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濕地松造林措施
1、造林地選擇:應選擇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臺地,要求光照充足、土層深厚、濕潤肥沃、質地中等,土壤為泥質巖、砂質巖第四紀紅粘土發(fā)育而成的紅壤土。
2、造林規(guī)劃:一般要在7~8月份進行調查規(guī)劃作出下年度的造林安排。根據造林地實際情況,做好防火林帶規(guī)劃,原則上以山脊分水線為界,設置生物防火林帶,面積以500~1000畝/塊為宜。
3、整地備耕:細致整地是濕地松造林的重要措施之一,為促進濕地松的根系尤其是菌根的發(fā)育、植株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進行,最遲也要在造林前一個月完成整地工作。
操作規(guī)程:除雜→煉山→定穴→挖樹穴→下基肥→回土。
?、?、除雜煉山:林地是否干凈,是濕地松種植后前期生長加快慢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求先除雜再煉山,即把林地上的灌木砍除,保持灌木樹頭不高于30cm,有利于煉山后林地干凈。煉山后,如果對雜灌木仍然較多的荒地、跡地,要進行除雜。
?、?、定穴:主伐期為15年的濕地松豐產林,畝植74株,即株行距為3m×3m。濕地松為強陽性樹種,造林密度太大會造成林相過早郁閉,影響濕地松的冠幅生長、胸徑、單株材積、危害后期生長,造成"前期生長快,后期生長慢"的早衰現象。通過多點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在濕地松造林密度為3×3m植距,其胸徑、樹高、單株材積及蓄積量均最高,生長量可提高10%以上,蓄積量提高近30%。因此,濕地松用材林造林密度不能低于2.5m×2.5m。
?、?、挖樹穴:挖明穴,規(guī)格為40×40×30cm。挖穴時應將表土和底土分放在穴的兩旁,以便于將表土回入穴中。
⑷、下基肥:每穴施過磷酸鈣0.25公斤、0.1公斤優(yōu)質復合肥作基肥。把肥料放到樹穴的中下部或底部,不宜把肥料放在樹穴的中上部,否則,種植后容易出現燒苗現象。
⑸、樹穴回土
第一步:先回少量富含有機質的表土(不超過三分之一),將泥土與肥料充分混合。
第二步:將表土或風化的泥土(注意打碎泥塊)填滿樹穴,并略高于地面。如果回土時沒有填滿樹穴,種植后穴內容易積水浸苗,或下雨時泥土沖入穴中將小苗埋沒,影響苗木成活。
4、造林種植:
?、拧⒎N植時間:選擇春季至秋季、下雨后土壤濕潤時進行種植。如果土壤濕潤,下雨前也可種植。
?、?、種植方法:種植前先將容器苗淋透水再上山,種植時小心將薄膜袋撕掉,保持營養(yǎng)杯土團完整不松散。但注意不要將營養(yǎng)杯土團捏實,否則會影響苗木根系生長。種植時要做到"根舒、苗正、打緊",苗身要直,苗的周圍可用碎土壓緊,泥土覆蓋高于營養(yǎng)杯約0.5~1cm為宜。
信息來源:臺山市紅嶺國家濕地松、雜交松良種基地 | 責任編輯:臺山市紅嶺國家濕地松、雜交松良種基地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