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錦繡田園荷包飄香

 古典的心 2012-06-22
  “哥哥你走西口,扯下二尺紅綢綢,若有人回家走,捎給你的巧手手?!啊獞c陽合水民歌《走西口》里這樣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一只香包一顆心。

    香包,又叫荷包,慶陽群眾俗稱“?;睢保纸小敖I絀、絀兒”。一年一度的端陽節(jié),是慶陽民間香包藝術的大博覽。這一天小孩滿身披掛香包,兩肩之上,一邊蹲著老虎,一邊蹲著獅子,背上馱著青蛙、五毒,胸前掛滿金瓜、繡球。學徒給師傅送香包,姑娘給情人投荷包,小伙子搶香包,上學路上,學生們提著棕子、香包,是要贈給老師的……這種習俗延續(xù)到了今天。

    嚴格地說,香包是隴繡的一大類,而荷包又是香包的一種。在群眾的稱呼中,二者混用,常也不分彼此。香包作為隴繡的一種,具有獨立欣賞價值。慶陽香包,它是華夏民族“原生態(tài)”文化在慶陽蘊藏積淀的結(jié)晶。欣賞慶陽香包有著返樸歸真的意義。
 
    香包的歷史絲線一樣長
 
    人類發(fā)明了針,又發(fā)明了絲、線、布,于是就有了刺繡。要說香包的歷史,真是線一樣長。中國古代把香包稱作香囊、佩幃、容臭、香袋等,俗稱香包。囊就是袋子,里邊裝上香料就稱作香包。香囊造型甚多,有桃形、石榴形、雞心形、腰子形、小老虎形等。香囊有絲線錦鍛制的,也有極少數(shù)鏤金的,還有透雕玉質(zhì)的。雖然香囊的形制、佩掛方式及內(nèi)填香料有所不同,但意義不外乎祛惡氣、避邪穢。古代的香囊只是大同小異。

    古代喜慶之時以荷包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或為男女戀愛定情信物,或為敬祀神佛以表虔誠,或作祈祥裝飾,或以盛裝寶物,都統(tǒng)稱荷包。荷包種類很多,有葫蘆形、鐘形、心形、桃形、袋形、錢包形、方形等等。現(xiàn)在的荷包同遠古荷包在稱謂上一致,但實用性卻因歷史的變遷而變化很大。慶陽人把荷包與香包視作同一藝術品,當作節(jié)令喜慶裝飾。

    詩經(jīng)·豳風·九罭》描寫了三千年前北豳的自然景觀:河澤中有鱒魚和淡水魚浮游,可供人們食用;天鵝時而盤旋,時而扶搖直上,翱翔在藍天白云之間?!拔矣M之于,袞衣繡裳”句中,袞衣是古代王侯穿的刺繡有卷龍圖紋的衣裳??梢姰敃r的北豳(今慶陽),刺繡工藝昌盛,能工巧匠輩出。由此可推知,慶陽的蠶絲業(yè)當時已很發(fā)達?!对娊?jīng)·豳風·七月》詩:“蠶月桑條,取彼斫斧,以伐遠楊,猗彼女?!闭眄?,圖式為生命樹,人手為植物狀,讓人聯(lián)想到陌上采桑的情景。

    “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陽春三月,桑樹枝條嫩葉隨萬物一起生長,拿起斧子砍伐新枝條,讓它更新繁茂的新枝葉。將砍下來的枝條柔嫩的葉子捋下來喂蠶。然后將加工后的蠶絲做成線料,染上黑、黃、紅各種鮮艷的顏色,給主人的子女們刺繡美麗的衣裳。從這些描寫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北豳桑林叢叢,養(yǎng)蠶業(yè)非常興盛。今日,慶陽民間香包刺繡只所以底蘊深厚,工藝精湛,非常普及,都是先祖農(nóng)耕文化的傳承。

    香囊的佩帶史至少可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抖Y記·內(nèi)則》云:“男女未冠笄,衿纓皆佩容臭”。容臭就是香包?!肮值幂p風送異香,娉婷仙子曳霓裳?!碧拼伺?,沒有不佩帶香囊的。駱賓王《詠美人在天津橋》詩云:“美女出東鄰,容與在天津,動衣香滿路,移步襪生塵?!泵廊俗哌^去了,路也是香的??梢娤隳冶仨毷窍愕?。

    明時,端午節(jié)佩帶香囊之風,蔚為大觀。李夢陽《汴中元夕》詩云:“玉館朱城柳陌斜,宋京燈月散煙火,門外香車若流水,不知青鳥向誰家?!币惠v輛香車從門外過去了,上面全是香氣噴人的美女。由于香包(荷包)既實用又是裝飾物,所以需用量很大。北京清時就有荷包巷,專賣各式香囊荷包、扇袋、眼鏡袋、羅鏡套、煙袋等,用緙絲或錦緞縫制,應有盡有。

    千歲香包,是目前慶陽市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件香包刺繡珍品。這件香包是2001年在華池縣雙塔寺二號石造像塔塔體內(nèi)發(fā)現(xiàn)的,這座石造像塔建造于金大定十年,由此推算,這件香包距今已有820多年的歷史了,將近1000年,故稱它為“千歲香包”。

    這件香包,制作精致,完全按照佛教經(jīng)義,把浩瀚的佛法濃縮到了小香包上,寓意深邃,巧妙無比。香包通體由黃褐色織錦縫制,成荷葉蓋手包形,瑪瑙寶石帶鏈,周邊采用傳統(tǒng)鎖邊工藝,附加十字針黃白絲線裝飾邊線,底部有寫意式的鳳爪紋飾,加上織錦素底隱形蓮花紋的飛針走線圖案,集中襯托著主體海棠花的風姿。海棠花是用彩色絲線繡成的,葉的造型從色彩到形態(tài),層次分明,變化豐富。整個香包造型雅致,作工考究,刺繡精細,別具匠心。時近千年,仍然色彩艷麗如新。佛教以蓮花代表清凈,因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香包以黃色鋪底,以蓮花作陪襯,以瑪瑙、綠松石、寶珠等結(jié)串為帶鏈,體現(xiàn)了佛教對佛祖及佛塔的崇敬虔誠。香包中心刺繡著四瓣花形的海棠花,葉片四周圍繞著,體現(xiàn)了眾生向心的含義,寓意著佛教修行達到的最高境界。

    時轉(zhuǎn)世移,時代變遷,人們的審美習俗也有了很大變化,如今香包和荷包在城市里已難尋蹤影,人們在享用著高科技產(chǎn)品的信息化社會里生活,似乎已淡忘了這些豐富的民間藝術品,但在甘肅慶陽市卻仍興盛不衰。
 
    五月里來過端陽

    “五月里來五端陽,糯米粽子荷包香?!睉c陽市的端午節(jié),熱鬧異常。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一天,大街小巷掛滿了婦女們精心繡制的各式各西峰五毒螃蟹,四肢上懸掛著12生肖樣的荷包,五彩紛呈,琳瑯滿目,讓人感到踏進了民間藝術博覽會的殿堂。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手腕上系上花花綠綠的彩繩。孩子們手捧香甜可口的糯米粽子,額頭上點著雄黃痣,穿著“五毒”背心,系著彩色裹肚,胸前吊滿了成串的香包,神秘而有趣??諝饫飶浡?、菖蒲、粽葉、鮮花和荷包特有的芬芳。端午節(jié)慶陽的孩子們手捧香甜可口的糯米粽子,額頭上點著雄黃痣,穿著“五毒”背心,系著彩色裹肚,胸前吊滿了成串的香包,神秘而有趣。空氣里彌漫著艾蒿、菖蒲、粽葉、鮮花和荷包特有的芬芳。
 
    孩子把青蛙背在背上
 
    人們平時討厭蝎子、蜈蚣、蛇、蜥蜴、蜘蛛,尤其懼怕這些動物會傷害小孩。大人總是教育孩子們,遇見它們,就應恭恭敬敬送它們遠去。奇怪的是端午節(jié)這天慶陽人卻將其視為吉祥物,給孩子拴上“五毒”荷包,馱在背上,或做成“五毒”肚兜、“五毒”坎夾穿在身上。蛇和蛙是黃帝族的圖騰,端午節(jié)這天佩戴繡有蛇、蛙的刺繡香包,說孩子們戴上繡有龍、蛇、蜥蜴、虎動物圖案的香包就會受到神靈的保護,保佑他們平安成長。“五毒”中的蜈蚣、蛇、青蛙等動物也都同生育有著某種聯(lián)系。慶陽民間諺語說“夢蛇生貴子”,與俗語“長蟲鉆褲檔”,互可相證。蛙本屬陰,是遠古神話中所說的“蟾宮”,蟾就是青蛙,隴東民間將五毒繡于青蛙背上,背在孩子身上有些巧姑娘還把“五毒”做成“五毒簸箕”、“虎踏五毒”、“五毒螃蟹”、“五毒娃娃魚”等形式。
 
    針葫蘆
 
    針葫蘆又叫針扎,是慶陽農(nóng)家婦女用來插針的佩飾,又是一種陰陽結(jié)合的實用香包,其造型千變?nèi)f化,有數(shù)百種之多。有雙鳥形、雙虎形、雙魚形、葫蘆形、娃娃坐蓮形、金瓜形、佛手形、蝴蝶形,有虎頭、豬頭等,真是五彩繽紛。針葫蘆的主要造型是葫蘆形,“綿綿瓜瓞,厥初生民”,“葫蘆”為天地混沌的母體象征,隱喻陰陽合體,是葫蘆崇拜的典型繡品,祈愿代代不絕,子孫繁衍。
 
    煙包
 
    “糊涂”是慶陽方言,含有笨,不聰明,不明事理的意思?!昂肯x”是一種煙袋,又是針扎。慶陽有一種風俗,新婚媳婦進門第二天清早要搟長面吃,這實際是對新娘子茶飯手藝的考試。如果面能搟得薄如紙,切得細如絲,撈到碗里不斷線,吃到嘴里溜溜長,大家就說某某家真有福氣,娶了一個茶飯好的能媳婦。如果搟得厚,切得寬,客人吃了一點點,卻“走了七個洲,過了八個縣,肚子里的疙瘩還沒散”,那就是湖涂蟲了。那么針線功夫怎么測驗呢?當婆婆的自有辦法。新婚不久,婆婆把媳婦叫到面前,說給你公公做一個煙包。將早已準備好的絲線、布料、剪刀交給兒媳,要求在煙包上繡一只立體的,也就是兩只翅膀能動彈的蝴蝶。關鍵是翅膀的布料必須與煙包底料連為一體,不準切斷。會做就是一位巧媳婦,不會做就是“糊涂蟲”。把旱煙包叫“糊涂蟲”就是由此而來的。
 
    慶陽發(fā)展香包文化產(chǎn)業(yè),開發(fā)的掛件題材豐富,式樣多變,造型奇特。設計制作者們創(chuàng)作出了喜上眉稍、福壽娃娃、春娃蛙、十二生肖等多種作品。立體掛件像龍、鳳、虎、魚等都在傳統(tǒng)式樣上有所突破,可佩、可掛、可在書櫥幾案之上陳列,可以說是慶陽勞動婦女在20世紀80年代獨創(chuàng)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品。慶陽人借端午香包節(jié)把香包賣向了全國。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慰問慶陽老區(qū)人民時,舞臺兩邊懸掛著巨型立體孔雀燈香包掛件;慶陽人民向倪萍、鞠萍、朱軍、李修平等著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向全國著名藝術家敬獻了香包掛件;向中央電視臺贈送了黃河象百米刺繡長卷,這些都充分表現(xiàn)了慶陽的文化特色,表達了慶陽人民對遠方客人的深情厚意?!?BR>
  “穿哪大紅襖,我辮子紅綢扎。綠色褲子紅鞋紅襖襖,活活一朵牡丹花?!毕惆切∨屣?,再擴而大之就是刺繡了,人們自然會想到蘇繡、湘繡、蜀繡,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這種精刺細繡的手工藝術品,總是和碧山綠水,輕舟蕩漾的南國水鄉(xiāng)聯(lián)系在一起,以為粗獷雄渾的黃土高原和刺繡沒有多大關系。其實,天涯何處無芳草,古樸別致、絢麗多彩、充滿生活情趣的慶陽民間刺繡并不比蘇繡、湘繡遜色,只是鮮為人知罷了。

    慶陽刺繡也就是隴繡,可以說散布在慶陽人民生活的各個角落。炎炎夏日,在山鄉(xiāng)的路旁、河邊,你會看到一群群玩皮戲耍的孩童,他們光著屁股,不穿衣裳,胸前掛著一個花裹肚。那紅紅的裹肚上,巧針細線地繡著各種各樣的花鳥蟲魚,陽光下,紅如火,艷似錦。茶余飯后,勞動休息或是聊天閑談的時候,你會看到那些三五成群的老人們煙桿上都吊著一個繡花煙袋。如果遇到誰家孩子過“滿月”,那刺繡品就更多了。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向孩子賀喜,都要拿自己刺繡的東西做禮品,有虎氣生生的虎頭鞋,有紅花綠葉的荷花帽,有描龍繡鳳的花裹肚,還有獅子枕、虎頭枕、金魚枕、龍枕、鳳枕等等。這些禮品要擺在喜桌上,讓大家觀賞、評論。過去重男輕女,只給男孩做滿月,現(xiàn)在不同了,男孩女孩都一樣,可是男女有別。給男孩的禮品,繡的不是“望子成龍”、“狀元進宅”,就是“馬上封侯”、“二龍戲珠”,還有石榴、桃、鹿、雞、魚之類的動植物,象征多子多福,大福大貴;給女孩繡的則以“丹鳳朝陽”、“蓮生太子”、“胖娃坐蓮”居多,還有荷花、牡丹、鳳凰、百鳥等,表示子孫綿延,永保平安。慶陽刺繡是節(jié)日民俗文化的典型體現(xiàn),深入慶陽鄉(xiāng)村,你深深體驗到美源于生活,美就是生活。

    娶媳嫁女更是慶陽刺繡藝術品的大展覽,慶陽民歌唱到:“八歲學針線,十三進繡房。進入繡房繡鴛鴦,百樣故事都繡上?!迸⑵甙藲q捉針穿線,十歲左右開始扎鞋墊、襪墊,是練針功的第一關。繡下的針腳要“左看是行行,右看是樣樣”。長到十五六歲,開始在裹肚、枕頭、鞋面子上刺花繡畫,為自己做嫁衣裳。臨出嫁前,姑娘渾身上下刺繡裹體,打扮得花枝招展了。

    婦女們肩上披的披肩,腰間系的百褶裙上也繡滿各種吉祥如意圖案。姑娘出嫁腳上還要穿一雙繡花鞋,叫上馬鞋。當然現(xiàn)在的姑娘已不這樣打扮了,可是陪嫁的繡花鞋、繡花枕、繡花鞋墊、襪墊和為新郎及男方家人做的繡花裹肚、繡花煙包卻是少不了的。刺繡大軍的主正寧清代嫁妝今又穿體是農(nóng)婦,她們把身邊最常見的、最豐富的材料,不管是花卉樹木,蟲魚鳥獸,日月風云,還是樓臺亭榭,幾何圖案,以至人物故事,都作為自己的取材范圍。由于世代相因,她們早已把刺繡當成一項比巧比智的活動。看慶陽刺繡,體察慶陽婦女的心靈,你再一次承認大美不言,真美確在民間。

    不少刺繡品是兒童的衣著,又是他們的玩具,滿足了兒童的好奇心,發(fā)展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審美能力。肚兜上繡個壁虎,是希望孩子象猛虎一樣勇敢;荷包上繡個蛇蝎,是要讓邪氣逃之夭夭;姑娘精心繡枕頭、鞋墊、襪墊,是向男朋友表達愛意。鞋上繡一只喜鵲,站在梅花枝頭,象征喜上眉稍;枕頭上繡一對龍鳳,比喻青年男女和睦相愛,白頭偕老……人們通過刺繡表達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塊黃土地上的慶陽人民,勤勞純樸,樂天向上的精神世界都滲透在這些手工作品里。
 
    裹肚
 
    “五月里來過端五,人家娃娃穿呀穿兜兜,我娃沒個花線戴吶,就在墻角里刨土土?!边@是流行于鎮(zhèn)原的《光棍哭妻》里的句子,裹肚,又稱肚兜、摟兜、兜兜,由歌你可以看出慶陽人對穿裹兜帶花花線是多么看重。慶陽這塊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層最為深厚的地域,氣候干燥,晝夜溫差較大。因此從古到今,不論男女老幼都有穿貼身裹肚的習慣,以防受涼。

    清代蝴蝶金瓜裹肚兒童一般穿五毒裹肚,油燈下母親把她愛的希望全都傾注在一針一線上。青年姑娘穿著“蓮里生子”、“富貴牡丹”、“魚鉆蓮”、“蝶戀花”,五彩繽紛,就像穿著自己的夢想,艷麗而隱秘。青年男子的摟兜,色彩素雅,內(nèi)容多以二十四孝、聚寶盆、吉祥如意、歲歲平安為主。中年人的肚兜,色彩典雅,多繡琴棋書畫、歷史故事。老年人的裹兜,大多是下一輩敬獻老人的,多數(shù)為祝愿長輩健康長壽的內(nèi)容。

    裹肚造型講究,依據(jù)人的大小設計可貼可繡。裹肚開口有多種式樣。有正面開口,也有側(cè)面開口;有獅子開口、人頭魚開口、蝙蝠開口、蝴蝶開口、蓮藕開口、雙鳥開口、如意開口等等。裹肚御寒保暖,緊貼腹部而穿,在最里層,可以隱藏個人的秘密物品,諸如私房錢、珠寶之類。肚子涼,裹兜里墊上艾葉等藥物,就有治病的功能了。

    布貼裹肚有說意,這一個蝴蝶的身體像個葫蘆,娃娃坐在綠葉葉上,抱金瓜,拿棒槌,蓮花含苞未放裹肚,是千百年來慶陽婦女們創(chuàng)作的刺繡之花,是獨具匠心的藝術瑰寶。在裹肚這一上部為梯形,下部為弧形的特殊空間內(nèi),創(chuàng)造了很有特色的構(gòu)圖形式,上簡下繁,上懸于高天,下植于大地,空間非常開闊,而中間的開口處,多為飛鳥蝙蝠飛翔,動感很強,左右對稱,形成一個呼應的中心。

    布貼裹肚一般選擇大紅、深黑或以暗色綢鍛或布料作底,然后按圖樣剪裁各色綢緞貼在底布上。程序是先在圖案布片下面填充一層薄薄的棉花,再用針縫合于彩布,完成后有一種浮雕感。有的在淺色肚兜周圍裝黑色花邊圖案,莊重之感油然而生。布貼肚兜上的人物、動物、花鳥圖案,都是民間婦女們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想象的,雖然仍為傳統(tǒng)題材,卻有慶陽布貼裹兜獨有的藝術風格。雍容安詳,潑辣奔放,鮮艷飽滿,厚重而明快,純樸又內(nèi)斂。村野自然生活的氣息濃郁,制作者個人的主觀意象性又很強。布貼裹肚留傳下來的尤以明清時期的至為珍貴,這種大氣而內(nèi)斂的藝術風格是隴東婦女對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繼承與保存。這樣大氣的民間藝術品無清代宮庭藝術的浮華纖弱感,研究這些民間藝術品,應該是現(xiàn)代藝術返樸歸真的一條便道。刺繡裹肚的造型也有立體感,和布貼的藝術效果有所不同,各有特色。這些裹肚完全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情流露,寄托著對生活的愛。
 
    云領子
 
    嫁女娶妻,是一個家庭最為隆重的日子,對一個女子來說,一生最大的事就是出嫁。這一天,新娘從頭到腳打扮得雍容華貴,紅火艷麗,頂繡花紅蓋頭,圍云領披肩,穿繡花紅衣,著繡花百褶裙,再著一雙繡花鞋,就青春魅力四射了。慶陽姑娘八、九歲學針線,十四五歲做嫁衣。那心勁,好像前程全都寄托在一針一線之中,其中云領子是最有光彩的。

    云領子就是披肩,蓋頭衣服都是大紅色,云領子則色彩素雅,襯托得新娘更美了。云領子由脖頸向外,像圓形樹葉;像波浪形起伏的云朵,有如車前草,葉子由內(nèi)向外輻射,有單層、雙層,也有三層、四層的,層層疊疊大小形狀搭配巧妙,層與層之間、左右之間用水銀珠或線連接,最多層有一百多片,少則十多片,人披上真有烘云托月之感。云領子上刺繡的內(nèi)容異常豐富,人物故事、神話傳說、花鳥草蟲、博古詩句、吉祥圖案。至今在慶陽還可見到從明清時代留傳下來的精美披肩,其中有的用純金純銀線鑲嵌圖案。

    涎水圍、墊肩、云領,其實都是披肩的一種而已,只不過用途不同罷了?!跋阉畤鷩本褪墙有嚎谒馀K衣服的“圍脖”。造型以虎、獅具多,通體連成一片,上面刺繡花紋;在端午節(jié)時,群眾集會場所,還會看到女孩脖脛上戴著類似少數(shù)民族霞披之類的披肩。男人所用的墊肩,屬挑水挑糞時的實用品,但也是用邊角料拼結(jié)起來的裝飾品,拼貼的圖案,裝飾性也是很強的。云領子現(xiàn)在已很少見,秘藏于民間,殊為難得,一件云領子研究起來,就能寫成一本書。
 
    枕頭、枕頂
 
    同床共枕,高枕無憂,用的都是枕。慶陽人對枕是很講究的,無論農(nóng)家市民,不管窮宅富戶,家家炕頭箱蓋、衣柜被褥上,都擺放著內(nèi)容豐富、色彩鮮明、繡工精美、造型高雅的布質(zhì)枕具,慶陽群眾叫它“枕頭”。你不要看這土里土氣的農(nóng)家枕頭,每一個枕頭的背后都枕頂,黑邊粉紅底,綠葉白果實,天藍色石榴。兩個大石榴相對,中心為梅花,其中一個似佛手有一串誘人的詩情畫意。孩子結(jié)婚,女娃出嫁,少不了“鴛鴦枕”、“魚兒鉆蓮枕”、“龍鳳枕”、“雙喜枕”、“早生貴子枕”等,鸞鳳和鳴,恩愛百年嘛。生孩子做滿月,她姑她姨要送虎頭枕、獅子枕、魚枕、蛙枕。給老人祝壽,子孫們送“福壽雙全枕”、“松鶴延年枕”、“福壽有余枕”、“福祿壽禧枕”。年輕人過生日,也有送“富貴牡丹枕”、“蝶戀花枕”,以示勉勵的。老人壽終,兒女們提前繡好二十四孝圖枕、八仙圖枕、松鶴圖枕,陪葬入棺,祝福老人進入樂土仙鄉(xiāng)。

    枕頂上要繡花,花樣繡好后,用有色布縫合成口袋形,長短大小,視其需要。耳枕中間留一個多邊形洞口,讓耳朵舒服地擱在里面,想得多周到啊。枕頭內(nèi)可裝蕎麥皮、谷物、藥渣、燈芯草等,既清腦健體,又賞心悅目。

    在樹蔭下,或在窯洞的油燈下,一邊是仰枕熟睡的丈夫兒女;一邊是穿經(jīng)引緯,精心扎繡的妻子,她們是民間傳統(tǒng)藝術默默的繼承人和創(chuàng)造者,是民間藝術的大師。我想只有看了這些婦女的手工,才會真正懂得“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母親心情。
 
    繡花鞋、鞋墊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從樹葉裹足到皮鞋光亮,看來似乎簡單的過程,標志著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歷程。慶陽的鞋類,更具有地域特征和原生態(tài)文化特征。在山大溝深的北部山區(qū),男人們穿的云頭鞋,鞋底用白棉布層層鋪墊打成,以細麻繩錐實,在底上打上小疙瘩。鞋幫緊納密繡,鞋面以如意紋樣裝飾,兩條凸起的線由鞋口伸向鞋尖,叫“高鼻梁”,底厚鞋幫硬,這是爬山涉水的實用鞋。明清時代,農(nóng)村婦女不論老幼,都穿繡花鞋。兒童穿虎頭鞋、豬頭鞋、蝴蝶鞋、金瓜鞋、蓮花鞋;年輕姑娘,特別是出嫁的新媳婦,都穿大紅大綠的繡花鞋,其中出嫁上轎穿的那一雙大紅鞋,是專用繡花鞋墊子的,叫上馬鞋;老大娘則穿“三寸金蓮”繡花鞋。正寧民歌唱道:“鄉(xiāng)里大嫂去觀燈,姑姑嫂嫂跟上一路行。金釵插得穩(wěn),羅裙兩面分,金蓮不過二、三寸?!薄叭缃鹕彙睒O言女子腳之小,可是,這種禁錮婦女的尖尖頭布鞋,承載了無數(shù)個中國婦女的血淚史。

    與鞋文化相伴的還有襪墊、襪后跟、鞋墊等傳統(tǒng)民間藝術品。建國前,在沒有尼龍絲襪的時候,人們穿的都是布襪,棉織品襪不耐用。所以在襪底繡上一雙墊子和襪后跟,精美極了,針針線線都滲透著姑娘們的深情,母親們的慈愛。襪墊隱形匿跡了,但是鞋墊仍然是姑娘的定情信物,母親饋贈親朋的禮品。慶陽鞋墊襯起來合腳,穿起來綿軟,走起來舒適,吸汗不溜滑。其實誰又忍心把它踏在三寸金蓮花花繩,尖尖鞋,老奶穿的腳下呢?慶陽鞋墊飛到了大城市里,嶄新锃亮的牛皮鞋,墊一雙“魚兒戲蓮”或“四季平安”,優(yōu)雅純情,多么浪漫。慶陽鞋墊游到了北京,參加第四屆全國少代會的慶陽少先隊員,贈給中央領導一雙鞋墊,領導連說“好,真好!”漂洋過海,以慶陽鞋墊相贈外國朋友,外國朋友把玩不已,連呼“古的!”腳下之物,成為人們掌上明珠了。慶陽鞋墊寄給海外游子一片家鄉(xiāng)的彩虹,一針一線,血脈相連啊。

    可以說有多少雙腳就有多少種鞋墊,就有多少幅鞋墊圖案,就是說同一白描圖樣,不同的婦女繡來,都帶上了她自己的個性。在慶陽的農(nóng)村里,你倘若碰到一個滿臉滄桑的老太婆,可不要小瞧,每個村子里都可能有畫鞋墊白描圖樣的高手,一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老太太,也許就是走針如神的大家。
 
    兒童繡帽
 
    帶圍脖的兒童虎頭棉帽,鼻梁為五毒之一種,頭頂、臉頰花開三朵孫子在出生前奶奶和外婆就準備好了嬰兒帽,是男孩就戴虎頭帽,是女孩就戴金瓜蝴蝶帽,或蓮花帽?;臃拢N類繁多,根據(jù)不同年齡,又變化萬千?;㈩^童帽、獅子童帽、八仙帽、金銀童帽、道士帽、六棱童帽、風帽,每一種造型都有它自己獨特的典故,都表達了先輩們對子女美好前程的祝愿。
 
    百家衣
 
    百家衣,就是討百家的布塊做成的衣服。過去,日子窮,買不起布做衣,就想到了拼湊。東家一塊紅布,西家一塊綠布,一天一天地攢夠了,一塊一塊地拼成圖案,一針一線地縫起來,就成了衣服。說百家衣托百家福,那是一種祈愿;說采集過程中一家一家聯(lián)絡了感情,卻是實實在在。慶陽民風之淳樸,由此可見。據(jù)老人們講,百家衣最早見于兒童馬甲。如小孩體弱多病時,就討百家百色邊角布料,做成貼身坎肩,認為這樣可以驅(qū)疫納福。孩子愛穿,婦女愛做,鄰里愛看,它確實是廣大婦女智慧與才能的結(jié)晶。慶陽市群藝館收藏的五毒百家衣坎夾,大塊黑色底布上刺繡著形態(tài)逼真的五毒及獅子老虎,像個小動物園,有一種原始壁畫的感覺,形態(tài)古拙,神情天真,有一股稚氣。現(xiàn)在人們把百家衣作為返樸歸真的一種時尚,裝點住室。有的裝飾成壁掛掛在大庭中央,更有趕時髦的女郎,大膽穿在身上。這就是民間美術的魅力。
 
    賀幛
 
    在慶陽的賀幛中,常能見到用大“壽”字作刺繡中堂,襯以松樹、白鶴、鮮桃等,再配一副八仙人物組成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對聯(lián),懸掛起來,顯得蔚為壯觀。對聯(lián)是很獨特的,八個字就是八位神仙,一個神仙的形象構(gòu)成一個字的筆劃,一個字就是一個神仙造型。壽幛由繪畫中的中堂演變而來,從見到的作品看,有的是清代民國富家的居室裝飾,有的為清代宮廷繡品,極為精細,真是纖毫畢顯。計清母子繡的牡丹中堂傾數(shù)月工夫,娘倆合力繡成,成為首屆香包節(jié)上展品中的珍品?!?BR> 
    慶陽香包刺繡什么惹人喜愛?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慶陽市民間香包刺繡藝術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它以獨具的魅力,吸引著美術界的關注。隴繡自由浪漫、質(zhì)樸純真,有著很高的審美價值。她是遠古文化遺存。可以說這里是一個活的文物庫,它與地下文物相印證,為研究中國民族文化史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活資料。她有黃土高原特色。黃土高原是華夏先祖軒轅黃帝的故鄉(xiāng),是華夏民族發(fā)祥、生息、勞作的搖籃。黃土地上的土窯洞,是民間藝術賴以生存延續(xù)的重要場所,黃土地的靈魂就是民間香包的靈魂。民間美術是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他們自己的精神文化食糧,她們的藝術是真摯的、純樸的。她隱喻生命奧秘。兩性之間相愛是古今中外一切文藝創(chuàng)作的永恒主題,祈求多子子嗣綿延是人生的本能。

    正是這個原因,才使民間香包藝術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些刺繡作品中深藏著人類發(fā)展中一股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它“已不再是個人,而是全體,整個人類的聲音在我們心中的回響?!保s格語),是一曲曲酣暢淋漓的生命的頌歌。

    她有民間審美趣味。慶陽民間藝術從意念出發(fā),運用意象手段進行創(chuàng)作,造型夸張,色彩主觀,構(gòu)圖奇詭,視點多變,質(zhì)樸、稚拙,從專業(yè)美術的角度看,可能覺得不合理,恰恰是這種“不合理”,才構(gòu)成民間藝術獨有的審美特色。按民間藝人的話說“樣兒裝在心里”、“怎么好看就怎么做”。民間藝術是民族造型藝術的源泉,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母體藝術。

    慶陽婦女精心美化簡陋的環(huán)境,精誠表達自己的感情,熱情期望美好幸福的生活,她們的作品,健康、純真、向上,洋溢著中華民族的活力。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