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話新議——奧運的政治與功利化孰是孰過 云星 每屆奧運都會產(chǎn)生一股熱潮,有聊不完的話題,涉及的方面也是形形色色。人們對奧運的關(guān)注各有說好,無可非議。而當批評與褒揚的噱頭直指賽場,當政治需要與商業(yè)利益席卷倫敦時,比賽已不再那么單純。 我們絕不懷疑奧運對于體育事業(yè)是最高端的測驗,是拼搏與努力的圣殿,是百載圣火的最美歸宿。奧運秉承相互理解、友誼、團結(jié)、公平競爭的理念世代傳承,在“自信、自強、自尊”的原動力中升華境界。為其繼承發(fā)揚付出血汗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wù)。 然而,現(xiàn)實的奧運盛會摻雜著令人質(zhì)疑的因素。且看倫敦賽場上孫楊與韓國選手樸泰桓的比賽,樸泰桓未能占據(jù)上風,韓方仁川市長下達死命令:亞運會樸泰桓必須贏孫楊。我們不解,輸贏也是政府一個命令所能左右的?且不提這給運動員身心帶來的壓力,奧運是一項體育事業(yè),我們贊成政府成立組織,提供資金支持,運動健兒有義務(wù)為國爭光,卻沒哪一條硬性規(guī)定運動員要為官方服務(wù)。國家間競爭無可厚非,而把體育的神圣牽涉進“默認的冷戰(zhàn)”,是源于面子工程,還是政府的不自信,乃至奧運精神本身的頹??? 倫敦奧運期間,廣告行業(yè)也是沸沸揚揚。從“購物上京東”的廣告詞,到以“吳敏霞”為名的潘婷洗發(fā)水,再到劉翔的“讓我們一起流汗吧”,林丹的騰訊微博,寶潔,松下,農(nóng)夫山泉······更出乎預(yù)料,孫楊奪冠次日,361、可口可樂便有了他的身影,一場“代言門”將商業(yè)利益與奧運金牌自然掛鉤。廣告轟炸已緊跟時代脈搏,其節(jié)奏之快令人驚喜之余不免覺得可笑。奧運宛如雨后春筍為商機注入濃墨重彩的一筆活力,其功力化不言而喻。 在政治與功力的雙重轟擊下,奧運心態(tài)不再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了,浮躁與丑陋之舉紛紛上演。一面是利益牽制下的反奧運罷工潮,一面是羽毛女雙的消極參賽驅(qū)逐出局,一面又是無視比賽章程、侮辱奧運圣潔的服用違禁藥品行為。營造恐慌、拜金姿態(tài)、僥幸心理與公平競爭、和平友誼的奧運精神謬以千里。金牌至上論這一體育事業(yè)的不良之風令人不寒而栗。 也許我們太過重視。上至國家高層,下至普通觀眾都在關(guān)注著金牌名次。一次次摘金儼然成為多層面炫耀的資本,體協(xié)有了交代,商家有了代言的目標,這無形中促成了奧運的“明星爭奪戰(zhàn)”。為了獎牌,為了金錢,精彩成了揪心的瞬間。 奧運是全人類的事,每一個國家地區(qū)的突破與成功都是人類應(yīng)有的驕傲。輸輸贏贏不過是一次機率的挑戰(zhàn),一回運氣的比拼,一場血汗的較量。我們拋棄不了國度,拋棄不了球迷的身份,但我們可以拋棄歧視的眼光,可以拋棄面子的虛榮,清醒的認識到拼搏至上,努力至上,不因運動員發(fā)揮欠佳而心懷鄙夷,不因他們無心失誤而流言蜚語。放眼奧運體壇,為強者歡呼,為弱者加油,如此一個全新的奧運觀程將會到來,沒有太多的政治牽連和利益熏染,一切那么單純,唯有神圣的奧林匹克精神。 尼日卡的賽艇選手吉博·伊莎卡僅僅練習(xí)三個月就走上奧運賽場,結(jié)果比別人慢了一分多鐘。但他沒有放棄,而是默默在劃。一道水痕的孤獨見證了堅持和勇氣,力量和信念,他也因此贏得了25000名在場觀眾的掌聲。拋卻國別的羈絆與利益的糾纏,展現(xiàn)真正的競賽水平,弘揚奧運精神,展示個人素質(zhì)和良好形象,為全人類的崇高事業(yè)拼盡全力,這樣的運動贏得精彩,輸?shù)膲邀悺?/sp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