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石心
改革開放之初,沒有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沒有現(xiàn)成的路子,所以小平同志講,改革開放要“摸著石頭過河”,也就是說要試驗、探索、開拓。當然,試驗、探索你就要交學費,就要付出代價。
我們改革開放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要建設(sh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也就是說還要繼續(xù)改革、試驗、探索。成功的,我們就保留,就發(fā)展;不成功的,我們就退回去,再找出路。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建設(shè)是一個實踐過程。小平同志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100年,甚至更長一些,恐怕也是基于這樣的考慮,而做出的科學判斷。
改革開放不是為了一些人、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是為了中國的利益,為了全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一切改革措施都必須代表、實現(xiàn)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不是圍繞共同富裕,那么改革開放就不能得到大多數(shù)的支持,也就會缺乏繼續(xù)前進的動力。
老百姓能不能得到實惠,這是他們對改革開放支持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我們講發(fā)展是第一要務,解放和發(fā)展生產(chǎn)力,把蛋糕做大。現(xiàn)在中國的“蛋糕”已經(jīng)不小了,那么公平、公正的社會分配改革必須提上日程。社會分配改革也是改革開放的組成部分,即便是沒有石頭可摸,這條河也還是要過的。
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yè),中國人民所付出的智慧和汗水、代價和犧牲,可以說是牽涉到家家戶戶。而這些付出和犧牲不能被忘記,不能被忽略,不能不得到合理的回報。我們?nèi)硕唷⒌鬃颖?,雖然還不能完全實行福利社會,但是我們必須讓人們看到我們是在朝共同富裕的方向前進,而不是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狀況愈演愈烈。
改革到了深水區(qū),并不是過每條河都有石頭可摸,但是也不代表沒有石頭可摸,我們就不過河,我們就過不了河。我們要修煉自己的水性,我們要打造過河的工具,我們要選擇過河的地段,我們要把握過河的時機,在風平浪靜的時候安全過河。再有,我們過河并不是選擇性的過河,而是每一條河都要過的。我們經(jīng)濟要改革,文化要改革,政治也要改革。
沒有石頭可摸,也要照樣過河。改革者要謀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要協(xié)調(diào)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改革的動力不是取決于有沒有石頭可摸,而是是不是符合和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