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歷史長河中,明朝和清朝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這兩個王朝不但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最為盛強的時期,也是中國封建經濟高度發(fā)達的時期。除此之外,兩個王朝還有著極為完備的政權體系和較為長久的壽命(明朝278年,清朝267年)。 即 便如此,在異族和異域的槍炮聲中,這兩個王朝還是先后敗下陣來。明朝和清朝時期,正是世界發(fā)生急劇變化的時期,而陶醉在“中央大國”迷夢中的兩個王朝對此 卻渾然不覺。明王朝在十五世紀初曾經擁抱蔚藍色的大海,打開通往世界的道路,但沒有多久便自動關閉了這條道路,個中緣由不能不讓后世為之警醒。等到十九世 紀初,清朝被迫打開國門和世界發(fā)生聯系時,西方的槍炮已架在中國的門口。 在權力過度集中、農業(yè)文明高度發(fā)達的前提下,明朝和清朝不約而同的都選擇了拒絕世界貿易、拒絕世界市場、拒絕同外部世界的聯系。 毫無疑問,中國正是從十五世紀開始便開始落后于西方,而西方正是在最近六百多年中逐漸主導了世界。 明朝曾打開國門,試圖通過大海和世界接軌,但不久便自動關閉了這扇大門;清朝滿族統(tǒng)治者曾虛心的向中原漢民族學習,但后來卻頑固的拒絕西方世界的一切,即便在西方的船堅利炮之下仍然拒絕變革,這種力量究竟來源于何處? 種種事實表明,中國在明、清時期既沒有西漢王朝的進取之心,又缺乏大唐帝國的開放氣度?;蕶嘣絹碓郊小⑺枷朐絹碓浇┗?、科舉越來越形式。 當然,這兩個王朝并非一無是處,明代的文官制度曾保證了明帝國長久平穩(wěn)的運行,有明一代,雖有宦官專權卻無外戚亂政;清代的儲君繼位制度作為創(chuàng)新解決了歷代帝王立儲的困惑。有清一代,雖有農民起義但并沒動搖國本。雖為滿人掌權但并不歧視漢臣。 盡管如此,這兩個王朝所代表的政體就象熟透了的桃子盡管有著光鮮的外表,但內部已開始腐爛。 明朝迎來自己的開國六十年時,正值“仁宣盛世”,清朝迎來自己的開國六十年時正值康熙盛世。但沒過多久,便開始弊病從生。雖然,明朝在“仁宣之治”后有明孝宗的“中興盛世”(1488年——1505年的弘治朝既無權臣、宦官或后宮的專權,也很少弊政,在明代歷史上被稱為政治最賢明的時期,明孝宗也被后人譽為與漢文帝、宋仁宗相比肩的賢主)。清朝在康熙之后有“乾隆盛世”,但仍然擋不住這兩個王朝在盛世之后慢慢腐化,直至垂老而死。 清 朝比之于明朝,只是疆域大了一些、人口多了一些,在政治制度、思維模式,尤其文化、思想方面并無革命性的變革。當清朝沿著明朝曾畫過的圓圈慢慢繞行時,世 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清政府的圓圈尚未畫完就被西方列強強行撕裂了一道口子。清朝滅亡了,中國封建專制社會終于走完了它的最后一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