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3次去尼亞加拉大瀑布,但都沒有到對岸的加拿大去。這個暑期中終于有機會到加拿大的尼亞加拉瀑布、多倫多和首都渥太華轉了一大圈。以前在中國上英語課時,一個澳大利亞外教曾經(jīng)問我們一個問題:世界上哪個國家跟美國最相像,同學們大都回答加拿大,而答案竟然是澳大利亞。此次到加拿大匆匆走了3天,浮光掠影,基本上沒有感覺出了美國,但我還是試圖尋找美加之間一些差異。
 我們開車從彩虹橋過境,正是黃昏時刻,車輛較多。加拿大的邊檢工作效率不咋樣,我們開著車在橋上走走停停,短短300米的路走了一個小時。過關時,邊檢官問:去加拿大干什么?我說:旅游。問:有探親訪友的計劃嗎?我答:沒有。問:帶酒精類的東西了么?答:沒有。過關--就這么簡單。邊檢官的英語腔調跟美國一模一樣,除了橋上懸掛的國旗從星條旗變成楓葉旗外,沒感覺已經(jīng)出了境。
相比于南部的美墨邊境,北方的美加邊境要寬松得多,一方面是因為這里的偷渡客少得多,另一方面,毒品、槍支走私犯罪的也比南面少得多。
 差別就從尼亞加拉瀑布說起吧。尼亞加拉瀑布主要是流在美國境內,美國人卻只能側著看,以致于尼亞加拉瀑布美國一方不得不從側面建起一個大平臺,好讓游客有好一點的視角,或者游客自己坐“霧中少女”號到下面去正面仰望。
加拿大人就占了很大的便宜,對面兩三公里長的河岸,正對著三個瀑布,視野開闊,移步易景。尤其是馬蹄瀑布,直接站在上端,看飛流直下的壯觀場面,雷霆萬鈞,氣勢恢弘,讓人嘆為觀止。
 尼亞加拉瀑布美國一方“很素”,入夜以后便黑燈瞎火,而加拿大一方則五光十色,CASINO招牌高高掛,觀景塔、大風車、高級飯店、餐廳,一派熱鬧景象,連晚上美國境內瀑布的五彩燈光都是加拿大方面打過去的。
這是不是意味著美國人比加拿大人保守?我沒在加拿大生活過,不知道,但至少從我個人感覺來說,美國人總體上比我們中國人想象得要保守得多。在中國哪個城市沒有霓虹閃爍、燈紅酒綠?而在美國,除了拉斯維加斯和紐約的時代廣場,你在其它地方很難看到五光十色的場景。而大瀑布兩端的不同景象,我估計跟博彩業(yè)在加拿大是合法的,而在美國多數(shù)州是不合法的有關。
 從大瀑布前往多倫多的110公里,是交通繁忙的干道,但這里的路面狀況比美國差一些,馬路兩邊的綠化比美國差了不少。我一直認為,從馬路兩旁的景觀能看出一個國家治理的狀況。想當年到馬來西亞出差,兩旁的棕櫚樹成排成行,排列有序,到了菲律賓,同樣的棕櫚樹卻東倒西歪,樹下雜草叢生。菲律賓與馬來西亞的差距立馬可見。加拿大與美國的差距由此也略見端倪。
 公路兩邊的商店超市跟美國沒有什么差別,什么沃爾瑪、HOMEDEPOT、COSTCO,都是美國人熟知的品牌,只是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標志變成了公里,而不再是英里,雖然我的車速度表盤上也有小字標著公里數(shù),但我還是在腦子里不停地換算,估摸著自己有沒有超速。剛開始覺得加拿大人開車挺文明的,不像美國大城市附近高速公路人們開車那么瘋。到了第二天晚上,我算是見識了多倫多個別人開車的瘋狂。我當時在以時速120公里在里道開,已經(jīng)超速15公里,有輛車在距離我不到5米后面緊緊逼著我,不停地拿大燈晃我。他越晃,我越不給他讓道,他也不從外道超車,繼續(xù)晃著。最后還是我屈服了,讓了他。他忽地超過去,轉眼就沒影了。我感嘆,這會兒警察跑哪兒去啦?
加拿大的高速公路多只有兩條道,這與美國沒法比,當然加拿大的汽車也不像美國那么多,尤其是SUV那樣的大車比美國少。這可能跟加拿大的油價比美國貴得多有關,美國的加油站以加侖為單位,現(xiàn)在每加侖(3.79升)87號油大約2.7美元,而加拿大的加油站以100升為單位,每100升100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加拿大汽油貴3到4成。難怪聽說好多住在美加邊境的加拿大人都跑到美國來加油。
聽說加拿大的社會福利比較好,而且實行全民健保。加拿大的處方藥比美國便宜許多,許多美國老人跑到加拿大去檢查身體,還有人從加拿大偷帶處方藥回美國治病。
 到了多倫多--加拿大最大的城市。我一直在腦海里尋找哪個美國城市跟這個城市最相像,按理說我應該想到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但多倫多跟紐約的風格絕對不同,經(jīng)濟和金融方面,多倫多也沒法跟紐約比,倒是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跟多倫多相似。這兩個城市都靠著大湖,建筑風格也類似,芝加哥有西爾斯大廈俯瞰全程,多倫多有電視塔居高臨下,緯度差不多,氣候也相似。
有500多萬人口的多倫多剛舉辦過20國集團峰會,峰會舉辦之前,多倫多市長親自到華盛頓做旅游推介,說多倫多是個多元化的城市,是開放的城市,也是安全的城市。市長本人每天坐地鐵上下班。到了多倫多實地體驗,感覺確實如此。
 我們在湖邊公園野餐,放暑假的孩子們正在公園里的夏令營參加活動,湖邊有人跑步,有人騎車,燦爛的陽光下,一切顯得寧靜安詳。展覽中心正在舉行FAIR,人聲鼎沸的,我們就不去湊熱鬧了。市中心的電視塔票價好貴,成人22美元,登上這座久仰大名的553米、目前世界第二高建筑物(前兩年剛被800多米的迪拜塔超越,馬上要被廣州電視塔超越),多倫多市區(qū)盡收眼底。與其它我們去過的高樓不同的是,這里有一片玻璃地板,踩在上面,看著腳底下的體育場和馬路,有恐高癥的我直犯怵,而女兒卻大膽地躺在上面讓我給拍照。

從電視塔下來,我們去了多倫多大學,附近還有同性戀聚居村,街頭懸掛彩虹旗,酒吧、餐館鱗次櫛比。與美國很多城市一樣,多倫多的唐人街也在市中心,我們在那里吃了晚飯,就往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進發(fā)了。
美元在加拿大可以在市面上流通,餐館、商店接受美元,現(xiàn)在商店里的比價是1比1。連多倫多街頭的停車咪表都接受美國的QUARTER硬幣。
 加拿大緯度較高,雖領土居世界第二,但多數(shù)地方因為冬天寒冷而荒無人煙,人口多集中在東南部和西部。多倫多、蒙特利爾、溫哥華、渥太華、卡爾加里是加拿大的五大城市,5個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一半以上。我有一個美國朋友,嫁給加拿大人,但她很少去婆家,不是因為關系不好,而是因為怕冷。
有人稱渥太華是個很枯燥乏味的城市,但加拿大政府試圖把它打造為魅力之城。依我大半天的渥太華之行,感覺還不錯,就是不知道到了天寒地凍的冬天,這里會是什么樣。渥太華的國會大樓很氣派,氣勢不亞于華盛頓的國會山。旁邊還有運河、戰(zhàn)爭紀念碑等名勝古跡。我們試圖找穿紅制服的加拿大皇家騎警合影,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平時是有兩個穿紅制服的皇家警察在國會大樓前做志愿者,與游客合影,但當天是周六,志愿者沒來,我們只好作罷。

在去渥太華的路上,我們還經(jīng)過勞倫斯國家公園,說是國家公園,要是放在美國,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州級公園,除了湖、草地、森林,沒有什么特別的景觀。而在美國,一般要有特別的自然景觀和生物,才會被列為國家公園。一個工作人員手里拿著一條蛇,我一看居然跟去年跑進我家煙道的蛇一模一樣。她跟我們介紹,這種蛇在加拿大很少見,但在這個公園有,是這個公園的特色之一。我說,我家去年來了兩條一模一樣的蛇,她驚訝得睜大了眼睛。當她聽說我們從美國來的時,恍然大悟,她說這種蛇在美國不少,但加拿大不多。蛇也怕冷呀,在加拿大冬眠的時間比美國要長得多。
 據(jù)說,美國人與加拿大人互相不服,美國人瞧不起加拿大人,而加拿大人嫌美國人傲慢,連帶著旅居美國和加拿大的華人也互相不服。作為外來者,我在加拿大走馬觀花3天,當然無權置啄。不過總體感覺,雖然兩國領土面積相差不大,但人口相差懸殊,經(jīng)濟總量也有不小差別,在國際上所起的作用更是大相徑庭。作為大國,加拿大與美國當然難以相提并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