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很多人只知道為金錢而拼命工作,以至一生都在財務(wù)困難中掙扎。當然,人生一世沒有欲望是不行的,沒有金錢也是不行的,但千萬不要成為欲望和金錢的奴隸。 金錢對于生活來說固然重要,但金錢并不是萬能的。如果一個人被金錢蒙住了雙眼,便會迷失了自己的世界,也領(lǐng)略不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就算有了再多的錢,這樣的人永遠也不會快樂,也永遠尋找不到生命的真諦。 智者做金錢的主人,愚人做金錢的奴隸 美國富豪威吉爾,他深知沒有錢的苦,所以一生對金錢孜孜不倦地追求,在他的努力奮斗下,他的事業(yè)總算是有了起色。然而,他對金錢的盲目追求,使得工作中的一點小小的投資失誤,都會令他痛不欲生。 在他即將年過半百的時候,已經(jīng)全身到處都是病,心力交瘁,即使是如此,他也仍然念念不忘對財富的追逐。他不愿意把大把的時間花在看病上,他覺得那簡直是一種極度的浪費。因為他覺得,有這看病的時間,已經(jīng)夠他談成好幾個生意,賺取好多的錢了。 然而,在一次大病后,醫(yī)生警告他,如果再這樣下去,恐怕將來日無多。這個消息就像是宣告威吉爾的生命就此告終一樣,他驚呆了,他終于讓自己的心靈在瘋狂的賺錢中停了下來,他苦思冥想了一周。養(yǎng)病過程中,他終于想明白了:生命中應(yīng)該擁有的不僅僅是錢。不能讓金錢占據(jù)所有的生活,那么自己將成為金錢的奴隸,終生只為它勞碌奔波。 在病痊愈后,他像完全變了個人似的,大把、大把地將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捐助給了公益事業(yè),美國的很多科學(xué)研究成果都有他的一份資助。而他本來已滿身是病,命在旦夕,卻奇跡般地好轉(zhuǎn),最終他活到了古稀之年。 錢本來應(yīng)該是人們的工具,打造快樂生活的工具;人本來應(yīng)該是錢的主人,是錢的管家。可是,現(xiàn)今社會,又有多少人真正地做了金錢的主人呢? 有很多人像威吉爾一樣,一輩子在金錢的泥沼中掙扎,回顧走過的人生,他們除了追逐金錢外,有沒有真正地享受過金錢帶來的快樂呢?到底是他們控制了金錢,還是金錢控制了他們呢? 曾經(jīng)有人總結(jié)了“中國老太太和外國老太太”對于金錢觀念,用以教育人們正確對待金錢。故事是這樣的:外國老太太從年輕時就開始超前消費,過分地享受金錢帶給她的物質(zhì)滿足感。這就等于是在花未來的錢,后來,她生活雖十分緊張,但卻充實而快樂,至死恰好把銀行的各項貸款都還清,安然地閉上了眼睛;相反地,中國老太太從年輕時就開始定期儲蓄,一生勞碌,省吃儉用,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最后,病痛纏身,給子女留下一筆可觀的遺產(chǎn),孝順的子女為她舉辦了風(fēng)光的葬禮,可她生前幾乎沒有享受過什么福。這兩個老太太由于生活觀念的不同而帶來截然不同的人生結(jié)果。 其實過于鋪張或過于吝嗇,都容易被金錢所驅(qū)使。因此,是要做金錢的奴隸,整日為錢奔波;還是要做金錢的主人,還是讓金錢成為我們幸福快樂的源泉。是每個人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真正具備生活智慧的人不是苦行僧,他們會追逐財富、享受財富,不管在什么時候,都做金錢的主人,而不要做金錢的奴隸。 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對財富、金錢的不懈追求并沒有什么錯,只是一個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應(yīng)該會明白,錢財只不過是身外之物而己,生帶不來死也帶不去。雖說沒有錢財不行,但千萬不要把錢財看得太重,更不要刻意去追求。生命里不是只有賺錢這一件事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如果讓賺錢本身將生活填得滿滿當當,容不下其他,即使有再多的錢,好日子也不會到來。 金錢是天使?還是魔鬼? 張鵬是一名高二的學(xué)生,成績優(yōu)異,深受老師和同學(xué)的喜歡,是學(xué)校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 他平時經(jīng)常在周末或是假期到校外打工掙錢,因為他實在是不好意思向已經(jīng)下崗的媽媽伸手要錢,他的生活費和學(xué)費都是媽媽東拼西湊來的。但是要想在同學(xué)中“有面子”,就必須得有錢,且花錢大方。為了這點虛榮,他才偷偷地去打散工,掙點錢充門面。 但是,還不滿十八歲的他交了個女朋友,有了女朋友就不能再偷偷去打工了。所以他索性不去打工了。他認為,反正家里有養(yǎng)他的義務(wù),憑什么別的同學(xué)都是家里養(yǎng),不太富裕的同學(xué)花錢也挺大方的啊,他干嘛就非得自己去掙,再說,在家里丟面子,總比在同學(xué)面前丟臉好。 此后,倆人上迪廳、下館子、看電影,形影不離。很快,張鵬便囊中羞澀了。為了和女友繼續(xù)這種生活,張鵬時不時地偷家里的錢,由于他平時乖巧,所以,媽媽從不曾懷疑過他。 有一天,英語老師讓張鵬這個英語課代表到自己家去拿一份測試卷。按照老師給的地址,他找到了老師家,在他找測試卷時,發(fā)現(xiàn),原來老師家里挺有錢。于是,一個算盤就在他心里打好了。他想,馬上就是女友的生日了,正愁沒有錢給她買禮物呢。 一日上午,他埋伏在老師家附近,看到老師和其丈夫離開后,便來到了老師家門口,用上次暗中配好的鑰匙進入老師家中,準備行竊。這時,老師的年僅5歲的小女兒慧慧突然出現(xiàn)了,看到張鵬不禁大叫起來。張鵬情急之下,便用雙手緊緊扼住源源的脖子,將其掐昏。但是,為了安全起見,避免不被慧慧認出來。他又從廚房找來一把菜刀,砍向慧慧的脖頸,將其殺害,隨后開始翻箱倒柜進行搶劫,拿走手機一部和600余元現(xiàn)金后逃走。 后經(jīng)對現(xiàn)場指文的鑒定,及其他調(diào)查證實是張鵬所為。終因殺人搶劫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看了這個事例,很多人都會覺得“都是錢惹得禍”。如果不是為了錢,張鵬這樣一個好青年也不會就此走上了不歸路。 其實,金錢本身并沒有錯,錯的是人們對于金錢的觀念。不能否認地,金錢的確是好東西。有錢就可以買到好房子、好車子,名牌衣服、皮包等等,可以過很舒服的日子。它是人們勞動價值的體現(xiàn),有了錢才能過上自由富足的生活。從這個角度說,金錢就是天使。但是,它也有可怕之處。這個世界尤其是人心太復(fù)雜了,所以,金錢就不完全是勞動價值的體現(xiàn),坑蒙拐騙或依靠色情暴力等等也可能獲得金錢,并且有可能用錢奴役一些人做壞事,甚至是迷失自己,為了金錢去犯罪。如果從這個角度說,金錢就是魔鬼。 金錢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取決于人們的金錢觀。 正確的金錢觀應(yīng)該是:做金錢的主人,不做金錢的奴隸;君子故然愛財,也要取之有道,用之有方。有錢也可以做很多善事,比如說幫助貧困孩子,使他們不再挨餓,幫助貧苦無依的孤兒,建學(xué)校、醫(yī)院、養(yǎng)老院等等。這樣就會讓你因金錢而變成天使。但如果非要背道而馳,結(jié)果,只會讓你因金錢而變成魔鬼。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適可而止,適可而止是一種明智之舉;同時決不可貪得無厭,因為想得到越多的東西,失去的往往就會越多,甚至包括生命。 有人以為有錢就有一切,就可以買任何別人得不到的東西,所以想盡辦法不擇手段去取得財富。許多人因此迷失了自己。因為在他們眼里只有自己,在得到金錢的同時,往往失去了更多更要的東西。 世上有富就有窮,這是世界的法則。做任何事都要量力而行,尤其是在涉及到金錢方面,更應(yīng)如此。無論是富有還是貧窮,都不能在金錢面前低頭。更不要把賺取金錢變成一種沉重的負擔(dān),把個人的生活和情緒都交由金錢來左右。這樣的人生,就不是你的人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