; ………… 杜甫詩集,當然不是故事集,小說集。但是,不得不承認,“語不驚人死不休”的 詩人杜甫,是很善于講故事的,他的相當一部分詩歌,文體上接近小說、散文,所講述的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以上所列舉的,只是杜甫詩集中所講述故事的一小部分,冰山一角。別的不說,“三吏”“三別”就都是歷史故事,講述的都是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個別家庭、個別人的命運,都是影視劇極好的底本。 “詩史”二字,反映出杜詩有紀實的特點,但是沒有反映出杜詩所給予讀者的親切  感、真切感和震撼感。                                                       2012-7-16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