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金沙寺僧制作第一把紫砂壺,幾百年來,紫砂造型可謂層出不窮,千姿百態(tài),所謂“方非一式,圓不一相”,各具風姿,讓愛壺者大呼過癮??墒窃谶@花樣繁多的器型中,哪幾種最受歡迎呢? 當然這個問題每人欣賞口味不同,回答各異,揚帆心中選出了紫砂三大經(jīng)典造型,曰:西施、石瓢、仿古。三種造型都很簡單,卻非常耐看,記得有句話:越簡單就越復雜,要把一把簡單的紫砂壺制作得“形、神、氣、態(tài)”兼?zhèn)?,可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p> 曾在一家網(wǎng)站上看到一句話:“石瓢哥、仿古弟、西施妹”,倒是頗有趣味。
西施 最早喜歡紫砂壺的時候,就被西施壺的秀麗、嫵媚所吸引,而且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西施。她可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可最初并不知道這個名字的來歷,后來才明白:西施壺原名“西施乳”,意指壺形像美女西施之豐乳,后人覺“西施乳”不雅,改稱“西施”。 西施壺壺身圓潤,截蓋,短嘴,到把,憨態(tài)可掬,實為品茗把玩的佳品。據(jù)傳,其首創(chuàng)者為明代紫砂大家徐友泉(時大彬弟子)。
顧景舟作品
揚帆收藏:吳約限作品
揚帆收藏:高文萍作品
石瓢 石瓢壺又是一經(jīng)典壺型,其身梯形、底置三足、其蓋橋鈕。 石瓢壺的來歷專家說法不同,一說“石瓢”最早稱為“石銚”?!般摗痹凇掇o?!分嗅尀椤暗踝?,一種有柄,有流的小烹器”。至陳曼生、楊彭年時期,發(fā)展到現(xiàn)在這種樣式。顧景舟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僅飲一瓢”,而將“石銚”改稱為“石瓢”,但我看陳曼生的石銚壺與石瓢壺差別很大,一直對此說有懷疑。而另一說我認為則更有道理,石瓢壺最初的稱謂是“瓢壺”,陳曼生“瓢壺”銘:“不肥而堅,是此永年。曼生作瓢壺銘?!标惵赡芤罁?jù)葫蘆瓢的原形設(shè)計壺形而將此壺命為“瓢壺”的,當然,為使用方便實用,成型的瓢壺與原形相比,在形態(tài)上已經(jīng)有了很大變化。 石瓢壺的種類也很多,例如楊彭年與陳曼生合作弧曲的“曼生石瓢”,與瞿應(yīng)紹合作直坡面的“子冶石瓢”,與朱堅合作虛蓋的“石梅石瓢”,顧景舟與吳湖帆、江寒汀合作的“景舟石瓢”, 徐漢棠制作的矮石瓢成為“漢棠石瓢”。顧景舟的一把相明石瓢壺曾拍得1232萬元的天價,創(chuàng)下紫砂壺拍賣單價之最。
楊彭年制曼生石瓢
楊彭年制子治石瓢
顧景舟制景舟石瓢
揚帆收藏:張銘松作品 徐秀棠裝飾
揚帆收藏:高文萍作品
揚帆收藏:徐小平作品
揚帆收藏:吳君蘭作品
仿古 仿古紫砂壺由清代紫砂名家邵大亨首創(chuàng),壺體是仿照鼓的造型制做而成,并由此得名(仿鼓),其壺身扁、腹鼓、頸高,圓潤。現(xiàn)代人稱此款壺為仿古,意為仿制古代壺型的意思。
邵大亨作品
趙松亭詩畫仿古
揚帆收藏:吳約限作品
揚帆收藏:林秀德作品
揚帆收藏:周順芳作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