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魚,又稱胖頭魚。大頭魚、黑鏈、花鰱,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分布在全國各地。鳙魚肉質(zhì)雪白細嫩,深受人們喜愛。它頭大而肥,身體側(cè)扁較高,背面暗黑色,有不規(guī)則的小黑斑。鳙魚棲息在水的中上層,以浮游生物為食。
鳙魚和鰱魚不但形體相仿,而且兩者都屬于四大家魚之一,它們之間的區(qū)別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有了明確說明: “處處江湖有之,狀似鰱而色黑。其頭最大,有至四五十斤者。味亞于鰱。鰱之美在腹,鳙之美在頭?;蛞增枴Ⅶ珵橐晃?,誤矣。首之大小,色之黑白,大不相侔。”為此,民間習慣上就把鳙魚叫作“花鰱”或“胖頭魚”了。
鳙魚和鰱魚同樣價廉物美,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素有“青魚尾巴,鳙魚頭”的諺語。
營養(yǎng)成分
主要是水分、蛋白質(zhì)、脂肪、灰分、無氮浸出物,以及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隨著魚體的生長發(fā)育,水分的含量逐漸減少,蛋白質(zhì)和脂肪的含量則逐漸增加。
保健功效
性溫,味甘。
鳙魚無毒,有暖胃、祛頭眩、益腦髓的功效。
鳙魚肉有疏肝解郁、健脾利肺、補虛弱、祛風寒、益筋骨的作用,咳嗽、水腫、肝炎、眩暈、腎炎、小便不利和身體虛弱者都可用它來進行食療。
鳙魚富含磷脂及可改善記憶力的腦垂體后葉素,特別是鳙魚的頭部腦髓含量很高,經(jīng)常食用,能暖胃、祛頭眩、益智商、助記憶、延緩衰老。
鳙魚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保護作用。
經(jīng)常吃些鳙魚能起到潤澤皮膚的作用。
適用人群
每餐食100克左右。
營養(yǎng)陷阱
鳙魚不宜食用過多,如果食用過多就容易引發(fā)瘡疥。
鳙魚的魚膽有毒不能食用,凡有瘙癢性皮膚病、內(nèi)熱、蕁麻疹、癬病者應少食鳙魚。
營養(yǎng)食譜
鳙魚頭湯是一種防哮喘的良劑。魚頭湯中含有一種特別的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防止呼吸道發(fā)炎,對兒童哮喘病最為有益。每天喝2—3次鳙魚頭湯,可使呼吸道感染及由此而引起的哮喘病發(fā)生的幾率減少。
①鳙魚川芎白芷湯
原料:鳙魚頭1只,川芎、白芷各60克。
制法:將鳙魚頭去鰓洗凈,用刀劈成兩半和川芎、白芷一同放在沙鍋內(nèi),加清水足量,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慢煨至魚頭熟爛,食魚頭飲湯。
功效:本菜適用于氣血不足、外感風寒所致的頭痛及眩暈等。
②茯苓胖頭魚
原料:胖頭魚1條,茯苓粉20克,淀粉5克,精鹽、味精、蔥、
制法:①將魚去鱗、鰓、腸,洗凈。剔下魚肉用刀背砸成肉泥,切下魚頭備用。將魚泥放入碗中,與茯苓粉、淀粉、精鹽、味精、蔥姜末、黃酒調(diào)配成魚丸泥料。②將魚頭放在沙鍋中,加冷水沒過魚頭,再把肉泥做成的魚丸下入沙鍋中,緩緩升溫加熱,至魚丸定型后,再調(diào)加鹽、味精和筍片,待魚頭煨燉熟透即可。
功效:此菜益氣補虛,健腦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