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就是換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有許多問題,本來家長想不通,換位后,問題就迎刃而解。這是理解的作用。據南京一項調查顯示,南京家長平均每天與孩子的交流時間不足15分鐘,有的家長寧愿花錢給孩子買大量的營養(yǎng)品,而不愿花時間與孩子相處。其實只要你蹲下身子,專心傾聽孩子說話,你就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加深對孩子的理解。
孩子小時候,哪怕在父母身上拉屎撒尿,父母也會毫無怨言,其原因是自己對孩子生命的誕生心存感激之情——因為這個小生命的誕生給他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此時的父母的眼里是一片光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他們不再感激孩子的生命給他們帶來的歡樂,而是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分數上,于是,不滿就產生了。原來他們愛孩子不是愛孩子的生命,而是愛孩子的分數。
要理解孩子就要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不只在用時多少,,還在用心多少。陪伴,是走進孩子心靈的正確途徑。我們家長要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去培養(yǎng)他們的各種能力和品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