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悟“陋室銘”再悟“陋室銘”
—— 窮則獨善其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校俊?u> 唐代詩豪,劉禹錫這篇膾炙人口的“陋室銘”,是我多年的最愛,以書法形式寫過幾次已記不清了,眼下賦閑,決定改用行書字體,以刻板藝術(shù)形式,將它鐫刻在仿紫檀木板上,再裱以金底的波音片,封邊鑲框做成匾額掛于客廳,效果頗佳:看著那收放不羈的刀痕,呈示著刻字藝術(shù)的粗獷之美,再加以那金色群龍襯底的烘托,頓顯大氣輝宏,真可謂:字字入木三分,句句出語鏗鏘,銘文鐫鏤心間。 這篇不足百字的室銘,表現(xiàn)了作者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沉浮的獨立人格,作者的樂觀心情是寶貴的財富。它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盡管居室簡陋、物質(zhì)匱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實,那就會滿屋生香,處處可見雅趣逸志,自有一種超越物質(zhì)的神奇精神力量。 在今天商品經(jīng)濟社會里,這篇銘文更具有格外的現(xiàn)實意義,學(xué)其為人之本。要而言之,室無妨可以陋,而德卻必須馨,馨的宗旨就是不慕虛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這樣個人一定會少卻許多煩惱,世間會了卻很多丑陋。 在鐫刻過程中,我領(lǐng)悟最深的是——人,一定要有點精神生活,只有這樣才會有淡泊物欲之心。 如今吾輩已退休在家,雖然手持“老年俱樂部”的門票,但不同隠居,不等于世外,縱觀房前屋后,鬧哄哄毋容樂觀,再看室內(nèi)亦非“萬紫千紅”、“滿園春色”。改革與保守,前進與后退,復(fù)辟與反復(fù)辟……尚在博弈未見分曉,危機猶存?!熬S穩(wěn)”能越維越穩(wěn)嗎?它是解決體制問題的靈丹妙藥?退休未敢忘憂國,老有所為勤思考——這是自己的精神脊梁。 現(xiàn)實生活里明天會不會更美好,不知道,但肯定明天會更老。眼下雖然更覺得地心引力的召喚,但朝陽夕陽一樣紅,才是硬道理。所以日子要打發(fā),每日有朋友來往相聚,談笑間雖無鴻儒,到也不乏有識之士。交往中沒有社會的腐酸氣,更不見孔方兄的影子?!鞍笭┲畡谛巍贝_無,但也不可以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依據(jù)個人興趣、愛好、和能力,老有所樂。心不老,知識不老是關(guān)鍵,趕上信息時代,拜電腦為師寫寫博文,瀏覽世界;金石書畫,樂在其中。沒人理我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理自己,來實現(xiàn)晚年價值。我想這也是詩文中所表現(xiàn)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淡泊精神——這是一種精神高地。 我國歷代的名人賢士都對個人的精神世界修煉很注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晉朝陶淵明,人生態(tài)度十分達觀,無窮達之念,無貴賤之憂,無生死之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被后人廣為傳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就是他們的精神世界展現(xiàn)。當(dāng)每個人都能回歸到心靈的平靜,社會自然不再喧囂、不再浮躁。 淡泊金錢的人,才能樂觀豁達,才是永遠向上的人。人生不在于長短,不在于金錢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意義,回首人生的價值,不在于向社社會索取了什么,而在于為社會留下了什么。
2012-6-20 于大連 靜遠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