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jié)課我們進入“快捷收藏夾”,然后開始對照片進行【基本編輯】。
我的大部分照片,也只是進行本節(jié)課的基本編輯就輸出,幾乎不會用到PS。
而下節(jié)課是【進階編輯】,適合對個別照片進行精修,以大幅提高效果。
PS:以下內容只是個人使用習慣,并非絕對方法,靈活操作才是第一位的。
開始分享:對于照片的基本編輯,只需用到剪裁和“基本”項里的調節(jié)器,如下圖
很多照片的構圖無法在拍攝時候達到完美,所以:
第一步,利用剪裁(快捷鍵:R)進行重新構圖。
我剪裁了圖片,讓模特和左上方屏幕中的形體形成呼應。
第二步,在“基本”選項中,從上向下,依次對【色溫】【曝光度】(這兩個是最主要的)進行調節(jié)。
我提高了面部和背景的亮度,并適當?shù)恼{整了飽和度。
具體參數(shù),可見如下兩幅圖的對比。
實際使用中,需根據(jù)自己照片的狀況進行調整。
調節(jié)項說明(加重紅色為我的必用項,紅色為常用項,以下解釋為本人理解,非官方解答)
1.針對白平衡導致的偏色。
色溫:對于修正白平衡不準導致的偏色非常有效,這通常是照片編輯的第一步。如果照片中有人物,一般以膚色為基準來判斷整圖的偏色修正情況。
色調:整體畫面的色彩傾向。一般做特殊效果的時候我才會用。
2.針對畫面的亮度調整。
曝光度:相當于對照片進行了曝光補償,根據(jù)照片中不同的亮度色塊,更自然的調整照片亮度。
高光修正:對高光溢出(死白一片)有很好的修正。
補光效果:對嚴重欠曝的部分有很好的修正。
黑色色階:對暗部色調進行加暗處理。(同曝光度一起使用,以加大反差)
3.亮度/對比度
亮度:對照片的整體進行調亮。
對比度:不常用。
4.針對畫面顏色的飽和度。
清晰度:強化圖片邊緣,及暗部顏色。
鮮艷度:對“彩色色塊”進行比較自然的顏色飽和度調整。
飽和度:對全畫面顏色進行調整。
最后,可按“Y”鍵進行原圖&修改圖對比,來查看修改效果。
其他技巧補充:
按住Alt使用【高光修正】可以讓你更清楚的看到高光溢出的色塊。
專業(yè)人士應該會先看最上面的直方圖來判斷整體的亮度狀況,我沒這習慣,頂天按一下J(顯示高光和暗部溢出)。
可以嘗試多種調節(jié)效果的組合,會有意外收獲。
總結:
- 其實這節(jié)課的核心不是照片編輯過程中的細節(jié),而是流程:即【剪裁–>色溫調整–>畫面亮度調整–>飽和度調整–>再來一遍】。
- 如果只允許我用三個選項,那么大部分情況下,我只選擇【色溫】【曝光度】【黑色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