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yī)學常識
現代救護
現代救護是立足于現場的搶救,在醫(yī)院外的環(huán)境下,“第一反應人”應對傷病員實施有效的初步緊急救護,以挽救生命,減輕傷殘和痛苦。關鍵在最短時間內排除一切可能出現的危險,確保在場人員的安全。
如何進行現代救護
表明身份。對傷病員進行救護時,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身份,以解除傷病員的疑慮。如果傷病員已喪失意識,則要向周圍的人說明。
心理安慰。在檢查處理傷情的同時,還應該安慰傷病員,對其實施心理支持,以減輕其思想負擔和因過度驚恐造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
早期通路。撥打急救電話“120”,電話報告內容:報告人姓名與電話號碼,傷病員姓名、性別、年齡、聯(lián)系電話;傷病員所在的確切地點;傷病員目前最危重的情況;現場所采取的救護措施。應在征得急救中心同意后再掛斷電話。
早期徒手心肺復蘇。保持氣道通暢、氧的供應,保證循環(huán)。
早期心臟電除顫。利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對傷病員進行心臟除顫,是最容易維持生命的環(huán)節(jié)。
早期高級心肺復蘇。如果專業(yè)救護人員能盡快趕到現場,對傷病員采取急救措施,使用急救藥物等“高級生命支持”,傷病人的存活率可能會更高。

心肺復蘇
任何原因的嚴重疾病、創(chuàng)傷或意外,都有可能導致最嚴重的后果,就是呼吸和心跳的停止。當一個人出現呼吸、心跳停止的時候,是否意味著這個人已經死亡?其實這個時候他還沒有真正死亡,如果我們能夠及時正確地實施心肺復蘇術的話,他還是有可能被救活的,因此,心肺復蘇術又被稱為“救命術”。
但心肺復蘇術的最佳搶救時間是在出現呼吸、心跳停止后的4分鐘以內,如果超過4分鐘,則隨著傷病員沒有得到心肺復蘇術的時間不斷延長,救活的成功率會不斷降低。
心肺復蘇術操作方法(DRABC)
1.D (Danger):檢查周圍環(huán)境是否安全,以保證救助者自身的人身安全。
2.R (Response):通過拍雙肩并大聲呼喚觀察傷病員是否存在意識反應,如果傷病員沒有意識、沒有反應、沒有看到呼吸及沒有活動,則表示已經昏迷。
3.呼救求助: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尋求幫助,如果現場有其他人,可讓其他人代為執(zhí)行。
4.A(Airway):保持傷病員平躺低臥位,使其頭后仰以保持氣道處于開放狀態(tài)。如果目擊或高度懷疑傷病員嘴里可能有東西堵塞,則側頭清理。
5.B(Breathing):通過眼睛觀察有無胸部起伏表現,同時將耳朵靠近傷病員鼻孔聽有無呼吸音和用臉頰感覺有無氣流拂過,如果看、聽和感覺達5—10秒仍沒有任何生命跡象,則表明呼吸停止,立即進行胸外按壓。
6.C(Circulation):對于成年傷病員,雙手掌根重疊按壓胸骨中下1/3處,雙手臂保持垂直用力,按壓深度要達胸廓厚度的1/3-1/2,以大約100次/分鐘的速度進行按壓。如果是兒童,則需減少按壓力度或用單手按壓;嬰兒則使用兩指并攏垂直按壓或雙手環(huán)抱拇指按壓。
持續(xù)進行胸外按壓,直到“120”醫(yī)生趕到并接手搶救。
二、創(chuàng)傷救護
扭傷
常見的扭傷部位包括腳踝、手腕、腰椎等部位,扭傷的原因是突然牽扯導致肌肉或韌帶拉傷,內部細小血管破裂后出血,從而導致疼痛和腫脹。
扭傷時要停止運動,扭傷關節(jié)要保證休息,用冰袋進行冰敷扭傷處,以減輕腫脹和疼痛,24小時內嚴禁熱敷。
流鼻血
指甲刮傷、空氣干燥、某些特殊疾病等均容易導致流鼻血,流鼻血一般是比較輕的癥狀或疾病。
流鼻血后要上身前傾,以避免鼻血流入口腔和污染衣服。用捏住鼻梁中部、用干凈的柔軟布料或衛(wèi)生紙?zhí)钊强住⒒蛑苯永浞蟊橇禾幍确椒ㄟM行止血,一般流鼻血幾分鐘后即可止住。
不建議使用仰頭、舉手、冷水拍脖子或額頭等方法,因為這些方法對流鼻血并沒有真正作用,盡管這樣處理幾分鐘后流鼻血也能止住,但那只是因為流鼻血自身停止的原因。
割傷出血
割傷是最常見的出血原因,根據割傷位置和深淺不同,可以選用不同止血方法,常用的有:
1.直接壓迫法:即用干凈的手或墊著布料壓迫出血處,此法適用于幾乎所有的割傷出血,但直接壓迫止血法使用時間較長時容易疲勞。
2.指壓止血法:通過壓迫出血動脈的上游,阻止血液流向割傷部位,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此法適用于四肢割傷和頭部出血。
3.包扎止血法:使用繃帶對傷口進行包扎止血,起到持續(xù)壓迫止血作用,此法適用于四肢割傷。
4.止血帶止血法:如果割傷較深,傷及大動脈時,單純壓迫或包扎止血難以達到有效止血,需要使用布帶在上臂或大腿處絞緊,起到徹底的止血作用,此法僅適用于四肢的大出血。
內出血
當身體受到重大打擊,特別是腹部受到鈍性物體打擊或車禍中,容易導致肝脾腎等實體器官出現破裂出血,因為腹腔或胸腔內部出血無法通過壓迫等方法止血,所以一般止血效果均較差,需要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或送往醫(yī)院進行手術止血。
送往醫(yī)院途中可用冰袋在出血部位進行冰敷,以減少出血,同時使傷員平躺并墊高下肢,以促進血液向大腦和心臟的分配。
四肢骨折
骨骼是人體能夠保持形體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受到撞擊或用力過大時容易造成骨骼受損,即骨折。骨折本身并不會致命,但由骨折引起的大出血則容易致命,如果損傷到骨骼旁邊的重要神經,亦會導致肢體功能的喪失。
骨折時最重要的急救措施是骨折固定,可通過使用夾板、書本、衣服懸吊等方法進行固定,以防止骨折斷端進一步損傷到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同時使用冰袋在骨折處進行冰敷,以減少骨折處出血,并盡快送往醫(yī)院進一步治療。
如果遇到較嚴重的骨折、脊柱骨折、多處骨折等現場不好處理時,如無大出血,可等急救醫(yī)生趕到后再處理,以免因處理不當造成更嚴重損傷。
肢體離斷
在一些嚴重創(chuàng)傷中,也會出現肢體的斷裂,如果肢體尚未完全離斷,需在有效止血同時保護好斷肢以方便手術縫接;如果肢體已經完全離斷,則應在有效止血同時,用冰袋隔離保存斷肢,連同傷員一起送往醫(yī)院。注意斷肢不要直接接觸水,更不要用清水清洗,以免造成肢體吸水腫脹而無法縫接。
三、緊急救護
曬傷
當皮膚長時間過度暴露于紫外線,會導致皮膚出現紅斑、疼痛、脫皮、水皰,甚至發(fā)熱、虛脫和休克等,即為曬傷。夏季中午最容易的陽光最容易導致曬傷,所以,酷暑季節(jié)上午10點至下午3點之間盡量減少外出,并需特別注意防曬保護。
一旦感覺皮膚疼痛或出現紅斑,應盡快到陰涼處或室內避暑,以防止進一步曬傷,并用冷水或冰袋對曬傷部位進行降溫。同時應多飲水,最好是含有礦物質或鹽分的飲料。
中暑
當人體長時間暴露于炎熱、潮濕悶熱等環(huán)境中容易造成體內熱量積聚過多,而造成頭暈、大汗、虛脫,甚至抽搐、昏迷等,即為中暑。
出現中暑癥狀后,立即轉移至陰涼通風環(huán)境,使用溫水擦浴、冰袋冷敷和風扇吹風等方式進行降溫,同時補充大量水分,最好是含有礦物質或鹽分的飲料。同時也可服用解暑藥物,如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等。
溺水
對于溺水者,自救時一定要盡量保持冷靜,使用仰泳或手腳同時拍水和踩水,以防止身體下沉,同時要大聲呼救。
如果是去救助其他溺水者,則不要輕易下水,盡量采用岸上救助方式,如使用繩子、竹子、救生圈、衣服等將溺水者拖上岸。
如果現場沒有可用的物品,而必需下水才能施救時,在自己水性足夠好的前提下,先大聲呼救和尋求幫助,再下水去施救,下水后要注意從溺水者身后靠近,以防止被抱住。
救上岸后,如果溺水者仍存在意識清楚,則等待“120”醫(yī)生或送往醫(yī)院;如果溺水者意識和呼吸均已消失,則進行救命心肺復蘇術至“120”醫(yī)生到達。
貓狗咬傷
隨著城市里養(yǎng)寵物的增加,被寵物致傷,特別是被貓狗咬傷的事情時有發(fā)生。那么,當不慎被貓狗咬傷時,應該怎么辦?
首先應觀察被咬傷有無皮膚破損,如果皮膚完好,則只需用清水清洗干凈即可;如果皮膚有破損,甚至有出血,則要盡量擠出可能受污染血液和徹底清洗傷口,以防止狂犬病病毒感染,并盡快去醫(yī)院注射狂犬病疫苗。
注意,如果寵物本身已經注射過狂犬病疫苗,自己被咬后仍要去醫(yī)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因為寵物注射過疫苗,只能保證寵物不發(fā)狂犬病,但并不能保證寵物體內不攜帶狂犬病病毒。
火災
火災是指 著火失去控制而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等災難性事件。
現場主要救助原則為:
逃生預演,臨危不亂。熟悉環(huán)境,暗記出口。
通道出口,暢通無阻。撲滅小火,惠及他人。
明辨方向,迅速撤離。不入險地,不貪財物。
簡易防護,蒙鼻匍匐。善用通道,莫入電梯。
緩降逃生,滑繩自救。避難場所,固守待援。
緩晃輕拋,尋求援助。火已及身,切勿驚跑。
跳樓有術,雖損求生。
擁擠踩踏
武漢人口相對集中,在舉辦公共活動時尤為擁擠,人群過密,很容易發(fā)生擁擠踩踏事件。
在公共場所一旦發(fā)生意外,人們由于恐慌往往會相互擁擠踩踏造成傷亡。球場、演唱會現場、狹窄的街道、室內通道或樓梯、電影院、酒吧、夜總會等地最容易因意外事件發(fā)生踩踏事故。
1.發(fā)現擁擠的人群向自己涌來時,應馬上避到一旁,但不要奔跑,以免摔倒或絆倒,切忌逆著人流前進。要遠離店鋪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傷。
2.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穩(wěn)住雙腳,不要采用向前傾或低重心的姿勢,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彎腰提鞋或系鞋帶。如有可能,要抓住堅固可靠的物體。
3.當發(fā)現前方有人突然摔倒后,一定要大聲呼喊,盡快讓后面的人知道。如果有孩子在身邊,要盡快把孩子抱起來。
4.一旦跌倒,如有可能應立即站起,若無法站起,就要蜷縮身體,用身體護住頭、頸部等身體重要部位,盡量縮小身體與地面的接觸面。如果感到頸部疼痛,應向救助者說明,以免造成頸椎永久性損傷。
5.進入活動場所,特別是封閉的活動場所時,應首先熟悉周圍的安全出口。
四、汽車事故
車輛落水
一旦車輛落水,不要胡亂開窗開門逃生,這樣做往往徒勞無效。當車輛沖入水中,有亮光的方向為水面方向。盡可能判斷出車體、車門的受損情況,因為變形的車門很難打開。
如感到車輛在下沉,車廂在灌水,應先拉開車門的保險,解除自身系著的保險帶,不要急于去試圖打開車門和車窗,因為此時壓強很大,很難打開車的門窗,只會白白消耗體力而使自己更緊張,要等到車艙快要灌滿水,內外的壓力基本相同時,深深地吸入一口氣,打開車門或破窗逃生。
高速爆胎
車輪爆胎在車輛的故障率中占有比較大的比重。而爆胎往往會導致嚴重的車禍,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車輛。遇到爆胎,不能驚慌,切忌急踩、猛踩剎車,要緊緊拉住方向盤,保持車輛的直線行駛,輕點剎車,讓車輛減速,然后控制車輛慢慢向道路右側靠邊停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如平時加強對輪胎的維護保養(yǎng),保持車輛輪胎的氣壓在標準的范圍內,杜絕輪胎低氣壓行駛和超速行駛等。
車輛自燃
車輛發(fā)生自燃時,駕車人應火速向119報警,立即疏散人員,當著火的車輛處在加油站、油庫、倉庫等危險區(qū)域時,要設法將車輛駛離、推離這些危險區(qū)域。并通過車輛自帶的滅火器或借助其他滅火器材進行滅火自救。
防止車輛自燃重在早期發(fā)現。駕駛員開車時若聞到有不正常的氣味,如電線、塑料燃燒時難聞的氣味等,應馬上停車檢查,用隨車帶的滅火器對濃煙或火苗進行噴射。
剎車失靈
剎車失靈后,可用手剎來進行剎車,但要操控得當,不能因驚慌而猛拉手剎。如果猛拉,可能會導致手剎的鋼絲繩因用力過猛被繃斷,使手剎失效。拉手剎過猛還會使車輛的后輪抱死,車輛很容易失控。正確的方法是緩緩地拉起手剎車手柄,不能用力過猛,分幾次拉緊、松開、拉緊、松開的方法,使車輛減速停下。需注意的是,拉手剎的手柄時要摁緊手剎車手柄的保險按鈕,這樣可以使手剎手柄在拉緊、放松的過程中操作自如,防止拉緊時手剎鎖死。
手動擋車也可通過搶擋減速停車。搶擋一般直接搶入二擋,搶入后再松油門抬離合器,這時如果有一種急剎車般的感覺,說明搶擋成功了。然后再伺機推入一擋,可以把電門關掉,利用發(fā)動機氣缸壓縮的作用使車輛停車。也可把上述兩個方法并用,以達到更好的緊急避險效果。
另外,若在一些下坡等危險路段出現剎車失靈,為防止險情進一步擴大,必要時可利用路邊的沙泥堆、草堆、路溝、樹林等障礙物給車輛施加阻力而停車。
即將翻車
車輛在行駛中,常常會由于側滑、轉向不足、轉向過度等原因導致車輛沖出路面致使翻車。
在翻車的一瞬間,首先要把電門鑰匙關到底,使車輛的方向盤處于鎖定的狀態(tài),這樣就能緊緊抱住方向盤,同時將雙腳勾住踏板或頂住底部,使身體固定隨車體翻滾。其次則是防止被碰傷或甩出車外(翻車時駕駛員若被甩出車外,在車輛的翻滾時很有可能會被車體碾壓致死)。另外,系好安全帶,這樣可得到相應保護。
車禍自救
當自己受傷時,應盡快撥打“122”交通事故報警電話和“120”急救電話,如果受傷較嚴重時,最好保持原地不動,等候急救人員到達。
車禍中的傷員多見各種創(chuàng)傷傷員,在救助這些傷員時一定要注意仔細檢查受傷情況,先止血處理再進行骨折固定等。如果傷員傷情復雜,且沒有大出血時,可等待專業(yè)急救人員趕到后再做進一步處理。
五、火車失事
火車失事的自救原則
1.抓住牢固的物體,以防被拋出車廂。
2.低下頭,下巴緊貼胸前,以防頭部受傷。
3.留在原座,保持不動;若接近車門窗,就應盡快離開。
4.火車出軌向前行進時,不要嘗試跳車,否則身體會以全部沖力撞向路軌,還可能遇到其他危險。
5.經過劇烈顛簸、碰撞后,火車不再動了,說明火車已經停下,這時應迅速活動一下肢體,如受傷應先進行自救。一般說來,緊靠機車的前幾節(jié)車廂出軌、相撞、翻車的可能性大。車廂連接處是最危險的地方,故不宜停留。
6.火車停下來后,不要貿然在原地停留觀察,因為車廂起火爆炸的情況很可能發(fā)生??蓪⒀b在緊急物體箱內的錘子拿出,打破窗戶爬出或采取各種方式打碎玻璃逃離車廂。
7.離開火車后,馬上通知救援人員。如附近有一組信號燈,燈下通常有電話,可用來通知信號控制室,同時報警。
火車發(fā)生火災后的逃生方法
1.火車失事后,如果發(fā)生火災,一定要冷靜,不要驚慌失措,切勿盲目跳車。
2.及時告訴列車乘務人員,并聽從乘務人員安排。
3.若條件允許,應立即關閉車窗,因為列車在運行中的風速特別快,如不關車窗,火借風勢會更加嚴重。
4.火災無法撲滅時,必須順列車運行的方向撤離,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列車在運行中火勢是向后部車廂蔓延的。
5.車廂內的火勢不大而濃煙彌漫時,被困人員可采取低姿行走的方式從車廂的前后門疏散到相鄰的車廂。
六、輪船遇險
運載旅客的輪船遇險后,乘客要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迅速穿上救生衣,不要驚慌,更不要亂跑,以免影響客船的穩(wěn)定性和抗風浪能力。

七、航空事故
飛機在起飛、飛行和降落時都可能發(fā)生意外,如起飛時起落架未收起;高空飛行過程中發(fā)生爆炸、墜毀、發(fā)動機停止工作;降落時偏離跑道等。
飛機失事的預兆:機身顛簸;飛機急劇下降;機艙內出現煙霧;機身外出現黑煙;發(fā)動機關閉,一直伴隨著的飛機轟鳴聲消失;在高空飛行時發(fā)出一聲巨響;艙內塵土飛揚等。

八、電梯安全
隨著武漢市內高層建筑的急劇增多,使用電梯的場合也越來越多。而因停電、電氣故障、機械故障、操作失誤等原因,時常會發(fā)生電梯中途停止運行的情況。若被困在電梯內,由于環(huán)境黑暗、空氣不暢,很容易給乘梯人員造成精神和身體傷害。
救助措施:
1.保持鎮(zhèn)定,避免因采取錯誤手段引起的人身傷害事故。
2.立即按下轎廂內配備的警鈴或撥打報警電話。
3.電梯內一般都配備了緊急照明電源,一旦斷電,緊急照明電源就會啟用,照亮轎廂。乘客可以互相照應,從容應對。
4.不要強行扒門,這樣會帶來新的險情。萬一手機沒信號、警鈴不響或報警電話無人應答,則應拍打電梯門呼救,以便引起過路人員注意。如無人回應,需鎮(zhèn)靜等待,觀察動靜,保持體力,等待救援。
5.救援應答后,乘客要告知故障,然后聽從指導,等待救援。

九、防騙防搶
防騙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各種騙術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對此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比如可樂罐中獎騙取錢財、謊稱家屬發(fā)生交通事故、以交朋友或相親為名義行騙、“克隆”信用卡或儲蓄卡、丟包或掉包詐騙、兌換不流通的廉價外幣、高價出售“貴重”藥品、虛假招工招生、“借手機”為名詐騙、謊稱“需要幫忙”行騙、街頭寫文行騙、“多次乞討”行騙、“路邊押注”詐騙、“換零錢”詐騙等等行騙行為令人瞠目結舌。

防搶
1.外出時身上不要攜帶過多的現金和貴重物品。不外露或向人炫耀貴重物品,應將現金,貴重物品藏于隱蔽處。
2.若在銀行等機構存取較大數額的錢款時,要有人陪護。
3.盡可能減少夜間單獨外出,不在僻靜的地方活動,寧可多走些路,也不要步入僻靜街巷、小道。
4.在回家探親、外出旅游、參加社會實踐等途中盡量結伴而行,減少夜間乘車。
5.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要走在機動車道上。
6.對騎摩托車停停走走和車站閑散的人員應多加留神。
7.對那些無牌、使用外地牌照的摩托車或在銀行、大型商場門口停車未熄火的摩托車以及長時間在自己身旁低速慢駛的摩托車應提高警惕。
在遭到搶劫時只有保持鎮(zhèn)定,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切忌手忙腳亂,并應看清犯罪分子的衣著、身高、體態(tài)等特征和逃跑方向,向周圍群眾尋求幫助,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十、雷雨避險
戶外防雷擊
1.雷雨天氣時遠離孤立的電線桿、廣告牌、大樹等。可躲在有金屬頂的各種車輛及金屬殼體的船舶內,千萬不能將頭、手伸出車外。人坐在車內一般不會遭遇雷電襲擊,因為汽車是一個封閉的金屬體,具有很好的防雷電功能。
2.立即停止室外釣魚、劃船、游泳、高爾夫等活動。
3.不要停留在高樓平臺上,在戶外空曠處不宜進入孤立的棚屋、崗亭等。
4.打雷時,最好關掉手機電源,切忌使用電話。由于雷電的干擾,手機的無線頻率跳躍性增強,很容易誘發(fā)雷擊和燒機等事故。
5.由于身體的跨步越大,電壓就越大,也越容易傷人,所以雷雨時不宜快速開摩托、騎自行車或在雨中狂奔。
6.若在樹林中,最好找一塊空地,雙腳并攏蹲下,與樹保持3米遠的距離。
7.在空曠田野上,應盡量降低自身高度,不要把帶有金屬的物體抗在肩上或放的高于頭頂。
8.在戶外遭遇雷雨來不及離開高大物體時,應馬上找些干燥的絕緣物放在地上,并將雙腳合攏坐在上面,切勿將腳放在絕緣物以外的地方。
9.雷電交加時,若頭、頸、手處有螞蟻爬走感,頭發(fā)豎起,說明將發(fā)生雷擊。遇到這種情況,應馬上蹲下來,低下頭,身體前傾,雙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曲成一個球狀,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屬飾品和發(fā)卡、項鏈等,可減少遭雷擊的危險。
10.多人共處室外,相互之間不要擠靠,以防被擊中后電流互相傳導。
雷擊后的急救
被閃電擊中后,強大的電壓會使人的心臟停止跳動,出現失去知覺和假死現象,這時千萬不要以為已經沒救了。在未完全證實患者死亡之前,如果能在4分鐘內用心肺復蘇法對其進行搶救,可能會使心臟恢復跳動。如果有人遭到雷擊,應立即對其進行搶救。如果遇到一群人被閃電擊中,先搶救那些已無法發(fā)出聲息的人。
發(fā)生雷電傷人事件后,市民在打“120”求助的同時,對于輕傷者,應立即轉移到附近避雨避雷處休息;對于重傷者,要立即就地進行搶救,迅速使傷者仰臥,并不斷地做人工呼吸和心肺復蘇術,直至呼吸、心跳恢復正常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