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按摩頭部五穴(風府、左右承靈、神庭、穴百會): 風府穴(督脈上的風府穴在后頸部,兩風池穴連線中點,頸頂窩處。即后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對應腎,一般頭痛按此穴均會痛。 膽經上的承靈穴位于人體的頭部犄角處,左右對稱各有一個。左承靈(頭部左犄角處)對應肝。喝酒后頭痛要重點按摩此穴;膽經上的右承靈(頭部右犄角處)對應肺,吸煙或二手煙引起的頭痛。 神庭穴(位于面部發(fā)際線正中,是膀胱經之會穴),對應心,睡眠不好時該穴要多按; 百會(是人體督脈上的要穴。它位于頭部,在兩耳廓尖端連線與頭部前后正中線的交叉點),脾胃消化不良產生頭痛,按此穴效果好; 指壓太陽穴也可止頭痛:頭痛發(fā)作時,患者自已回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頭部雙側太陽穴(在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后一寸凹陷處),壓至脹痛,并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約1分鐘,頭痛便可減輕。 2、特效治頭痛法: 用左鼻、右鼻之呼吸療效 我們起床時,可以注意哪邊吸氣、吐氣比較快?左邊或右邊?我們有左邊、右邊鼻孔,吸氣、吐氣,右邊等于是太陽的意思,左邊等于是月亮. 男生大部分吸氣、吐氣在右邊,所以他們比較會生氣。 平常頭痛時可以用手把右邊鼻孔關起來,只用左邊鼻孔吸氣、吐氣,約五分鐘,頭痛就好了。 如果疲倦、累了,相反的關起左邊的鼻孔,只用右邊吸氣、吐氣,不用多久,馬上精神好起了。 因為右邊屬于火氣,比較會熱,左邊比較會涼。 如果左邊比較快,覺得提不起精神,可以關起左邊鼻孔,用右邊呼吸,很快的精神會好起來。 3、偏頭痛一般是膽經、三焦經不通造成的,可試試,如果其上有特別痛的穴位,揉開即可緩解. 4、頭頂痛:按摩肺經上的列缺穴(兩手虎口相交叉,食指尖所指筋骨凹陷處)。手法:直按斜向上頂。 5、氣血瘀阻型偏頭痛(癥狀:頭部的半邊一陣陣地跳著疼,疼得厲害的時候,還會一陣陣惡心,有想吐的感覺,特別愛發(fā)脾氣)。用食指指腹按摩率谷穴(位于耳朵尖上正1.5寸處),兩個指腹同時作前后的揉動,用力要均勻,不宜過強或過弱,按摩四五分鐘,頭部就會輕松很多。)操作方法:每天晚上的11點按摩率谷穴,每天1次,每次10分鐘,也可不拘時做。 6、伴有失眠的偏頭痛:按摩三焦經上的安眠穴(位于翳風(手少陽)與風池穴(足少陽膽經)邊線中點),手法:中度點按。按摩大陵(腕關節(jié)掌側第一橫紋正中,兩筋之間),直按斜上頂點按1—2分鐘。按摩任脈上的關元(臍下四橫指,中線),半臥后揉100-200下, 45℃水泡足,按揉涌泉穴200下。 7、每天早晚用幾分鐘來按摩風府風池穴,那么頭疼、感冒基本上就可以與你絕緣了。按摩時,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別按住兩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脹微熱感即可。 8、頭痛、腰痛、怕冷:按摩風池配昆侖穴:風池為足少陽肝經與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陽維、陽蹺脈的交會穴,對降低眼壓有較好的作用。昆侖治頭痛為遠道取穴。二穴相配可疏通經絡,祛風解表,明目益聰,所以偏正頭痛均可取之。(膀胱經上的昆侖穴位于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蜃阃怩缀蠓?,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9、風府——專治后腦勺頭痛的祛風大穴 在人體當中有很多地方很容易遭受風的襲擊,所以將其命名為“風”,如風府、風池、風門、翳風等等,幾乎所有的風穴都在上半身,以頭部居多。這是因為頭居上部,而風性輕揚,最容易侵襲人體上部,引起的第一病癥就是頭痛。 風府穴(在后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 上班的時候,如果空調正好在腦后的話,也一定要想辦法把方向調一下,或者在背后肩頸部位搭一條圍巾。還有,平時洗完頭,一定要吹干再睡覺,否則濕氣進入頭部,也是很難消除的。 我們在按摩風府穴的時候,可以低下頭,女性用左手將頭發(fā)向前攬起,用右手拇指按摩,其余四指在頭上部固定住。這樣大拇指可以得力,稍微用點勁,每次按摩30~50次,可以很好地緩解頭痛癥狀。用西醫(yī)的說法,就是按摩風府穴,可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也就是大腦的血液供應,按摩完之后會覺得頭腦特別清醒,不再暈暈沉沉的。 10、頭痛,小兒驚風,腰痛、外踝痛:按摩膀胱經上的金門穴(位于人體的足外側部,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在腓骨長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間;有足底外側動、靜脈;布有足背外側皮神經,深層為足底外側神經。功能作用:補陽益氣,疏導水濕。主治疾?。海?。 10、感冒、中暑、神經性或睡眠不足等非器質性病理變化所引發(fā)的頭痛、偏頭痛: 1)雙手內外相疊置于督脈之百會穴上(百會穴在頭頂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之交點處),全掌置于經外奇穴之四神聰(四神聰穴在百會穴之前后左右各旁開一寸(食指中節(jié)一橫指),共四穴)穴上,正反方向各按揉一分鐘。 2)用食指指腹先后按揉胃經之頭維穴(頭維穴在額角直上入發(fā)際五分處),經外奇穴之印堂穴(印堂穴在兩眉頭連線中點處),肺經之列缺穴(取列缺穴:兩手虎口交叉,食指尖按到的另一手腕后高骨正中,有個小窩即是此穴),正反方向各按揉一分鐘。,可雙手同時按摩兩側穴位。 3)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經外奇穴之太陽穴(太陽穴在眉梢與外眼角連線中點外開一寸處凹陷中),雙手同時按摩兩側穴位。膽經之風池穴(位于脖子后大筋(斜方?。﹥膳灶^發(fā)邊的凹窩中),雙手同時按摩兩側穴位。大腸之經合谷穴(取合谷穴:一手虎口張開,以另一手拇指頭節(jié)橫紋壓在虎口上,拇指尖按到處即為此穴)。 正反方向各按揉一分鐘。 11、神經性頭痛的治療 1)合谷穴配內庭穴:合谷穴位于雙手大拇指與食指分叉處向尺骨側一市寸。內庭穴:位于雙足第二、三趾之間。按摩該兩穴位可治療神經性頭痛、失眠性頭痛、頸后疼痛等疾病。 按摩方法:按摩合谷穴時,可用雙手拇指以順時針方向交替按摩。內庭穴位用雙手拇指直接點壓雙足二、三趾之間,可起到立即止痛效果,堅持每日2—3次,每次10分鐘。按摩該兩穴位后一般3—5日可起到治愈效果。 2)按摩拇指上端有肉的部位(就在指甲背后),再按摩頸部反射點(拇指和手掌的連接部位)。先按摩手掌的內側,再在拇指關節(jié)周圍按摩。12、抑郁、頭痛的療法(如常年抑郁不舒,總想大哭一場):取大腸經“二間穴”,使肝氣調達。 13、頭痛欲裂:先按摩整條心經,以瀉心火;再點掐神門穴(神門穴是心經的原穴,位于手腕部位,手腕關節(jié)手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瀉心火而轉生脾土。接著點按脾經之大都穴(位于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jié)(第1跖趾關節(jié))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以便和心經順接。點按脾經太白穴(位于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后下方凹陷處),將心經之能量儲藏于脾。 14、頭冷痛,天熱也得戴帽子,患者頭部特別怕冷,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病因為虛癥,炙百會穴上星穴。 15、頭冷痛,前額痛,受寒時疼痛加重,頭部畏風怕冷,常要戴帽子,天冷鼻塞呼吸不利,可分辯氣味,天熱時癥狀消失,病因為氣虛血瘀,炙百會穴,上星穴,撥揉風府風池穴。 16、頭目昏沉,精神不振,全身無力,病因為心理壓力過大,休息不到位,點揉后溪穴3分鐘,后溪為督脈之會穴,上通頭部可使人精神振作。 17、酒后頭痛,點搡率谷穴,盧息穴,百會穴,撥揉后頭斜方肌起止點心,淺拿肩井穴。 18、長期生悶氣的如何調治? 按摩太沖穴;敲膽經;撥動陽陵泉。疏通三焦經,推按膻中穴。 氣郁之人一定要與人訴說,有人心里有很大的委屈說不出來,哭一場就好了。 19、定時定量飲水,輔以藥物 1)偏頭痛也是由脫水引起的:睡覺時被子蓋得太多不利于體溫的調節(jié);飲酒(宿醉)過量會引起細胞脫水,特別是腦細胞脫水;節(jié)食或過敏癥能導致組胺的釋放;天氣炎熱時身體會缺水,這些都是偏頭痛的誘因。從根本上說,偏頭痛似乎是體溫在“熱壓力”下進行調節(jié)的表象。人們突然感到偏頭痛,主要是因為缺水。 預防偏頭痛,最謹慎的辦法是定時定量飲水。偏頭痛一旦暴發(fā),一系列化學反應能讓身體動彈不得。此時,人們不得不用足量的水送服止痛藥。足量的涼水或冰水可以在人體內部發(fā)揮作用,給身體(和大腦)降溫,促使身體各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收縮,因為血管的過度擴張可能也是偏頭痛的主要起因。 2)治偏頭痛的食療方法有——核桃芝麻糊。先取一小袋芝麻糊,2勺或3勺碎核桃,1勺黃豆粉,枸杞少許,橄欖油少許,混合在一起再添加牛奶煮成糊狀??梢援斪髟绮?,每天服用,治療偏頭痛的效果很好。 3)用治療頭疼的特效外用藥BECOOL(原產原包裝,英國制造,網上可買到),效果特別好,對偶爾頭疼時一帖就好(當發(fā)生頭疼,發(fā)燒,中暑或要放松緊張的情緒時候,往額頭上一貼,效果持續(xù)6個小時以上),無副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