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方蓖麻子25-50克,搗爛放白布上敷百會穴。收上去除即可。
陰挺即子宮下垂
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dá)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于陰道口以外,稱為“子宮脫垂”。常合并陰道前壁和后壁膨出。子宮脫垂是西醫(yī)病名。中醫(yī)文獻(xiàn)有稱其為陰挺、陰脫、陰菌、陰痔、產(chǎn)腸不收、葫蘆頹、茄子疾等。本病原因,主要是氣虛下陷,不能收攝,或臨產(chǎn)用力過度,損傷胞絡(luò)所致;亦有因濕熱下注而引起的。屬于氣虛、胞絡(luò)損傷,主要癥狀有下腹自覺墜重,腰部酸脹,心悸氣短,神倦,白帶較多,脈浮而虛。屬于濕熱的,癥狀可見外陰部腫痛,黃水淋瀝,小便灼熱疼痛,心煩,自汗,口苦而干,脈滑數(shù)。
1. 一捻金丸(《普濟(jì)方》卷三二六)
【藥物組成】★玄胡索、舶上茴香、吳茱萸(炒)、川楝子(去核)、青木香各60g。
【制法】上為末,粳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50g,空心用木通湯送服。
【功能】疏肝理氣,散寒止痛。
【主治】陰挺。陰中生一物漸大,牽引腰腹脹痛,甚至不思飲食。
2. 人參干姜湯(《醫(yī)方易簡》卷二)
【藥物組成】★人參(另煎,沖)、白芍(酒炒)、山藥各3g,歸身6g,炮姜l.5g,甘草1.5g(炙)。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溫中益氣。
【主治】婦人子宮下脫。
3. 三物湯(《杏苑生春》卷八)
【藥物組成】★荊芥、藿香、臭椿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煎湯。
【用法】熏洗。
【功能】清熱燥濕,收斂固脫。
【主治】產(chǎn)后子宮不收。
4. 加味八珍湯(《濟(jì)陰綱目》卷十四)
【藥物組成】★八珍湯24g,黃芪3g,防風(fēng)、升麻各1.5g。
【制法】上銼一劑。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外以荊芥、藿香、樗皮煎湯熏洗。
【功能】益氣升陽。
【主治】產(chǎn)后子腸不收。
|
5. 加減磁石散(《古今醫(yī)鑒》卷十二)
【藥物組成】★磁石、歸尾、白芷、蛇床子、赤芍藥、丹皮、發(fā)灰、荊芥穗、川芎、生地、陳皮、甘草。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空心服。
【主治】產(chǎn)后用力過度,子宮不收者。
6. 芎歸湯(《外科正宗》卷四)
【藥物組成】★川芎、當(dāng)歸、白芷、甘草、龍膽各等分。
【制法】每次15g,水煎,去滓。
【用法】浴洗患上,隨后搽雄黃藜蘆散。
【功能】養(yǎng)血和血,瀉肝祛濕。
【主治】婦人陰中突出;陰癢。
7. 當(dāng)歸散(《備急千金要方》卷三)
【藥物組成】★當(dāng)歸、黃芩各60g,芍藥37.5g,蝟皮15g,牡蠣75g。
【制法】上為散。
【用法】每次2g,以酒送服,一日三次。
【功能】清熱養(yǎng)血,收澀固脫。
【主治】婦人陰脫。
【禁忌】禁舉重,忌登高。
8. 當(dāng)歸洗湯(《備急千金要方》卷三)
【藥物組成】★當(dāng)歸、獨活、白芷、地榆各90g,敗醬、礬石各60g。
【制法】上茼咀。以水9L,煮取3L,去滓。
【用法】適冷暖,洗陰部,一日三次。
【功能】活血散風(fēng),解毒消腫。
【主治】產(chǎn)后陰部腫痛;婦人陰挺出下脫。
9. 兩收湯(《傅青主女科》)
【藥物組成】★人參30g,白術(shù)60g(土炒),川芎9g(酒洗),九蒸熟地60g,山藥30g(炒),山萸12g(蒸),芡實15g(炒),扁豆15g(炒),巴戟9g(鹽水浸),杜仲15g(炒黑),白果10枚(搗碎)。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益氣血,補任督。
【主治】婦人產(chǎn)后出血過多,水道中出肉線一條,長70一100cm,動之則疼痛欲絕。
10. 補氣升腸飲(《傅青主女科》卷下)
【藥物組成】★人參30g,生黃芪30g,當(dāng)歸30g(酒洗),白術(shù)15g(土炒),川芎9g(酒洗),升麻0.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溫服。
【功能】益氣和血,升陽舉陷。
【主治】產(chǎn)婦氣虛,腸下不收。
11. 參姜湯(《葉氏女科證治》卷三)
【藥物組成】★人參(另燉沖藥服)、白芍(酒炒)、淮山藥各3g,當(dāng)歸身6g,干姜(炮)1.5g,炙甘草1.5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兌人參汁,溫服。服藥之前,宜用蓖麻子去殼14粒,研爛涂頭頂心,人即洗去;或用蛇床子150g,烏梅14個,煎水,日洗五六次。
【功能】補氣養(yǎng)血,溫脾縮宮。
【主治】產(chǎn)婦子宮脫出,痛不可忍。
12. 復(fù)元湯(《濟(jì)陰綱目》卷十四)
【藥物組成】★荊芥穗、藿香葉、臭椿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散,煎湯,去滓。
【用法】熏洗。子宮即入。
【功能】升提固脫。
【主治】產(chǎn)后子宮不收。
13. 摻藥(《普濟(jì)方》卷三二六)
【藥物組成】★五倍子、白礬。
【制法】上為細(xì)末。
【用法】先以淡竹根煎湯洗患處,再以藥末干摻。
【主治】子宮脫垂。
14. 雄黃藜蘆散(《外科正宗》卷四)
【藥物組成】★雄黃3g,蔥管藜蘆6g(研細(xì)如面),輕粉、鱉頭(焙黃色)各3g,冰片0.6g。
【制法】上各為細(xì)末,和勻再研,瓷罐收貯。
【用法】先用芎歸湯煎洗患處,隨后搽藥,早、晚各一次。其患漸收。
【主治】婦人陰中突出如蛇,或似雞冠菌樣者。
15. 蛜蠐散(《衛(wèi)生寶鑒》卷十八)
【藥物組成】★全蝎不拘多少。
【制法】上為末。
【用法】口噙水,鼻內(nèi)搐之。立效。
【主治】婦人子腸不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