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七日談:信用卡密碼安全之盾還是盜刷之源字號:T|T 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編者按:2月初,一則新聞《銀行內(nèi)部人士稱銀行卡無密碼更安全》在網(wǎng)上引起網(wǎng)友熱議,在人們紛紛重新建立安全防范意識的時候,本周央視《多銀行稱無密碼信用卡遭盜刷不予賠付》的報導更讓人們產(chǎn)生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密碼究竟是保護帳戶安全的盾牌還是遭遇盜刷銀行不賠的保護傘?未來持卡人應當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保證自己的權(quán)益?在這一系列問題的背后是一宗宗“禍從天降”的案件,而密碼則成為能否使銀行賠償損失的關(guān)鍵。 有密碼遭盜刷一般只賠50% 2011年11月1日,廣州李女士銀行卡被盜刷11萬元,而在1年內(nèi),她從未使用過該卡,在今年2月的一審判決中,李女士只獲得了50%的賠償。銀行卡被盜刷要有兩個條件,一是銀行卡丟失或被復制,二是密碼的泄露?!痹阢y行卡這方面,由于銀行系統(tǒng)無法鑒別銀行卡的真假,所以這方面的責任是由銀行承擔,而關(guān)于密碼問題,在此類案件中,銀行卡密碼屬于持卡人和銀行所共有,義務的對等就決定責任的對等,密碼一旦泄露,不能僅由持卡人舉證,銀行也應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據(jù)監(jiān)管部門人士透露,在銀行和客戶都無提出有力證據(jù)的情況下,銀行和客戶各承擔50%的損失,想要獲得100%的賠償,可能性微乎其微。 無密碼銀行卡更安全不可信 對于網(wǎng)上瘋傳的銀行卡無密碼更安全,依據(jù)主要是因為幾乎所有銀行的信用卡章程中都規(guī)定:“凡使用密碼進行的交易,均視為持卡人本人所為?!币坏┮虼吮I刷,銀行無法識別,即使被盜刷也被認定為個人保護密碼不當,責任為持卡人承擔。而僅憑簽名消費的信用卡丟失或被盜后,盡管容易遭盜刷,但不存在密碼泄露的情況。在追究責任時,筆跡專家能分辨真?zhèn)危绱_認非本人簽名,責任則轉(zhuǎn)移到刷卡的商家身上。 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正如央視《信用卡緣何被盜刷》報道中所講的那樣,銀行方面并不會根據(jù)持卡人是否設(shè)置密碼來承擔相關(guān)責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永軍表示,銀行卡除了密碼,若是要成功交易則必須有持卡人的簽字,這個時候就有一個簽字審核的問題,如果銀行或者商家沒有查出這個簽字的準確性,就是說假冒簽字的話銀行和商家肯定要承擔責任,但是是不是全責則要視情況而定。 如何有效的利用銀行卡密碼保護帳戶 目前鍵盤記憶膜、微型攝像頭、磁條復制器等隱形設(shè)備不斷涌現(xiàn),隨時可能讓消費者辛苦勞作掙來的錢不翼而飛。消費者在刷卡過程中,風險點更多在POS機刷卡上,所以消費者最好不要用儲蓄卡直接消費,也不要在小店里用POS機。而在進行ATM操作前,要留意取款環(huán)境是否安全,如果發(fā)現(xiàn)ATM上有多余的裝置或攝像頭,插卡口或出鈔口有異常情況或有被改造的痕跡,就不要使用并立即與銀行聯(lián)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