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1)、西灘 82(2)、東灘 82、崇明 (2012年7月24日) 許樹人 一零十月島中游, 濕地灘村足跡稠; 彌望莽原連水際, 沿途別墅賽高樓。 郊游 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對周圍的環(huán)境也熟悉了,女兒又想帶我們到郊區(qū)看看……網見《沁園春·晨讀崇明島》:切近朝暾,抬眼崇明,穿越隧橋。是神龍擺尾,蟠胸漫漫,風云際會,牽手滔滔。東海瀛洲,長江門戶,獨領沉浮交頸潮。吾來也,憑流連縱目,溯遠尋遨。 蒹葭滿岸風騷,怎閱盡煙波與咆哮。那一江迢遞,千秋凝聚,滄桑幾度,浪里煎熬。不舍含弘,方成正果,亙古淵源不可拋。晨光曲,正東方曉角,盛世洪濤。 覺得江風島景甚好,2010年10月16日(星期六)的清晨,女婿女兒就先開車去了北邊的崇明…… 崇明島地處長江口,是中國第三大島,被譽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是中國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中國最大的沙島。它三面臨江,東南瀕東海,西、南分別與江蘇常熟、太倉、上海市嘉定、寶山、川沙、南匯等縣隔江相望,東、北分別與江蘇啟東、海門市一衣帶水。形如一春蠶,東西長,南北狹。在它的旁邊還有橫沙、長興兩島。 唐神龍元年(705年),始建立崇明鎮(zhèn)于西沙,取名為崇明(“崇”為高,“明”為海闊天空,“崇明”意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寬闊的明凈平地)?!俺缑鲘u”的來歷,源于一個傳說。東晉末年,孫恩農民起義失敗后,起義軍的幾排竹筏飄浮到了靠近東海的長江口,在江邊的泥沙中擱淺。這些竹筏攔住了滾滾長江帶來的泥沙,逐漸形成了一個沙嘴。這片沙嘴尚沒完全露出江面,隨著江水海潮的漲落,時隱時現,給人一種神秘之感。人們說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既“鬼鬼祟祟”、又“明明顯顯”,于是便給它起了名字叫“祟明”。后來這片沙嘴泥沙越積越多,變得又高又大,完全露出了水面,形成一個小島,再也不受潮漲潮落的影響了。人們見其氣勢壯觀,已不再將其視為怪異,并產生了一種崇敬之情。于是人們便把“祟明”改稱為“崇明”了。 崇明島還有一個美麗的古稱:“東海瀛洲”。相傳在遠古東海之中有一瀛洲側境,是神仙居處,但這個仙島沒有穩(wěn)固下來,一直飄忽不定。秦始皇和漢武帝先后派人到東海之上四處尋找,都沒有找到。后來到了明朝,朱元璋皇帝把“東海瀛洲”四個字賜給了崇明島。從此,崇明島便有了古瀛洲的美名了。據說是由柳洪平創(chuàng)建的。 崇明島水潔風清,到處都有未經人工斧鑿的天然風光。早在明清兩代,島上就有“金鰲鏡影”、“吉貝連云”、“玉宇機聲”等瀛洲八景。如今,崇明島風光更加旖旎。清晨,登上大堤東端,欣賞東海日出,不減泰岱奇觀;傍晚,立于大堤西側,飽覽長河落日,耳聽歸舟晚唱,令人心曠神怡。島上有眾多的歷史名勝和人文景觀。有面向浩瀚江水的瀛洲公園;千姿百態(tài)的城橋鎮(zhèn)澹園;還有金鰲山、壽安寺、孔廟、唐一岑墓、明潭、鄭成功血戰(zhàn)清兵的古戰(zhàn)場等遺址;有面積達5400多畝的華東地區(qū)最大的人造森林——東平林場。 崇明島上,尤其在近海邊的泥灘上,到處是小蟹,幾乎黑壓壓的布滿灘面。海灘蘆葦成林,可稱其為“環(huán)島綠色長城”。崇明西沙濕地總面積為4500畝,是上海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現象和成片灘涂林地的自然濕地。濕地管理方為了讓游客更接近大自然,已經在濕地里建起一條2公里長的木棧橋,游客們可通過棧橋徜徉于蘆葦和叢林之中。 于是,西灘濕地公園便成了這次旅游的首選。 出了市區(qū),不一會兒,就是一個長長的隧道,接著又通過綿延幾公里的長橋…… 橫跨長興島和崇明島的上海長江大橋,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隧橋結合工程,該橋是世界上最大的公軌合建斜拉橋,其橋面預留了軌道空間,將來有條件開通城市軌道交通。 崇明長江大橋主跨超過東海大橋。作為一項投資超百億、使用超百年的工程,上海長江隧橋工程創(chuàng)造了多項中國乃至世界紀錄。 為滿足長江口黃金水道的最大通航需要,連接崇明島和長興島的大橋主通航孔跨徑達到730米,這一標準超過了上海已建的任何一座大橋,比東海大橋主通航孔還大300多米,在國內僅次于蘇通大橋和香港的昂船洲大橋,在世界上位居第五。據介紹,這一跨度能滿足規(guī)模3萬噸的集裝箱貨輪及5萬噸的散裝貨輪的雙向通航要求。 長江大橋跨江段10公里,全橋長16.5公里,其設計方案為技術成熟的斜拉橋橋型,按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為每小時100公里。不過,這座長江大橋的主塔造型不同于楊浦大橋的倒Y型,也不同于徐浦大橋的A字型,更不同于南浦大橋的H型,而是形如“人”字,平直的橋面從腰際穿過。因此,作為“長江門戶第一橋”,秀麗而大氣的景觀將是上海長江大橋的特色之一。 長江大橋于2009年10月31日通車。遠看它恰像一條彩帶,將崇明島和長興島連為一體。 在車上,看著道路兩旁無邊無際的銀光閃閃的大水,我原以為是海了,后來才知道,其實那還是長江!建筑雄偉,有《過長江隧橋》詩贊之曰:龍潛深隧布迷宮,鳳御長風架彩虹;天塹通途連海上;崇明展翅立寰中。 上了島,汽車由東向西行進。這時候,撲入視野的是一色的獨家小樓,像別墅似的。真感嘆這清閑幽靜的島上是得天獨厚的地方……有詩盛贊曰:東海瀛洲野趣濃,長江門戶盡香風。滿坡芳草呈新綠,遍野奇花放翠紅。徑曲林深聽百鷺,柳垂杉秀看啼鶯。猶如身在桃源里,如畫如詩醉夢中。(《七律·游崇明島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新韻)》)。這,無形中成了我們旅游的參閱! 汽車直行幾十分鐘之后,就到了西灘…… 開窗察看,沿著路邊有一個個的橘子園,樹上掛滿了累累的黃果,幾乎是伸手可得。只覺得路上行人有些稀少,周圍顯得是異常的安靜。 有一首《海島掠影》也印證了我的觀察:一灘鷗鷺躍蒹葭,滿地柑桔墜樹丫;農舍高低依凈土,鄉(xiāng)風濃郁醉人家。 停車場外倒是有人招呼,付款后,車在一個挺大的空地上停下來,人就可以步行進入園區(qū),倒是都免去了門票。 濕地里,彌望的是橫豎都沒有際涯的蘆葦,滿眼的青綠蒼翠。 真是像《游西沙濕地》中寫的那樣:西風獵獵蕩潮汐,落日殷殷染蘆荻;飛絮撩人行不盡,幾枝殘葦已稀奇……上午時候,游人不斷,景象更是誘人! 走的路,都是人工鋪設的木橋或者叫做棧道,兩邊的地面上,隨處可以看到的是自由橫行的大大小小的螃蟹……引得三五成群的人指指點點、圍觀歡笑…… 我們也耐不住誘惑,就跳向一塊無水的高地,在草叢中尋覓追捉著大小不等、顏色不同的橫行者。不大功夫就逮了十幾只,一同裝在塑料袋里,算是意外的收獲…… 棧道也四通八達,不遠處還有一座供了望的高臺。我們順梯子登上頂層,視野更加開闊,四顧茫茫,但仍然望不到邊…… 足跡所至,在不同的景點上,女兒都給我倆攝了影,以資留念。后來有空的時候,我曾一一題詩說明: (1)崇明西野綠茵茵,棧道毗連多賞民;曲徑通幽天際遠,不登高處莫瞻人。 (2)濕地彌望無際垠,木樓層頂悅游人;誰知江水入洋處,浪涌波翻碧似茵。 (3)天水毗連大地菁,黃沙綠樹兩分明;誰知鬧市申城外,沼澤平途多蟹行。 (4)地質公園大有邊,濕沙漫漫桔團鮮;小樓座座叢林里,時惑瓊樓落九天。 從西灘游罷出來,在路邊農家小院的餐廳里吃了點飯。不知是人多忙不過來,還是水平有限,他們的飯和有些菜都不太熟。不過,荒郊野外,人跑累啦,只好將就著吃了…… 飯后,到附近一處不大的農貿市場上轉轉,覺得物產倒十分新鮮。于是,買點兒芋頭、橘子和甜到梢等,就折返離開。 東行幾十分鐘,又在東灘景點的外邊略停了停。 東灘有候鳥保護區(qū)位于崇明島東部,南起團結沙水閘,北至北八效港,西以1968年建成的圍堤為界,東到吳淞高程零米線外側3000米,是長江口野生動物資源基地,總面積326.2平方公里。2005年8月9日,崇明東灘鳥類生活區(qū)域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只是在風車發(fā)電的桿子前,還有售票樓的盆花邊,分別照了幾張相,之后題寫的兩首詩,就接著發(fā)在下面: (5)東灘圈似公林苑,綠野無涯接碧天;風電設施排聳立,或疑鵝玉簇天邊。 (6)東灘入口博花宮,曲徑池橋遙相通;芳華爭姸齊相放,時花樓外樂融融。 小鎮(zhèn)的街口上,也有不少小販。見當地的西瓜頗多,價格比市里便宜,也還新鮮,就順便買了幾個,放在車子的后備箱中。加上西灘買的幾樣農產品,也可以說是滿載而歸了! 來家的路上,心情愉快,輕車歡歌…… 有詞《踏莎行·崇明島夜憶 》贊江島晚景也很美麗,就借其結尾抒懷吧!濃綠汀洲,鴛鴦曾踏,影蹤卻是尋常鴨。蕩舟三度惹閑情,蒹葭叢里身多狎。 夜月空明,殘思在榻,從來往事休開匣。新鸞難解夢流連,醒時更被神昏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