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超導體發(fā)展里程1911年,卡茂林-昂尼斯意外地發(fā)現,將汞冷卻到-268.98℃時,汞的電阻突然消失;
 1986年柏諾茲和繆勒發(fā)現了35K 超導的鑭鋇銅氧體系;
 1987年初美國吳茂昆(朱經武)等和我國物理所趙忠賢等宣布了90K 釔鋇銅氧超導體的發(fā)現,第一次實現了液氮溫度(77 K)這個溫度壁壘的突破。柏諾茲和繆勒也因為他們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而榮獲了198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7年底,我國留美學者盛正直等首先發(fā)現了第一個不含稀土的鉈鋇銅氧高溫超導體;
 1988 年初日本研制成臨界溫度達110K的鉍鍶鈣銅氧超導體;
 1988年2月盛正直等又進一步發(fā)現了125K 鉈鋇鈣銅氧超導體;
 1993年 法國科學家發(fā)現了 135K 的汞鋇鈣銅氧超導體
 
 至此,高溫超導體包括四大類:90K的稀土系,110K的鉍系,125K的鉈系,和135K的汞系。它們都含有銅和氧,因此也總稱為銅氧基超導體。它們具有類似的層狀結晶結構,銅氧層是超導層。高溫超導體已經取得了實際應用,開始為人類造福。例如,釔鋇銅氧超導體和鉍系超導體已制成了高質量的超導電纜。
 
 新的和更高溫度超導體的探索工作一直在緊張地進行著。因為高溫超導理論還沒有很好的建立,探索工作的進展是緩慢的。雖然新超導體和更高溫度超導性時有報道,但真正的新突破還沒有取得。
   |