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國人依然把“剛需”與買房牢牢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不論房價漲了多少倍,這些“剛需”總是陰魂不散地尾隨而至。一萬元一平時說還沒攢夠錢買,等到一萬三千一平時卻哭著喊著買了,于是,人們總結(jié)出一些關(guān)于“剛需”的幽默來:
一,房價忽悠悠猛漲,普洱茶買來幾百箱,結(jié)果茶比房子增值更快,證明“剛需”之中有更大的“剛需”。如今普洱茶風潮過了,就等著房價風潮也過呢。
二,當一只小獅子狗加入來到這個家庭后,全家人有了再買一套房的理由,否則那里有多出來的一間房存養(yǎng)這只可愛的小狗呢?如今寵物也是“人”了,只差要報戶口了。
三,大娘跟著閨女與未來女婿來看樓盤,一開口就是“我們是剛需買房戶”,買房小姐問:“剛到什么程度?”,她回答:“他比我女兒大三十歲,每多貴一萬元就等于減掉一歲,等到他們兩人同齡了才算滿足剛需”。還是同齡人結(jié)婚節(jié)省房子。
四,老畫家買來一只古董花瓶,買來一只古董柜擺在其中,越看越覺得少了什么,結(jié)果又買來一套梨花木桌椅搭配,還是越看越缺什么,于是再買來一只紅木大柜子,然后再買了一只坐地大鐘,直到全家因為這種“剛需”而買了第四套房,這時前三套房子里的古董價值已經(jīng)夠買第八套房了。全國古董收藏熱比房產(chǎn)熱更上一層樓。
五,老總換過幾個小蜜,他有個習慣,每個小蜜“下崗”后都得到一套房,而且一棟比一棟升級擴大,別人奇怪,他答:“我的剛需越來越大,房子也就越來越大”。把淫賊管好就能把房產(chǎn)需求管好。
六,市長這些年很辛苦,在外邊人人都知道他身無分文,他的解釋是“錢都是浮云,只有房子才是恒產(chǎn)”,收禮收房子,沒人住不要緊,關(guān)鍵還是要滿足市長的“剛需”。反腐是綱,綱舉目張。
八,中國人有房比率全球最高,據(jù)說是85%,遠高于美國的63%,但中國也是空房比率最高的,農(nóng)民工在家鄉(xiāng)的房子只有春節(jié)才有燈亮,有些城市里的樓三分之一沒有亮燈?!昂铠B人群”與“炒樓人群”的需求也算是“剛需”,除非租房市場與投資渠道有更好的選擇。
九,企業(yè)有錢就蓋樓,因為蓋樓的預算開支都白紙黑字寫著,而科研預算年年都出不了實際成果,誰愿意承擔責任呢?蓋樓也許就能拿回扣,從申請批報到選用材料,樣樣都有油水可分,誰說這不算是一種“剛需”?。這叫“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收獲”。
十,如今富人不但在國內(nèi)有剛需,在海外也有“剛需”了;你申請到美國旅游人家領(lǐng)館要看你在國內(nèi)的房產(chǎn)證,證明你不會滯留美國不歸,你到了美國辦移民也得買房才能辦移民,兩頭都不能缺房子,這可是按法律要求的“剛需”。里外倒騰,一動不如一靜,房子何必和人心一樣大的沒邊?
責任編輯:NONO H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